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针对反导交战程序链评价问题,以3参数Vague值对反导体系结构链路信息流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进行描述,并依托GERT网络理论,构建了信息优势转化评价V-GERT网络模型,给出了V-GERT网络参数求解的基本定理,建立了交战程序链信息优势转化概率和信息优势转化效果评价因子模型,以此作为衡量反导交战程序链优劣的标准,从而为反导体系结构交战程序链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体化的弹道导弹防御问题,提出了有效进行弹道导弹防御的按程序自动交战原则的交战程序组设计方法。根据一体化的多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构成,提出了弹道导弹防御交战程序组的概念,设计了实现弹道导弹全程拦截的助推段、中段和末段交战的交战程序组,规划了交战程序组的信息时序。交战程序组的设计对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筹划和建设以及系统的作战运用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中依靠领域专家分析判断系统单元失效与系统故障之间的关系,分析烦琐、容易出错且难以计算故障概率的问题,将形式化技术引入机电系统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中,提出了基于概率模型检测的机电系统概率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基于机电系统中的状态变迁,研究了机电系统行为过程的随机模型及其形式化表达,建立了面向概率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的系统形式化随机模型;基于连续随机逻辑对系统的潜在故障进行了形式化规约,构建了潜在故障的概率形式化规约表达式;利用概率模型检测器对系统的随机模型和潜在故障进行形式化验证,从而辨识单元失效与系统潜在故障之间的关系,并自动计算单元失效所导致的系统故障概率,提高了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该方法不仅可以借助概率模型检测迅速准确地识别单元失效与系统潜在故障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可以自动计算系统故障概率。将该方法应用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成功辨识出了限位开关失效所导致的系统故障并计算出了故障概率,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效能,基于爱尔兰排队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了多级防御和协同防御模式下的效能模型,两种模型均考虑了防御的实时性要求和预警发现概率对防御性能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防御效能与预警系统发现概率、导弹毁伤概率、服务通道等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各自的应用时机。实例表明通过合理地配置导弹防御系统,综合考虑导弹的命中概率和预警系统的发现概率来确定联合防御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效能。  相似文献   

5.
以误差序列的欧氏重量为度量,改进了传统编码方案中自由欧氏距离的算法,并且通过简化条件译码概率的计算对V iterbi最大似然译码算法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改进方案具有较高的渐近编码增益,使系统性能更逼近理论限。  相似文献   

6.
膨胀波枪炮发射原理数值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新近问世的膨胀波枪炮,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采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发射过程动力学模型,以14.5 mm膨胀波弹道枪为对象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普通闭膛枪炮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对比,得出了膨胀波枪炮发射中的各种特征参量变化规律以及膛尾打开时刻等关键参数.计算表明:14.5 mm膨胀波弹道枪在基本不降低枪炮初速的前提下能减少59%的后坐动量.  相似文献   

