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学本土化理论是从新的视角 ,通过社会学本土化从地区性向世界性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及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经历的本土化过程的更为开阔的眼界 ,对社会学中国化所作的新的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和目的、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社会学本土化与社会学西方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关系等等 ,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 ,这就是“建构本土特色”与“超越本土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社会学尤其是社会学定义,社会运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富有创见,引人注目。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论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 ,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性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上的社会学理论形态———工业化社会的社会学、民主社会与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现代性遭遇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学———进行了分析 ,对社会学理论范域的多变形态进行了探讨。这些讨论所包含的蕴意在于 ,“现代”是个人和社会经历巨大裂峡的时代 ,也是个人和社会的共生互构的时代。当代社会学应当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运行论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并对现代性遭遇全球化过程的现实条件下 ,这一思想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缘进行了分析 ,初步展示了社会运行论的理论和实践的成长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一生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理论探索。他认为现实国情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利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辩证地分析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资本家,明确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和发展应以社会主义为前途与方向。他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辩证性、方向性等理论特色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杭生教授的社会学学术之路可分为早期(1981~1993)思想的成熟期,创建了社会运行学派;中期(1994~2006)思想的发展期,创立了"五论"社会学理论,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和实践结构论;晚期(2007~2014)思想的深邃期,提倡社会学界要追求"理论自觉",掌握"学术话语权",致力于创立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用世界眼光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刻画和阐释的社会学理论系统。分析了西方建构主义思潮的启示作用和基本缺陷 ,表明了社会互构论自身的特点 ,并对社会互构论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探讨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原意,深入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总体上是沿着"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这是在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情况下,但是,具体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演进方式。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根据汉语的民族性和汉字的表意性,列举汉语语法研究中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构论所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运用语法场理论探讨汉语语法规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品读杨海坤、章志远教授合著的<中国特色政府法治论研究>,是一种穿透中国法治历史与现实的学术享受.该书以深厚的思想、精湛的写作技巧、简洁精炼的概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铸就了独具创造性的政府法治论体系.作者对行政法治现实的把握和追寻,让阅读过程成为一次寻找"中国特色"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学术之旅.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关键、最紧要的,就是要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和谐、坚持科学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上,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必须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必须在交流互动、博彩众长中,必须在警惕极端思潮、僵化教条中,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八大前后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探索,指出这些探索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探讨八大前后探索中断的原因来总结经验教训;并就当前如何坚持这一理论的指导意义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推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自觉,集中凸显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拓展,建设性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这既表明邓小平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超政治智慧和理论创新高度,也表明这种重大创新不是在枝节而是在根本上,不是在局部而是在整体上,即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性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的当代结合模式与选择路径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上,获得了升华,使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了系统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不同,因而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各国有具体运用只能以各种不同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思想理论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刘俊 《科技信息》2008,7(9):3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丰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表述,扩大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上包括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在理论上涵盖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