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时代发展之需,更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6月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根据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因此,"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是当前我们的重点任务,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立足全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局,由于地域封闭、发展缓慢及观念落后等原因,西藏的农牧区经济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急需我们脱贫攻坚。马克思基于生产力发展提出的城乡关系思想,是正确认识城乡关系发展的科学理论,更是助推西藏城乡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对西藏农牧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沂水县院东头乡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意义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旅游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应有不同特征.以河南省为例,基于2005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参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将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工业化阶段、前期工业化阶段(初级、中级)、传统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结果显示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梯次递减,并对其区域间经济特征和城乡差距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回顾了成都城乡空间形态的发展进程,探讨了目前在统筹城乡发展下成都构建新型城乡空间结构面临的问题,并对此作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认识和把握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从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教师办公用房、学生和教师生活用房、办学条件学校达标率、学校医疗设备以及其他办学条件等方面对云南省城乡办学条件进行描述和评价。认为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已经由全面差距转为部分差距,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利用成本加权距离法,分析泰州过江通道建设前后扬中市空间可达性的变化,划分出4个时距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可达性的变化对扬中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土地利用形态、城市发展重心、人流物流量、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区域协调、产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四川省华蓥市近10 a来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差距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描述统计法对华蓥市内部11个乡镇的城乡人口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最终说明"二元"户籍制度的落后性和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改革制度在小城镇进行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科技信息》2007,(7):132-132,82
本文以古知庄章组字今音声母的分化为例论述城乡方言的演变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玉林为例,通过对乡村寺庙现存碑刻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着重探讨清代乡村寺庙在弥合不同族姓群体关系、提升女性群体地位、丰富乡村社会文化生活、推动选人、管理制度革新等方面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薇 《山西科技》2007,(3):12-14
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来都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城乡储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关于我国城乡储蓄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函数和计量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及检验,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意识形态的转型,女性意识的苏醒,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走进城市的状态,她们在城市中找到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表达方式.同时,由对城市的反思走向对女性自身历史的审视,进而对人类文明进程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王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7):68-70
西部传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既受益于丰富的资源,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文章着眼于经济利益与环境伦理的反思,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资源发展的城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崇高与丑的概念外延以及它们与相关范畴的关系,它们作为对象与主体的关系,它们的内容和形式,它们的心理效应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从形式,量,质等方面的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及学理意义的问题,二者是属于第三法域的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本位观、法理念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在性质、公平观、基本原则等处又存在差异。经济法与社会法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丽娜  王友双 《山西科技》2006,(6):92-94,96
文章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出发,通过建立以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反馈关系模型,论述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邹卫中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111-112,107
本文对三种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作了较为详细的剖析,认为,“三农”问题中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即农村的人一地比例失衡的问题,或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指出,“三农”问题难以在农村解决,解决“三农”问题的答案在推行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从3个方面探讨了在贫困县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欧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对于整个欧洲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则是城市产生的基础。这些城市并非纯粹是反封建的,它们的性质需要重新识别。尽管在中世纪的中国也存在过类似的大城市以及“中世纪封建的中介阶层”——士阶层,却无法经由内发的途径发展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教在WTO有关制度影响下,必须开放部分市场,高教事业在受益的同时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西部高教从规模、经费、师资到教学质量、办学理念、布局、生源质量等因素水平均低于我国高教的一般水平,因而其脆弱性更加突出,必然受到严峻的考验。本文讨论西部高教事业在自身比较脆弱而又必须开放的矛盾关系中,应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一困境,做到内增实力、外借能量以达到强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