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相对论磁化等离子体内,除库仑和感应电场力外,粒子间的感应磁场力相互作用将对广义玻耳兹曼方程中碰撞项有贡献。本文导出了这个碰撞项的解析表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钢厂双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来研究感应加热中间包内夹杂物的运动行为和去除率.从力平衡原理出发,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析了感应加热中间包内夹杂物的运动行为.建立了感应加热情况下夹杂物碰撞长大的数学模型,考察了夹杂物碰撞长大对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流过通道受到紧箍作用,夹杂物会受电磁压力作用而向通道壁面运动,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碰撞长大能够显著提高小粒径夹杂物的去除率;感应加热有助于夹杂物的去除,尤其是小粒径夹杂物.  相似文献   

3.
时间碰撞危险度及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揭示船舶碰撞危险度,提出了时间碰撞危险度与空间碰撞危险度概念,定义了时间碰撞危险度,在综合考虑各种对时间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前提下,根据刺激-感应理论建立了时间碰撞危险度模型,给出了时间碰撞危险度的物理意义。对于研究船舶碰撞危险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船舶碰撞中,船艏是主要作用方.为减少碰撞事故损失,从碰撞的观点出了一种研究船艏碰撞特性的方法及表达船艏碰撞特性的特征量,据以改进船首设计.根据船艏结构本身的碰撞破损过程,对船艏结构碰撞力与破损深度的关系、艏部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形态和能量耗散进行了研究,指出碰撞力曲线是船艏结构的一种固有特性.提出了碰撞力面积密度曲线的概念,它可用于定量表达船艏结构对其他结构的破坏能力.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艘4万t船艏的碰撞损坏实例,显示了上述碰撞特征并讨论了提高碰撞数值模拟计算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减振器连杆高频感应淬火工艺的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感应淬火工艺处理的连杆进行了其表层显微硬度测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Thermal对高频感应淬火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模拟分3个部分:感应加热部分、冷却液强制对流喷射淬火部分和空冷部分.分析结果表明,连杆的淬硬层深度与速功比(连杆移动速度与感应输出功率的比值)成线性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证明感应淬火处理连杆表层温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与其硬度分布是一致的,并且速功比相同的连杆淬火温度场一致.模拟结果得到了连杆淬火横截面内各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制定合理的感应淬火工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综合矢量法.推导一般的双馈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倍速双馈同步感应发电机是这种电机的一个特例,分析它的最大容量和一般感应发电机最大过量的关系,并讨论这种双馈发电机的并网问题.  相似文献   

7.
玉米籽粒装卸过程中破碎粉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玉米籽粒装卸过程中的输送速度、碰撞次数以及碰撞介质等对其破碎粉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撞介质硬度越高,破碎现象越严重;当碰撞速度低于9m/s时,各项破碎量与碰撞介质及碰撞速度关系不大;当碰撞速度高于12m/s时,破碎量对速度较为敏感.分析认为速度过快是导致玉米籽粒破碎的主要因素.通过降低输送速度,可有效降低玉米的破碎粉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人体感应模块、光电感应模块和语音模块的捐款箱自动感应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详细说明了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程序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符合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三相感应电动机电容补偿起动系统在d-q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转子参数随转速变化的因素.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构造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实例对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的电容补偿起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感应电动机采用电容补偿起动,可以降低起动电流,提高电机起动转矩,缩短起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柔性多体系统接触碰撞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方法对柔性系统的接触碰撞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以柔性杆与刚块纵向碰撞为例,建立了接触碰撞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接触碰撞期间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不同的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能够仿真在接触碰撞期间的柔性杆纵向振动的弹性波,碰撞力时间响应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相对论磁化等离子体内,粒子间辐射电场力对广义玻耳兹曼方程中碰撞项的贡献不能忽略。本文导出了这碰撞项的解析表式。  相似文献   

