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II型终端是近来新出现的以GPRS为通信模式的现场采集终端,能够准确的反应出用户的用电定位,如何有效提高我们电力负荷管理系统II型终端的投运率,将准确的电能信息采集数据及时传送到营销数据库,是负荷管理系统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陈盛斌 《广东科技》2008,(14):178-179
1系统简介 首先把整个系统的架构作一个全面、清晰的介绍。 1.1系统概述 大用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在大用户计量点处安装用电管理终端,采用中国移动GPRS或中国联通CDMA无线通讯技术,通过前置机系统对用电管理终端进行数据采集与运行状态监测,实现对系统中大用户多功能电能表的数据采集、设备监测、故障报警、数据处理等功能,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先进的管理工具;为电费结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电流、电压、电量、负荷等数据的采集,本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念、物理架构、主要功能、采集终端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计算、低电压计算等配电管理中的应用,对于配电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特性的单天线媒体接入控制(STNC-MAC)协议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协议能使作为次用户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有效地对主用户使用信道进行机会接入.STNC-MAC充分考虑了主用户和次用户的网络特性,通过定义数据传输单元和最大信道占用时间,设计出适用于STNC-MAC的数据传输方案和可用信道列表管理机制,克服多信道隐藏终端问题和“盲”状态问题;同时,在不对主用户造成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同主用户信道利用率的数据信道支持不同长度数据包传输的功能.NS2仿真结果表明,STNC-MAC在吞吐量和平均时延方面比STDCA MAC和原始的IEEE 802.11 MAC更好地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5.
罗瑶 《科技资讯》2012,(26):26-2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依托光纤、无线和电力线载波等通信技术构筑的网络,通过采集器、集中器、智能表计、用户智能交互终端等设备,在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从而实现电力、信息、应用数据的高速传输和远程家电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白康 《科技信息》2012,(35):65-6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实现电量需求平衡、进行电力市场预测分析、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硬件支柱,是确保安全优质供用电.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技术条件。根据青海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规划.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讯网需要覆盖西宁市、海东地区、黄南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玉树州、果洛州。其监控对象分布极广。存在点多、分散的特点。仅靠原有的230MHz负荷管理专用信道很难覆盖整个地区。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一个有效的通信网.这是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杨真华 《海峡科学》2011,(10):50-51
该文着重研究智能电网电力用户用电数据采集处理领域中性能大幅提高的问题,主要利用Java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研究电力用户用电数据智能控制采集系统,采用基于DBM和Tokyo Tyrant技术构建高并发的分布式持久存储系统,实现对海量电力用户用电数据的高效处理,进而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管理,实现智能电网的初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黄晓明 《科技信息》2008,(15):301-301
本文介绍了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方案以及结构。系统通过远程采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采集用户和关口的电表示数、负荷、电能质量及异常告警信息,将购电侧、供电侧、销售侧的电能数据整合在一起,为市场分析、违约用电管理、违章窃电管理、线损分析和考核、订阅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智能家居远程监控和室内安全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微节点设计。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终端发送指令,经过无线网络控制家居多个终端设备,实现家居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远程监控及环境参数的采集。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检测准确、抗干扰能力好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国内传统港口岸电技术基本从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沿用变革而来。岸电设备本体内部配置售电设备单元,计量和计费单元精度不高,易引起购售双方价费纠纷,且岸电项目初始投资大,项目投资期长,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港口岸电技术。基于电网现有营销业务平台,采取远程费控策略,将港口购售电系统融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现场智能电表发布指令实现对岸电终端的控制和管理,某内陆港口的成功案例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与传统岸电技术相比,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岸电设施投资造价大大降低,占地面积小,适用于采用低压供电模式的内陆港口。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通讯的远程抄表系统,该系统由终端采集节点、网关模块、服务器组成.智能电表作为终端采集节点,主要是通过STM32作为主控芯片来读取计量芯片采集到的电气参数,将数据通过串口传输给CC2530模块,并由CC2530发送给网关模块;网关模块作为ZigBee网络里的协调器收集所有终端数据,再基于LwIP协议把数据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则能远程控制和监控各个电表的运行状态和测量参数且改变各个电表的开关状态,实现用户电表数据远程采集与开关控制.最后通过在室内环境搭建测试网络,测试本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组网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智能电表可以将有功误差控制在±2%内,且系统可以在ISM 2.4 GHz频段上完成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2G/2.5G网络数据监控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延迟高,网络带宽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WebServer技术和3G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监控设备,该终端采用高性能的ARMll处理器作为控制芯片并移植了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给出了监控终端的硬件方案设计和软件实现流程,通过实验表明,该终端能够通过3G网络将采集的数据远传至本地客户端的Web界面上,数据传输实时、高效,可适用于远程监控和工业数据采集等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3.
