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梅兰妮.克来恩的人格发展理论——客体关系来分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和心理防御机制投射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清楚揭示出成长环境和人际关系对男主人公性格的影响,从而合理解释希斯克厉夫偏激性格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杨 《科技信息》2011,(11):162-162,165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爱怨交织,双重人格集于人物一身。希斯克厉夫经历了人性的歧视、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而凯瑟琳在希斯克厉夫带给她的快乐和林顿带给她的虚荣中徘徊。男女主人公这种独具魅力的双重性格特征正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即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由此导致的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3.
德塞在《失落的传承》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命运和结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相同时代社会背景下的边缘人物,是多元文化趋势下苦苦寻觅文化身份认同的徘徊者,德塞通过对这些边缘他者的描写来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和种族优越论,揭示文化霸权主义和种族歧视对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大志 《科技信息》2012,(20):205-206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后殖民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建构、确认和巩固殖民者自我形象不可缺少的一个对立面。文章从富于特色的"他者"立场出发,通过细读《等待野蛮人》、《耻》等作品,揭示后殖民语境下文化冲突的血腥一面,解读作品中主体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中心与边缘,强者与弱者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人,其中重症精神病人有1600万之多。然而我国需要救治的精神疾病患者里面有百分之九十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精神障碍者个人权利不仅得不到国家权力的保护,并且还有可能因为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本文从权利的视角,以人权作为参照系,从法理的角度对精神障碍者权利保护的基本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文化中摩登女郎的出现,冲击了既有的性别秩序,给都市作家带来了焦虑和恐惧。男性作家在文本中将摩登女郎物化、对象化和色情化,使其成为"恶"的代名词,从而在道德上凌驾、驾驭女性。文本中的厌女现象表现了男性再次掌控"她者"的努力,显示了文本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勒维纳斯的哲学里,他者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与他者的关系就如同与死亡的关系,而思考死亡又必然要从时间出发,同时,与他者的关系被假定于与他人的关系,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表现为与面孔的关系,面孔的本质即为言语,所以勒维纳斯从死亡、时间、面孔、言语诸方面对他者进行描述。然而这四个方面并非互相独立,而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8.
与文本无关的话者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数字信号迭加处理技术从语声中分离话者个人身份特征信息的实用方法,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以此建立了与文本无关的话者辨识和话者确认实验系统。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从连续语音和从断续语音中提取话者个人特征信息的效果;比较了线性预测系数、反射系数、倒谱系数和对数面积比系数用于话者识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荒原上的孤独者--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的人生悲剧意识。她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天赋,直觉地将自己的经验世界转化为小说世界,把创作作为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她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她告诉人们,人间无爱。她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关系,以“人生挑剔者”的姿态极尽揭露人性冷酷、自私、丑恶之能事。她力图展示人们对生存的无可奈何,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充满了荒谬。她将解剖的力量集中在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血缘亲情关系上,力透纸背地表现扼杀血缘亲情的三大毒素:金钱,自私与变态。她所展示的荒原般的小说世界源自于她的荒原般的精神世界,她所写的故事均来自她的生命体验的最深刻的部分,她是一个踟蹰于荒原般的世界中失落了希望的孤独者,正一点一点地沉入巨大的心灵黑洞。  相似文献   

10.
拉康的他者理论将"自我"归结为"他者",自我身份的认同形成于自我对他者的认识过程。作为文化符号转化的翻译活动,他者文化成为我族文化一种想象的投射,翻译过程的文化解读与诠释就成了以我者为中心为实现自我文化认同的主观能动性行为。他者的现身使得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文化接近、文化操作和文化融合。在我者与他者的重叠共识中,文化意识的交融不断加强,自我文化可以形成反思历史和现实的新动力,文化的解读便会踏上以"他者"之石、琢"我者"之玉的征途。  相似文献   

11.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被称为当代文化研究之父,对当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涉猎诸多方面:媒介传播、文化身份、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与族裔散居、种族与族性、社会与权力等等。在他几十年的文化研究中虽然有过诸多的转向和焦点,但对"他者"身份的源起和构建研究始终是一个不悖的原点。霍尔从自身的"他者"身份开始,探究了"他者"身份形成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而多元文化和文化表征及实践则是"他者"构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Oxford(1990)英语学习策略问卷,对盐城市三所高中,07界120名高考英语高分者与121名低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10名高分者与10名低分者进行访谈,结果显示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六个方面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分者明显优于低分者.高分者偏重于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来学习英语,低分者则较多使用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两组学生使用最少的都是社交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我与他者”已构成当代人类学理论、文学乃至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取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一个根本观念的转变;在对待异族或异国文化时不再强调主次或主客之分,研究者和阐释者同对象的关系,不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我与你”式的对话、交谈和聆听。这种转变有助于人类学更新它的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成果,从而取得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把社会新闻中的负面新闻信息和负面新闻混淆,实际上负面新闻通常是指经过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是指“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而负面新闻信息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事实。负面新闻信息通过报道者的正确报道方向是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的,而负面新闻的产生与报道者也有很大关系,从报道者的角度对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负面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我实现者理论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者理论是马斯洛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马斯洛心理学就是因其自我实现者理论而不同于其它的心理学而成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自我实现者理论也是关于心理健康的系统理论。关于自我实现者的定义、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尤塞琴、需要层次论以及给希望自我实现者的建议可分别看作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途径、心理疾病的根源以及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6.
从工作特点分析,高校教师成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的首善者,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基本途径是:实行自育和他育相结合,提高高校师德认识水平;实行自励和他励相结合,培养高校师德情感;实行自省和监督相结合,磨练高校师德意志;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规范高校师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为宏观角度分析机场网络延误传播机理,基于复杂网络易感者-染病者-易感者(susceptible-infective-susceptible, SIS)传染病模型建立了延误传播模型。从机场网络延误传播的时变性和与SIS传染病模型的相似性入手,以机场为节点,定义了其在机场网络延误传播过程里存在的不同状态,依据节点状态间的转变机理,建立机场网络延误传播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航班时刻规划航班流运输路径。以全国153个机场为例,采集航班延误数据,进行模型仿真并分析实验参数。结果表明:机场网络延误节点的延误影响范围有限,且网络对延误的传播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性,很少出现全网的崩溃现象;该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较好地仿真实际延误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经济中电子商务投资的先行者已占得先机的情况下,跟进者应如何选择竞争策略?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在对互联网企业投资的跟进者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种相互作用模型的互联网企业投资跟进者策略选择模型。结果表明,资源获取能力是影响跟进者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跟进者在具有强竞争力的条件下,并购、合围策略是适合的战略选择;相反,则宜采取市场细分“拾余补漏”策略将与先行者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惠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意义是文学理论中最为捉摸不定的对象,它内在于文本,又需要读者的释读,涉及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要素。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意义研究具有片面的深刻性,突出了意义产生的某一要素,忽视意义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意义研究的这种片面性构成了西方文学理论更替频繁的动力,也遮蔽了意义与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从他者看文学意义,文学意义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我他关系更为清楚,能够更好的把握当代文学理论范式变换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20.
《加西亚家的女孩没有口音》中家园空间是怎样失落的?重建是否可能?从空间理论看,空间是权力、意识形态的客体,是权力、意识形态产生的结果.权力对身体空间惩罚、对想象空间规训造成家园的失落;语言、意识形态阻止了在移民国的家园重建;而主人公重回故国,意欲找到家园,但也因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影响而以失败告终.权力、意识形态是家园追寻、家园重建和家园失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