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建视网膜     
正失去视力者重获光明可能成为现实,对眼部最为复杂结构——视网膜的实验室重建在研究者的努力下或将柳暗花明。奇特结构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由一薄层光敏组织组成,其复杂结构对获得视力举足轻重细胞环路视网膜中,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等5种细胞之间形成神经环路,组成了自然界最为复杂的回路之一。当光线到达视网膜,刺激感光细胞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研制成一种电子植入物,它能使盲人重见光明。电子植入采用数码相机中应用的工艺,它能像视网膜感光细胞一样起作用。众所周知,当视网膜患上像黄斑营养不良或色素退化疾病时感光细胞会死亡,仅在英国大约有100万人患有这样的眼疾。  相似文献   

3.
科技传真     
移植硅芯片治盲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科学家在进行恢复盲人视力的第二阶段试验,最近他们将为2名男子和一名妇女移植硅芯片,以取代视网膜上已死亡的感光细胞。去年他们曾为3名患者作过此类硅芯片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正在考虑使用一种燃料电池将蟑螂体内的糖分转化为电能,从而向着将这些昆虫变成事实上的“半机械生物”迈出重要一步. 凯斯西储大学化学家丹尼尔·希尔森表示,将一个可充电电池和一个生物电池植入蟑螂体内,它们将可以存储产生的电能.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6):4-4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袋鼠、考拉熊和它们的有袋类亲戚能分辨七彩颜色,这使有袋动物成为了已知的第二种能识别三原色的哺乳动物。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这种能力。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狗和马)都只具有两种视锥细胞,因而不能识别红色和蓝色。视锥细胞是一种在视网膜上感受光线和色彩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凹进处,使得这一部分区域对光线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细胞,并将其命名为"钟形细胞",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手铃.钟形细胞传递来自视网膜内感光棒和感光锥的视觉信号,但这种神经细胞的确切用途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发光的烟草     
美国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将萤火虫的基因植入某些烟草的遗传材料中,培育出了会发光的烟草. 科学家们从萤火虫中提取出的是能产生萤光酶的基因,然后用细菌作载体,将其植入烟草组织的遗传结构内,再从该组织内取出细胞培育新的烟草.这样培育出的烟草结的籽就携带了萤光酶基因.在试验室中,科学家们用试验皿培育这些种  相似文献   

8.
<正>智能手机如今无处不在,而它们的成功应归功于为它们供电的锂离子电池研究者们正在开发一种电能十倍于传统电池的新型电池。之所以我们能将功能强大的"微型电脑"放在兜里随身携带,锂离子电池功不可没。它为通信和交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使超薄的智能手机和行驶距离符合实际需求的电动车开始崛起。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发现,终日生活在昏暗中的深水鱼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视觉,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视网膜结构。动物大脑感受视觉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光源直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普通鱼类的视网膜中含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适于感受正常强度的可见光和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对弱光反应敏感。科学家对深水鱼进行长期考察后发现,生活在不同深度水域的鱼类,其视网  相似文献   

10.
为已经完全丧失视觉的盲人再造视觉,在本世纪中叶已经有人进行探索。专家们注意到:绝大多数盲人,虽然不能接受外界景物的光刺激,但产生视觉的大脑视皮层仍是健康的。因此,他们便萌发了直接刺激大脑视觉中枢,让盲人(皮质盲人除外)产生视觉的设想。 40多年前,德国神经外科专家福斯特在病人局麻下施行枕骨板手术时,有意识地刺激了视皮层,结果病人感到有光点出现。当重复刺激同一区域的视皮层时,病人感到在他的视野中心有固定光点存在。后来,神经生理学家彼蒂尔德等的观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相信,电池有望改变世界。如今在电能存储的问题上,电池更是引人瞩目。先进电池正在走出实验室,电池的应用已从智能手机迅速扩展到智能电网,从特定市场逐渐成为电力市场上的主流。而电动汽车和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等前瞻性技术的出现,预示了能源技术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发现,终日生活在昏暗中的深水鱼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视觉,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视网膜结构。动物大脑感受视觉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光源直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眼球的视网膜。普通鱼类的视网膜中含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适于感受正常强度的可见光和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对弱  相似文献   

13.
周逸峰 《科学通报》1992,37(22):2093-2093
视皮层一些细胞具有方向选择性早已为人熟知。Barlow等在兔视网膜中发现了具方向选择性的神经节细胞。Stone等亦发现在猫视网膜上一些W类神经节细胞具明显方向选择性。Clelend和Levickts记录了猫视网膜960个神经节细胞,发现其中73个不能用同心圆式的中心一周边组织结构来解释。这些细胞可分为五类,其中一类是方向选择性细胞。最近的工作表明,正常猫和视觉剥夺猫(dark reared cat)外膝体的部分细胞亦具方向选择性。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猫外膝体A层X、Y细胞的方向选择性,并试图给出该方向选择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胚胎视网膜内RGNTF及其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华 《科学通报》1992,37(13):1220-1220
我们已从顶盖脑组织提取液中分离出30kD分子量的蛋白质,并证明它对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维持存活、促进生长的作用,将其命名为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RGNTF)。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制备了抗RGNTF单克隆抗体和RGNTF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本文用以上两种抗体,对大鼠胚胎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RGNTF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的分布,为探讨RGNTF对发生中视网膜节细胞的功能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雄里 《科学通报》1987,32(10):778-778
在鲤科鱼的视网膜中,中间水平细胞仅与杆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它们对任何波长的光刺激均呈超极化反应。最近,我们发现,当用使中间水平细胞的超极化达到饱和的中等亮度闪光刺激时,紧随初始的超极化反应之后,膜电位呈现振荡性变化。本文报道这种振荡性反应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一般都具有复杂的视觉器官——眼睛。眼睛是高度灵敏的光信息感受器,在它的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能直接接受光的刺激,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图象、色彩等等。但是,从整个动物界来看,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光器官,代替眼睛感知外界环境的器官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组织或器官移植所以被排斥,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发觉了“入侵”物质的抗原,从而激活起特异性的T细胞来攻击与杀伤移植物细胞之故。这种观点意味着所有抗原皆可刺激T细  相似文献   

18.
受伤的动物常用舌头舐自己的伤口,过去对此的解释是唾液有消毒作用。最近科学家们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唾液中都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它能促进表皮生长,刺激靠近伤口处的毛细管的形成。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细胞生物学家巴克利等人把慢释放EGF的药丸植入老鼠的伤口附近处,发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目前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主要方式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其划分为三代。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人们今天普遍使用的架在屋顶上的单晶  相似文献   

20.
正也许在普通人眼里,色彩只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特定影响,但在科学家手中,它却变成了解决难题的利器。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人眼通过视网膜上细胞的帮助,视觉神经就会对其产生反应,即物体反射的光会作用于眼睛。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投射到视网膜上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也就不同。当神经冲动传输到大脑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