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应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实验分别确定了微氟循环蚀刻液的配比及微氟循环蚀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蚀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5.5,温度为48℃,时间为2.2h.并经SEM和IR实验测试,玻璃表面蚀刻均匀,蚀刻深度为5.8μm,深度均一,表面平整,无侧蚀现象.蚀刻后废液经化学处理可实现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化学法清洗硅片过程中消除颗粒的机理作了定量的探讨。颗粒的清除是由于化学蚀刻和颗粒与表面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提出了最浅蚀刻深度和最小蚀刻速度的概念。最浅蚀刻深度可通过颗粒与表面间作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小蚀刻速度则可通过蚀刻侧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化学法清洗过程和设计高性能清洗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蚀刻和溶液浸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具有超疏水性的黄铜表面.按比例配置HCl、HNO3和HF的混合溶液蚀刻黄铜,蚀刻后用硬脂酸溶液进行修饰以获得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通过扫描电镜对表面结构的观察以及能谱分析,发现蚀刻后的表面具有片状和微小乳突组成的微/纳二级结构,修饰后的这些结构可以捕获大量空气.根据Cassie模式的计算方程,水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约占总接触面积的94.11%.实验研究了不同蚀刻时间对试件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微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最佳制备条件为:蚀刻时间5 min,浸泡时间1 h,此条件下制备的试件的接触角达到164.5°.
  相似文献   

4.
Cu 在 FeCl_3 溶液中的蚀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Cl3溶液浓度、温度及样品在溶液中的运动速度对Cu蚀刻速度的影响。在所研究的溶液浓度范围内,蚀刻过程为扩散控制为主的过程;在溶液相对密度为1.26~1.32时Cu的蚀刻速度具有极值。Cu在FeCl3溶液中蚀刻其表面有CuCl膜的沉积,钝化膜对Cu的蚀刻有大的影响;蚀刻反应受Fe3+通过钝化膜的扩散过程控制。试验拟定了初步的蚀刻工艺。  相似文献   

5.
腐蚀标牌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图文的转移均是由液体感光胶通过光化学法实现的。这种方法尽管具有图文变形小的特点,但制作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能耗多。采用蚀刻网印铜匾工艺,可提高生产效率数倍,节约大量辅助材料和能源。传统的工艺大部分采用三氯化铁溶液进行蚀刻,因其缺点较多,现在已经不受欢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双氧水工业发展很快,购买也十分容易,这就为我们探索新的蚀刻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用双氧水蚀刻铜牌,取得了预期效果。1蚀刻工艺1.1蚀刻波配方:28%工业过氧化氢(H2O2)16升98…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蚀刻是一种有超精细加工能力的微细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子技术、表面科学等领域。硅及其化合物常用来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其表面蚀刻出具有一定几何布图尺寸的沟槽。其深度、宽度、边壁倾角及槽底形状等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当固体表面被荷能离子轰击时,表面貌相发生变化,早在Wehner的实验中就观察到被溅射的球形靶变成为圆锥形状,后来Stewart等对圆锥的形成进行了讨论,指出最终圆锥的底角应为使溅射率Y(θ)取极大值的角度θ_P.本文导出了离子束刻蚀固体表面貌相变化的特征曲线方程,利用微机对球形靶表面貌相变化进行了模拟.其结果和实验基本一致,但圆锥底角为θ_,即是对应于刻蚀速率v(θ)为极值的角度.并从理论上给了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优质的亚微米孔径PET微孔膜的生产方法,为它投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采用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32S轰击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薄膜放置在空气中陈化三个月,在模拟生产条件下利用自主设计加工具有高精度温控的小型生产蚀刻装置,使用NaOH溶液对薄膜进行蚀刻处理,制备出孔径0.2至0.93μm的重离子微孔膜。研究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紫外线敏化以及蚀刻时间对孔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敏化可以减小微孔锥角,紫外线敏化后再添加表面活性剂蚀刻可以消除孔锥角。在蚀刻出平均孔径为0.2至0.93μm核孔膜的前提下,得到了孔锥角与随着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蚀刻阴极阳极材料,蚀刻面积,溶液搅拌对不锈钢刀具产品蚀刻商标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提高蚀刻商标清晰度的因素,达到蚀刻商标清晰深刻、完整美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蚀刻金属零件标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设备--激光雕刻机以电化学加工原理为基础研制开发了电化学深度蚀刻机,用来在金属零件表面制作标记,并以此作为工程训练的内容为本科生开出实验,论文给出了实验原理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依据特征曲线法推导出非晶体表面的离子束刻蚀模拟方程;结合全息光栅的刻蚀特点开发出离子束刻蚀模拟程序。模拟程序获得的模拟刻蚀参数可以用于类矩形光栅的刻蚀工艺参数设计,准确地描述不同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对最终刻蚀结果的影响,进而实现离子束刻蚀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预知性。  相似文献   