12.
七自由度冗余仿人臂的障碍实时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末端位姿约束的仿人臂,给出一种实现障碍回避的新方法。将障碍物和仿人臂假想为带电体,处在障碍物构成电场中的仿人臂将受到虚拟电场力的作用。用力学方法将该虚拟作用力分解到各关节,并以分解后虚拟力为指标实时地选择一冗余关节,对该关节构成力反馈,实现障碍的实时回避。该方法使障碍回避过程不再依赖于运动学优化,将冗余度机械臂转化为非冗余度机械臂,直接给出位置形式的逆解。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形成中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星系中分子云的较差自转模型.在演化中除了分子云之间的碰撞外,模型还考虑了分子云在恒星盘的背景引力场中所受的引力和分子云之间的相互自引力.其中分别考虑分子云之间的短程力(随机碰撞模型)和长程力(引力不稳定性模型).通过对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得到了以下结果:对于较差自转模型,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的聚合形成中起了关键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加速和加大分子云的成团.  相似文献   

14.
大颗粒流化床中颗粒受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大颗粒鼓泡流化床中颗粒的受力情况.在模拟过程中,气相采用了欧拉描述方法,颗粒相运动过程的模拟采用了离散单元法.利用软球模型模化颗粒之间的碰撞力,分别研究了3种流化数下温度为300K、内含11000个直径3mm颗粒的流化床中,瞬间颗粒受力在床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乳化相区域颗粒受到的气体曳力平均值一般是其自身重力的1~2倍;除气泡内部外,颗粒所受到的碰撞力亦高于颗粒自身的重力;流化数越高,则床内碰撞力越大,当流化数为1.67后,碰撞力已成为影响床内颗粒无规则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离心力场下多孔介质中的自然对流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考虑了离心力、哥氏力与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当离心力与温度梯度垂直时,多孔介质中将发生离心力、重力与哥氏力共同驱动的无条件自然对流;当离心力与温度梯度平行时,多孔介质中将发生离心力、重力与哥氏力共同驱动的有条件自然对流,并且重力与哥氏力对自然对流的稳定性判据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布郎运动的弹性碰撞机制,证明了布郎粒子的能量均分定理。并且证明由布郎粒子和周围分子的碰撞过程,可以导出郎之万方程,并给出粘滞阻力和随机力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17.
用于流体边界层控制的电磁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磁场作用于电介质溶液的Lorentz力可以控制溶液的流动.基于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置入流动弱电解质中圆柱形电磁激活板周围的电势、磁势、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Lorentz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分布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势、磁势、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Lorentz力沿展向均呈周期分布,沿法向则以指数规律迅速衰减.极板宽度越宽,衰减越慢,渗透深度越大,Lorentz力脉动性越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船舶直接撞击运河桥墩,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京杭运河航道的新型桥墩防撞导偏轮设施。依据船桥碰撞相关理论,通过不同船型与该新型防撞导偏轮设施碰撞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对船舶和防撞导偏轮设施碰撞后的作用力、能量转换及主要构件的碰撞损伤等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该设施延长了撞击作用时间,可较好地保护碰撞船舶及桥墩,能够满足京杭运河桥墩防撞要求,并具有易更换、占地小和吸能效果明显的优点,适用于不同水深、流速、桥位的情况,可为内河桥墩防撞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输运理论模型,研究中能重离子碰撞的初始化问题。成功的初始化可以很好地减少碰撞过程中出现的非物理涨落和虚粒子发射,有利于两体碰撞过程顺利进行。计算发现,不同的对称势对原子核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选取不同质量数的Fe,Kr,Sn元素及其同位素,通过其在自身平均场中随时间的演化来验证原子核的稳定性,统计出初始化稳定原子核的数量,选取出最为稳定的对称势。发现平方项的对称势U2最为稳定,其对应的斜率L、不可压缩系数Ksym都在已知的约束范围内,表现出同位旋相关平均场取硬势时,原子核更为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A physical-based particle system is employed for cloth modeling supported by two basic algorithms, between which on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acting on the particle system in terms of KES-F bending and shearing tests, and the other is the collision algorithm of which the collision detection is carried by means of bi-section of time step and the collision response is handled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law for frictionless collision. With these algorithms, the geometric state of particles can be expressed as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is numerically solved by fourth order Runge-Kutta integration. Different draping figures of cotton fabric and wool fabric prove that such a particle system is suitable for 3D cloth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