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 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得的14.9 MeV 中子~(65)Cu(n,2n)~(54)Cu 和~(46)Ti(n,p)~(46)Sc 反应截面分别为9334±32和297±10mb,测得的14.62MeV中子~(63)Cu(n,α)~(60)Co 反应截面值为42.3±1.5 mb.单能中子由 T(d,n)~4He 反应获得,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在文中还把本文的结果与其他一些作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价了14.6MeV 中子的~(56)Fe(n,p)~(56)Mn 反应截面,评价值为(109.6±0.6)×10~(-27)cm~2。又报告了利用我校400kV 高压倍加器 D-T 中子源的测量工作。中子通量密度是用~(27)Al(n,p)~(27)Mg 和~(63)Cu(n,2n)~(62)Cu 反应截面进行刻度的.~(56)Mn 的γ放射性是利用 NaI谱仪和高纯锗多道谱仪进行测量的。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110.7±1.9)×10~(-27)cm~2,在误差围内与评价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用活化法以93Nb(n,2n)92mN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然后对172Yb(n,p)172Tm,173Yb(n,P)173Tm,170Yb(n,2n)160Yb,176Yb(n,2n)175Yb的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测得由(14.84±03)MeV中子引起的173Yb(n,p)172Tm的反应截面为(9.4±L0.9)mb,173Yb(n,p)173Tm的反应截面为(3.64±0.2)mb,170Yb(n,2n)169Yb的反应截面为(2 130±81)mb,176Yb(n,2n)175Yb的反应截面分别为(2169±81)mb.把测量的数据和其他作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且利用HFTT程序计算了中子能量在7~18 MeV范围内两个(n,2n)反应和中子能区在5~30 MeV内两个(n,p)反应的截面,给出了这4个核反应的激发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4.
用中子活化法和离线γ能谱测量技术对2.8MeV中子引起的~(232)Th(n,γ)~(233)Th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2.8 MeV强流中子由D-D中子发生器获得,中子注量率的波动通过测量伴随~3He粒子得到;中子的平均能量通过~(64)Zn(n,p)~(64)Cu和~(115)In(n,n′)~(115m)In的反应截面比得到.γ能谱采用低本底高分辨率高纯锗伽马谱仪进行测量.实验结果与已发布的截面数据及评价核数据库ENDF/B-Ⅷ.b4、JENDL-4.0u+和CENDL-3.1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利用模型程序TALYS-1.8对~(232)Th的中子俘获反应激发函数曲线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验数据和评价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钼的天然同位素较多,活化后的γ谱复杂,给用活化法测量~(97)M_0(n,p)~(97)N_b快中子反应截面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前虽然有多人曾经测量过~(97)M_0(n,p)~(97)N_b 的反应截面,但大多数只测量了个别能量点的数据,这些现存的数据分散较大,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且钼又是核聚变的结构材料之一,所以精确测量~(97)M_0(n,p)~(97)N_b反应截面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用活化法测量了13.40~14.79MeV 中子能区的~(97)M_0(n,p)~(97)N_b 反应截面并和所能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以14 MeV快中子引起的52Cr(n, 2n)51Cr反应截面的测量为例,研究热中子俘获反应对相应的快中子(n,2n)反应截面测量的影响.为比较热中子俘获反应50Cr(n, γ)51Cr对相应的快中子52Cr(n, 2n)51Cr反应截面测量的影响,在对样品包镉和不包镉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了14 MeV中子引起的52Cr(n,2n)51Cr反应截面.单能中子用T(d, n)4He反应获得,中子通量用监督反应93Nb(n, 2n)92mNb测量,而中子能量通过93 Nb(n, 2n) 92mNb和90Zr(n, 2n) 89m+gZr截面比法测定.将本实验结果与尽可能收集到的其它作者发表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子活化法,精确地测量了14 Me V能区中子诱发的232Th(n,f)138Xe裂变截面.在测量中用27Al(n,α)24Na反应出射的α射线监督中子通量,中子的能量由90Zr(n,2n)89Zr反应与93Nb(n,2n)92mNb反应的截面之比给出.在中子能量为14.1±0.3和14.7±0.3 Me V下,其裂变截面分别为12.72±1.24和11.82±1.13 mb.  相似文献   

8.
