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往往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能依照法律规定建立,因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规范亟待解决。本文主要讨论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涵义、认定,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和类型,提出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规范途径。  相似文献   

2.
事实劳动关系制度存在偏离劳动法宗旨、法律规则失调的缺陷,应把其纳入劳动合同制度加以改造,具体的路径是把"用工"作为劳动合同订立的一种形式,以"用工"建构的劳动权利义务作为未来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教学在法学学科学生中和以培养HR为目标的学生中在授课方式上应该有所区别,社会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制化和劳动用工的复杂化逼迫HR转型,在此背景下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培养目标应该以企业人才需求的能力为培养目标,在授课方法上积极建设第二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案例汇编技巧,更新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事实劳动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劳动法律关系相伴相生的事实劳动关系问题由来已久。相关劳动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力图解决因此带来的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在最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国家之手用更深入的介入干预劳动关系明显体现了消灭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但我们的法律从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范围等问题作过界定,无论是保护还是消灭都带来操作上的难题。厘清一些基本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  相似文献   

7.
林晓娃 《科技资讯》2007,(24):144-145
1995年起实施的劳动法是我国劳资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法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如企业主恶意拖欠工资等,本文从诚信原则的基本概况出发,阐述了诚信原则在劳动法领域适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及其具体应用等,试图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程加快,私营、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劳动关系复杂多变,这使我国新时期劳动争议呈现出新的特点。劳动者维权需要面对的是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法律处理机制,在此冗长的维权过程中有时劳动者自己就丧失了维权的动力,放弃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以上问题旧《劳动法》已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劳动争议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改进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没有订立的,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由于不存在书面约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常常对涉及事实劳动关系中涉及的权利义务产生认识上的误解。本人试图对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阐述,以对事实劳动关系法律制度进行简单地介绍梳理。  相似文献   

10.
审理高校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问题适用劳动法规定,实体问题优先适用人事管理规定;人事管理规定对实体问题未作规定的,亦适用劳动法。但是,人事聘用合同另有约定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应予优先适用。依据此规则,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时效期限应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定;高校教师违约跳槽的,应根据人事聘用合同的约定确定赔偿金和违约金数额;其他单位录用与原高校未解除人事聘用关系的教师造成原高校损失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未来的人事立法对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宜采用一裁两审和二元化模式,并确立相应的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劳动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打工过程中合法劳动权利被侵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遇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使他们成为一个亟需法律保护的群体。既指出了勤工俭学中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法律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关系,也为进一步规范、优化和完善大学生打工市场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重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在调整双重劳动关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法律应当对双重劳动关系的成立条件、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等作出明确规定,为相关纠纷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切实保障兼职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多元化用人模式并存,劳动关系繁杂,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劳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人事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有待形成、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因此,要积极采取对策,要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规范高校劳动关系;注重心理契约管理,营造和谐劳动氛围;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依法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将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分为劣等劳动关系和优等劳动关系,即劳动关系的二元性,进而提出了改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是职工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凭证,完善劳动合同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阐述了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和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三个相互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分歧。辨析三个概念之异同发现,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是并列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是种属关系。合理建构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结构,不仅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清晰辨别三者之间的边界,而且有利于调整三者关系的法律制度之合理设置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该法在劳动合同解除中补偿金等问题上仍存在不足。通过对补偿金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探讨补偿金在立法、标准、内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通过司法解释或进一步补充内容等去完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不允许劳务出资的现状以及理论界认为劳务出资具有立法上的困难,从三个方面对劳务出资制度提出立法建议,即建立劳务出资的评估规则,确立劳务出资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劳务出资者的法律责任,从而阐明劳务出资具有立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工资拖欠严重,加班现象普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从加快法制建设、加强调控力度、加强机制建设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应从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