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化学及同位素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丰富的水化学与同位素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在研究区东西和南北向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从泾河上游到下游(自西向东),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较稳定;从马莲河上游到下游(自北向南),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由差向好的方向变化。得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来源均为大气降水,泾河河水与第四系地下水联系密切,马莲河河水由地下水排泄汇集而成,即马莲河是区内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相似文献   

2.
卢予北  吴烨  王建华 《河南科学》2003,21(3):357-360
地下水的污染与整个环境生态的恶化紧密相关,然而,一些50—4000m的钻井工程为地下深部的污染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从而加剧了地下水的污染。文中仅从钻井工程方面,就区域性地下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的机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就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调查和监测发现,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中硫酸盐含量日趋增高,范围逐渐扩大,高浓度的硫酸盐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石津灌渠及黄壁庄水库副坝附近,并有向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扩散的趋势,使该地区水资源矛盾更为突出。以滹沱河超采区为研究范围,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开展了野外调查及取样工作,并基于长时间序列、多点位交叉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硫氧同位素技术进行研究,得出: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异常与上游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黄壁庄水库及入流冶河受上游采煤活动影响,硫酸盐含量较高,地表入渗补给造成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的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在地表水-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模式,指出上游防控是减缓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的有效方式,为石家庄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渗漏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长期生态修复试验,通过连续采样研究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渗漏水pH、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的变化,探讨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体系相比,芦竹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DOC质量浓度显著增加,As和Pb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表层(0~25 cm)土壤剖面渗漏水中Cd和Zn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As,Cd和Zn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而Pb质量浓度仅达到Ⅴ类标准;产后芦竹地上部年生物量约为4.5 kg/m2,对As,Cd,Pb和Zn的累积分别达0.03,0.04,0.21和0.17 g/m2;芦竹修复体系对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有一定的稳定和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氮磷污染贡献率估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氮磷是三峡库区水质的决定因素.在分析三峡水库中氮磷污染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法、通量法和模型法估算了三峡水库氮磷污染物的上游来量和库区产生量,以及库区点源负荷、面源负荷,得出了库区氮磷污染主要来自库区上游和库区面源污染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重庆段汞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上游重庆段的汞污染现状及特点,表明三峡库区水域特别是重庆主城区水域中汞的污染已经较为严重,三峡水域水质基本为Ⅲ类水状态,部分江段处于Ⅳ类水,个别断面的超标因子就是汞含量。探讨了造成库区重庆段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污染主要来源有面源、城区点源、汞矿开采和固体废物等。面源主要是水土流失、库区燃煤;点源主要是主城区、长寿以及涪陵等沿江两岸工业、生活废水排污口;汞矿主要是乌江以及武陵地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沿江堆积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提出了防治汞污染的一系列技术、法规、政策措施,从源头控制汞污染,采取有效的汞污染治理方法,建立水库水质监管体系,健全机制及制定相关法规,为三峡水库的水质安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下水砷污染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波涛  贺家斌 《科技信息》2010,(31):I0357-I0357,I0401
地下水砷污染问题近些年来比较突出,通过调查研究地下水中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和天然存在两个方面,通过对人为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近些深入调查研究,列举我国近期出现的砷污染个例,通过分析其污染原因,为实现地区内环境安全,确保当地环境安全有序,强化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督,提出预防砷污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内河流航运业的黄金通道。三峡建坝后,库区江段水面扩大、水深增加,航运条件得到改善,加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长江的航运业必将是到更大发展,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各种船舶向水体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将污染三峡库区,通过对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的现状,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水环境问题是对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对贵遵、贵新、贵黄等高速公路水环境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总结了贵州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水环境破坏的6种形式,即①改变水流通方向;②阻断地下水补给源;③截断地下水的流通路径;④阻断水的排泄口;⑤复合型的水环境破坏类型;⑥施工扰动造成的水环境破坏和水污染的两个阶段,即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并结合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的 2003 年为分界点,利用长江上游流域寸滩、武隆、宜昌3站1951—2016 年的月径流资料,利用Copula函数,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长江上游多站径流的联合分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建设前后,无论2个还是3个站的径流联合分布均发生了变化. 其中,寸滩–宜昌2站联合分布没有变化,但分布函数的参数略有减小;武隆–宜昌的联合分布从Gaussian Copula转变为Gumble Copula型;寸滩–武隆–宜昌的3站联合分布由Gumble Copula变成Gaussian Copula型. 2)三峡建库后,在相同的概率水平下,3站对应的径流量均比建库前明显减少;在相同重现期下,3站对应的径流量同样比建库前明显减少,其中,宜昌站径流减小率最大,寸滩次之,武隆最小. 这表明三峡建库后,对坝下宜昌站径流的影响高于三峡大坝上游的寸滩、武隆2站.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干流出现了低水位的异常现象,通过收集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与三峡水库的水文信息,分析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水位下降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长江水位下降导致的城陵矶河段、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大面积出露情况;最后探讨了这些变化可能对产粘性卵鱼类繁衍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春季...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对长江泥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长江泥沙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为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长江泥沙特性的影响,以长江万县、宜昌、汉口、大通、白河、仙桃6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葛洲坝及三峡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阶段,利用各站近50 a的日含沙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各研究阶段长江年、汛期、非汛期、月输沙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历时的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该研究成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荆江自古以来边界条件复杂,水患频发,是长江黄金水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在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受清水下泄影响,河床将发生更为敏感的冲淤变化,给航道整治带来了新的问题,使治理难度增大。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在全面调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荆江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情况,以及荆江河段各主要航道已建整治工程的损毁、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不同类型整治建筑物的损毁影响因素及其损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与整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保障长江干线航道的通航水深、改善航行条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部分支流呈现富营养化趋势。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对三峡库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建设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管理简单,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库区山地地形特点建造人工湿地,不占用耕地,还具有固坡防沙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洞庭湖防洪的有利作用,缓解其对湖区湿地水文条件的影响,采用水文模型对城陵矶河段的洪水进行情景模拟,并分析了3口洪道的分流现状以及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防洪的泄流要求.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洞庭湖的蓄洪功能、保护3口洪道的分流能力,仍是实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的必要条件.由此,结合湖区城镇、产业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按"人类活动集中区—扩大蓄洪区—蓄洪区—自然湿地"的梯级层次提出了划分洞庭湖湿地区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工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高山峡谷、河道型水库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经济体制、WTO、环境保护等形势,决定三峡库区工业发展战略的定位总的应是:工业为次,突出其它产业。在库区内,可适当发展旅游工艺品等工业,要特别禁止污染严重的工业;在泛三峡库区,可多在上游的重庆、下游的宜昌至枝城市设工业,在宜昌至枝城可多发展高耗能、高耗水的工业。国家要对三峡库区的工业发展给予严格的规制,并对三峡库区由此而致的损失给予适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Shuping landslide in Zigui County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n example, and specifically evading some monitoring points possibly affected by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e conduct smoothing and equidistance processing of the data by separately using orthogonal polynomials and cubic spline function. And it is based on removal of the data with abnormal changes by using t-test for monitoring data of deformation and rainfall of Shuping landslide. Furthermore, we carry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and summarize the general rule that the landslide deformation is influenced by rainfall. When rainfall reaches a certain threshol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eformation rate and rainfall turn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And the results are given for a number of clear quantitative analysis.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similar landsl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