用活化法测量了 (n ,2n)核反应截面 ,并利用HFTT程序对该反应截面进行了评价 ,作出了核反应激发函数曲线图 ,分析了核反应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对比结果显示 ,激发函数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用活化法以93Nb(n,2n)92mNb反应截面作为中子注量的标准测量了13.5-14.8 MeV中子引起的203T1(n,2n)202T1的反应截面值.14MeV中子由T(d,n)4He反应得到,中子能量通过93Nb(n,2n)92mNb和90Zr(n,2n)89m gZr截面比法测定.测得了分别由(13.5±0.3),(14.1±0.2),(14±8±0.3)MeV中子引起的203T1(n,2n)202T1反应截面值分别为(1 829±83),(1 884±109),(2016±105)mb.并与其他人的测量结果和JEFF-3.1评价数据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对14MeV中子的(n,~3He)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作了研究,并得列了反应截面随不对称参数(N—Z)/A的增加而缓慢下降的趋势.在对实验数据分析、评价和拟合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经验参数.利用导出的系统学经验公式计算了一些核素的(n,~3He)反应截面,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最后讨论了(n,~3He)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团簇CrB体系的结构与性质,本文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团簇的所有可能构型优化计算的基础上,结合能量学原理对团簇CrnB2(n=1~4)稳定构型的组成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团簇CrnB2(n=1~4)均是以三重态构型更稳定,三重态构型所占比例总和在77.13%~99.65%;从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看,具有四角锥构型的团簇CrnB2(C1(3))最稳定。  相似文献   

12.
试验杂交水稻的分蘖数量除L301A×R29比不育系和常规高产品种“双桂36”较少外,D优63、D优64、青优中、协优64、威优64、威优35和华优63分别比其亲本和对照品种多,表现正显性超亲优势.青优中、协优64、威优64、威优35、华优63和D优63的分蘖数与~(32)P在分蘖中的分布(%)呈正相关.D优64、L301A×R29不呈正相关.D优63、D优64、协优64的分蘖数与~(14)C—同化物在化分蘖的分布(%)呈正相关,青优中、威优64、威优35华优63和L301A×R29不呈正相关.D优63、D优64、协优64和华优63的单苗干物重高于它们的亲本和对照品种.青优中、协优64、华优63、D优63、D优64的苗高也分别比其亲本和对照品种高.本文还讨论了杂交稻苗期生长优势、~(32)P和~(14)C在分蘖中的分布(%)与谷粒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束流能量为94MeV的熔合蒸发反应154Sm(19F,5n)168Lu布居了双奇核168Lu的高自旋态,发现一条新转动带,将其指定为建立在π7/2+[404]υ5/2-[523]基态上的转动带,并发现了π7/2+[404]υ5/2+[642]和π9/2-[514]υ5/2+[642]转动带同低激发态间的连接关系,确定了转动带的自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计算和分析0.01~20MeV的能量范围内n 127 129 135 I反应截面。方法 首先应用微观光学势参数自动调节程序得到一组中子光学势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能量在0.01~20MeV的中子入射n 127 129 135 I的反应截面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与分析基于光学模型、核反应多步过程的半经典理论、激子模型、扭曲波恩近似等核反应理论模型。结果 反应道截面的计算结果与JENDL-3库的计算结果曲线形状及实验数据均符合得很好。结论 理论模型是成功的,并能成为核安全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等和重质量核14MeV(n,p)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学经验公式,并计算了一批核素的反应截面,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离子[zn(phen)2]^2 (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的碱变性曲线在配合物的存在下向pH值增大的方向移动,增色效应减小.荧光光谱表明EB(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zn(phen)2]^2 的加入而迅速减弱,表明锌的邻菲咯啉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有GSI-FRS实验测量的300、500、750、1000和1500 MeV/u 56Fe+p散裂反应产物的结果,分析了正电子放射核在散裂反应中产额随入射能量的变化关系.对正电子放射核的半衰期按照时间量级分类统计表明,半衰期在分钟以上的正电子放射核的总截面的总截面随系统能量在50~70mb之间,所有产生的正电子放射核的截面随反应系统能量变化较小,保持在103mb附近.对一些正电子放射核的截面分析表明它们随入射能量指数变化.这对于当前质子和重离子治疗中利用正电子放射核进行实时正电子监测成像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6—31G(d,p)基组对NH4^+(H2O)n(n=1~6)簇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稳定结构,本论文分拆了NH4^+(H2O)n(n=1~6)簇合物的稳定结构.发现NH4^+与H2O以线性氢键结合成的簇合物结构最稳定。其次是二叉结构,再次是三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