12.
Plasma etch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treat Polypropylene fiber with different finenes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lasma etching treatment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wicking property of polypropylene, although too much time of treatment may be converse to the wicking property. A surface roughness theory is applied to explain the reason why the plasma can improve the wicking property. In this experiment, fibers with different treating time under certain voltage (180 V) and pressure(0.1 mm Hg)are used as experimental sample.  相似文献   

13.
化学刻蚀法制备铝合金基超疏水表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化学刻蚀法对铝合金基体进行腐蚀,得到了粗糙表面.然后对铝合金粗糙表面进行氟化处理,得到了具有超疏水的表面.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以及不同刻蚀液浓度对表面疏水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的参数条件下,不同刻蚀时间下,接触角随着氢氟酸刻蚀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氢氟酸刻蚀时间为7 min时,所得试件水的接触角最大.不同刻蚀液浓度下,接触角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盐酸浓度为4 mol/L时,所得试件水的接触角最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化学腐蚀方法制备近场光学显微镜光纤探针时外界因素和腐蚀溶液与保护液体系本身性质对光纤探针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溶液和保护液二元体系的界面在光纤上形成的弯月面的高度与界面和探针之间形成的接触角、界面张力、密度差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弯月面的高度与光纤直径成正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结合,对比管式腐蚀方法制备的光纤探针的形貌,我们发现Turner法制备光纤探针时探针锥面蜂窝状粗糙形貌是光纤探针成尖过程的本质上缺陷造成的。通过改进Turner法制备光纤探针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第二次修饰性腐蚀可以有效地改进探针的粗糙锥面,并增大探针的圆锥角。  相似文献   

15.
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扩面腐蚀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扩面腐蚀机理的研究出发,针对国产铝箔的特点,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扩面腐蚀工艺,从而使国产铝箔制成高比容高强度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用腐蚀铝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4J42合金在喷淋条件下的失重腐蚀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蚀速度随FeCl3Be°的提高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喷淋条件下的标准板实验和金相观察结果表明:腐蚀速度越快,蚀刻因子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为了预测2个固体粗糙表面接触时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获得了粗糙表面三维微凸体的尺寸与空间分布;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推导出单对微凸体侧接触时接触载荷与接触变形的关系,并通过确定粗糙表面上每个微凸体的变形类型与接触载荷,计算了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形貌; 侧接触; 法向接触刚度
中图分类号: O 343.3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18.
Reactive ion etching was used to etch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thin films in a CHF3/Ar plasma.BST surfaces before and after etching were analy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on ion etching mechanism,and chemical reactions had occurred between the F plasma and the Ba,Sr and Ti metal species.Fluorides of these metals were formed and remained on the surface during the etching process.Ti was almost completely removed because the TiF4 by-product is volatile.Minor quantities of Ti?F could still be detected by narrow sc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and Ti?F was thought to be present in the form of a metal-oxy-fluoride.Thes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O1s spectra,and a fluoride-rich surface was formed during etching.BaF2 and SrF2 residues were difficult to remove because of their high boiling point.The etching rate was limited to 12.86 nm/min.C?F polymers were not found on the surface,indicating that the removal of BaF2 and SrF2 was important for further etching.A 1-min Ar/15 plasma physical sputtering was carried out for every 4 min of surface etching,which effectively removed remaining surface residue.Sequential chemical reaction and sputtered etching is an effective etching method for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film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被局域刻蚀硅表面形貌的精确测量,考察了刻蚀速率对于激光功率、波长、反应室气压的依赖关系,讨论了在不同光斑尺寸和刻蚀深度下反应机理的变化,给出了衬底晶向和表面氧化层对刻蚀效果影响的一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车轮铸钢在不同温度幅下热疲劳损伤表面及次表层行为.研究发现,表面氧化及剥落现象和氧化物的开裂随循环上限温度的增高而愈加严重;次表层损伤以裂纹为主,附带一些蚀坑.其损伤机理是由于氧化脱碳使铁素体区形成腐蚀坑,腐蚀坑的连接形成微裂纹,热疲劳主裂纹优先通过铁素体区氧化腐蚀坑而向前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