陈静 《科技资讯》2013,(7):22-22
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否能正常抄回数据,通讯是否正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常见的通讯故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减少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通讯故障,避免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上线率偏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适于大规模蜂群自组网的双信道频率分集媒质接入控制(DCFD-MAC)协议。信道预约与数据分组传输分别在控制信道(CCH)与业务信道(DCH)进行,避免信道预约与数据传输碰撞,提高信道接入效率。同时,在信道预约过程中完成频道占用信息交互,网络节点自适应选择数据传输频道,实现数据频率分集并发传输,解决了网络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提升网络性能。最后,对该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与传统MAC协议相比多址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的水体环境参数智能化监测,研究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汉江水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监测主机和检测终端组成,监测主机通过LoRa无线方式发送采集控制指令到检测终端,检测终端接收指令并实施水温、pH值、浑浊度等水体环境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通过LoRa无线方式发送给监测主机,由监测主机完成数据分析、显示和异常语音告警,监测主机具有基于NB-IoT的OneNET云平台自动接入与数据上传功能,能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到OneNET云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登录云平台,即可实现水体环境的远程监测管理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各项功能运行较为稳定,监测主机和检测终端的LoRa无线有效通信距离约为1640米,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能够为南水北调水源地水体环境智能化监测管理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用户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在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互动,可以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将能源利用率和能源供应安全提高到新的水平。提出了一种企业用户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其采集终端对电能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转换和存贮,并响应服务器命令,将电能信息、时标信息和采集终端编号信息利用ZigBee SZ02终端节点发送至服务器。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络对用电信息集中管理,并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与电力公司的互动。经过校表和测试,采集终端计量结果优于0.2级电能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母静  袁瑛 《科技资讯》2012,(27):124-124
负荷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电力用户用电负荷、电量进行监测与控制的终端装置、传输信道、信息处理中心等装置和设备的总称。负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远程自动抄表和即时电能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8.
山洪灾害监测站网采集终端数据的传输方式,要因地形条件而因地制宜地选用GPRS/GSM、超短波、北斗卫星等通信方式进行组网。文章介绍了采用超短波组网来完成山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为山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以及会商和指挥决策提供畅通、快速、稳定的通讯信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电力用户群体特征,并提供精准电力服务,成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售电体积累的用户社会属性、用电行为等大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用户间相似度权重模型,提出基于"用户-标签"二元网络的相似群体识别方法,并通过群体分析获取群属性和典型负荷特征,预测新入网用户的用电行为.该方法通过对标签数据的分析,便于发现群体中的重要用户,为互联网售电体实施个性化用电服务和增值服务推荐提供支撑,进而提升电力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智能电网系统峰值负荷差值过大、电力供给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隐私的峰谷分时电价激励方案。方案将差分隐私和峰谷分时电价模型进行结合,在保证用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对峰谷分时电价的定价策略进行优化。通过施行差异化的电价策略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引导,激励用户形成错峰用电习惯,进而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用电负荷的均衡。最后,通过实验对引入差分隐私后的数据效用进行分析,并对所提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实验表明,本方案在实现电网整体用电负荷削峰填谷的同时对用户的数据隐私进行了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