7.
机载预警雷达牵引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探测是同平台多传感器协同的一种重要工作模式。为定量评估该模式对IRST探测效能的影响,以IRST探测概率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多个瞬时视场下的成功牵引概率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雷达工作模式下满足一定成功牵引概率的IRST搜索视场范围,推导IRST的探测概率与作用距离、脉冲积累之间的关系式。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成功牵引概率为0.99的前提下,雷达在高精度测量模式下的牵引效果最佳,使IRST的搜索区域缩小为原来的1/180,时间节约效率为99.4%,加快了对目标的截获过程。节余的时间可用来对目标进行脉冲积累,当积累2个脉冲时,在其最大作用距离处所对应的探测概率由无积累时的0.5提升到0.985 3,从而显著提升其探测效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Smith由路径积分法得到的转移概率的一级近似公式,计算了以 一维有限深势阱为模型的、浸没在二相系统中的布朗粒子的四种转移概率,即液-液、 液-汽、汽-汽和汽-液的转移概率。最后证明:这些结果是精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个典型移动数字信道为背景,利用已建立的三状态Markov模型参数求得在无交错和有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信道错误分布概率P(n,m)和P_I(n,m);根据目前在移动数字信令中常用纠错码的对偶码的重量分布,利用了Macwilliams恒等式,计算出了这些码的重量分布A_i,最后由得到的A_i、P(n,m)和P_I(n,m)结果对有无交错两种不同情况下移动数字信令纠错码的检纠错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重要抽样法研究了偏振模式色散(PMD)和偏振相关损耗(PDL)对10Gbps OOK和DPSK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计算了在误码率为10-12时的功率代价和系统失效概率.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失效概率随偏振相关损耗成指数增长.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DPSK系统性能总是优于OOK系统.当设定功率余量为3 dB和失效概率为10-66时,在PMD=20 ps,DPSK和OOK系统对偏振相关损耗忍受度分别可达1.25dB和0.8dB左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发射装药挤压破碎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发射装药低温下挤压破碎机理,研究发射装药挤压破碎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本文利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发射装药动态挤压破碎过程.将发射药粒离散成弹簧-球单元系统,建立了发射药床挤压破碎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发射药床在动态冲击载荷下的挤压破碎动力学过程.采用统计的方法定量地获得了破碎后发射药床的表面积,其结果与试验较为接近,验证了本文理论与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发射装药低温下挤压破碎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行进间发射平顺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研究了自行火炮在行进间发射时的行驶平顺性问题。用Kane方法建立了自行火炮行进间发射时的动力学方程,并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对某自行火炮在随机路面上工作行进间射击进行了仿真,预测了该武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了武器系统行进间发射的行驶平顺性,并提出了改善其平顺性的措施,对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实际使用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在火炮发射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自行火炮发射时的可视化研究。在3D平台上实现了明暗处理和贴图,用运动控制器获得了火炮系统的算法动画。运动控制器所需的数据取自于火炮动力学仿真的结果,火炮可视化是火炮动力学仿真诸部分的重要组成之一,可视化技术为火炮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有限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该文探讨了CAD技术在火炮结构总体设计中的应用,在综合考虑火炮设计过程特点和用户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火炮结构总体CAD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多层树状交互式结构的系统集成方案,以SGI工作站为平台对该系统进行了开发实现。该系统是以动态三级数据库为核心,以交互式图形系统为手段,以工程分析、计算为主体的一体化系统,它对于提高我国火炮设计质量,缩短研制周期,减少经费开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  相似文献   

15.
电子显微镜高压电子枪系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故障分析判断难度大,维修风险高.高压电子枪系统高压电缆开路故障主要表现为束流表无指示,主机无法正常工作.通过对S—570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电子枪系统高压电缆开路故障的分析,介绍运用静态测量法分析电子显微镜高压系统故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永磁铁结构的偏转聚焦系统产生的非均匀磁场,改进了目前e型电子枪电子束偏转聚焦特性,同时缩小了枪体体积,减小了功耗.采用边界元法与等效磁荷法,模拟了偏转聚焦系统的非均匀磁场,再利用龙格一库塔法模拟出电子在该系统中的运动轨迹.为获得良好的聚焦特性,电子发射速度和发射位置应进行优化选择,同时电子束保持水平出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枪阳极板端点与阴极灯丝中心点保持水平可满足电子水平出射;非均匀分布的磁场对e型电子枪中电子束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设计的偏转聚焦系统在电子束流为50~100 mA时,束斑小于3 mm.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给出了航炮弹链系统的一个物理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详细讨论了发生在航炮弹链系统中的干涉问题,求出了碰撞点的位置,碰撞点的法方向和碰撞体在碰撞前后运动参数,该文的工作为航炮弹链撞击动力学的求解打下了实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下枪械活动件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根据水下枪械的特点,组建了水下枪械活动件运动测量系统,在此基础上做子大量的实验。对影响活动件运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工作介质的变化、导气孔的变化等。得到了对水下突击步枪自动机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理论,为水下枪械的开发和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火炮系统的自由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火炮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求得了火炮系统固有振动的频率方程和振型函数的精确解析式。由此可见炮架的质量大小和分布对系统的固有振动影响很大。可根据该文导出的公式,通过调整炮架质量的大小、炮架质量的分布、炮口制退器的质量、支承条件等参数中的任一个、几个或全部参数,达到调整系统的固有振动,提高射击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转管武器射速极高,连续射击不仅会过快消耗有限的备弹量,同时会严重降低身管寿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内能源23mm转管航炮为依据,分析了现有转管航炮供进弹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控制射击发数的射控装置。射控装置以电磁离合器为核心,运用光电计数器与单片机AT89C51来完成计数和整体控制的任务。利用Pro/E软件对所设计的离合机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整体装配和机构运动仿真。通过对机构动作的仿真模拟,证明结构运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