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28年生活,热情讴歌了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所表现的勇气和智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鲁滨逊宗教观念转变的过程及原因,说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中,有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它让我深受启发。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以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到世界各国游览的故事。看完整本书,我感慨万千,书中主人公在荒岛上顽强求生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航海失事后在一个荒岛上顽强生活28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英雄本色的人物形象。这本书不仅让我跟着鲁滨孙一起开心、一起难过,而且让我受到许多优秀品质的感染。鲁滨孙勇于追求,坚持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3.
你读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吗?你还记得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那个荒岛上过着野人生活的情景吗?历史上,鲁滨逊确有其人,荒岛也确有其岛。先谈其岛。如今距智利第一大港口瓦尔帕莱索以南六百七十公里之遥的一个岛屿就是鲁  相似文献   

4.
关于鲁滨逊精神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妮娜 《科技信息》2008,(18):133-133
本文试图从论理学角度,历史一自传的角度,以及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笛福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及其所.体现的鲁滨逊精神。希望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为阅读此类荒岛文学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先进"国家或民族对"落后"国家或民族进行的一种文化渗透与侵略。从鲁滨逊对荒岛与土人的后殖民体现,来解读影片《鲁滨逊漂流记》,旨在警示一些弱势民族,在世界文化如此交融的今天,要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0,(36):I0125-I0125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生活在资产阶级争取和巩固政权的时期,他被资产阶级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他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鲁滨逊的选择和各种行为更多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特点。这是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信心与希望、前途与光明的充分体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升时期的真实产物。  相似文献   

7.
学会坚强     
正周日,我坐在窗边手捧着《鲁滨逊漂流记》读,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身上。我慢慢合上书,浮想联翩:如果,我现在在荒岛上,能坚持下去吗?如果,我没有了食物与淡水,怎么寻找它们呢?妈妈是一位敬业的老师,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许多个夜晚,我一个人在家里,静静地躺在床上,感到很孤单。每当楼道里有脚步声,我都竖起耳朵,盼望着是妈妈回来了。"妈妈心里只有她的学生!"有时,我会在心里抱怨妈妈。回头一想,我又觉得孤独感也是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颖 《科技资讯》2013,(11):246-246
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刻画了资产者鲁滨逊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一座孤岛上克服重重困难,返回家乡的故事。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思想感情和阶级本质在鲁滨逊的形象上得到完美体现;与此同时,鲁滨逊又具有资产者的实干精神,他身上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所以说鲁滨逊这个人物在启蒙主义文学史上是典型的冒险家、实干家、殖民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殖民文学的发轫之作.它不仅生动讲述了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族人"星期五"的手段和策略.鲁滨逊以枪炮为后盾,从语言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对"星期五"进行了文化改造,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身份.本文从二元对立的殖民话语出发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这为我们重读经典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审视殖民者的文化统治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被誉为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就一般特点,《鲁滨逊漂流记》(以下简称《漂流记》)属于冒险小说,而其不朽的生命力却表明,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冒险小说”的普通涵义。本文试图从人的本体论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观出发,探讨在这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时期形在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荒原的形象与意象,在西方近代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作家通过荒原的形象与意象,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人生感受,产生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心理效应。这种文学现象颇为引人注目,值得思索。一1719年,英国作家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座海外荒岛。岛上有小山、有溪水、有山洞,水草丰美,林木繁茂;还有成群的野禽,是一块十分富饶的未开垦的处女地。通过鲁滨逊对荒岛的积极开发与改造,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劳动、创业、开拓精神,以及发财致富、占有一切的殖民心理,颂扬了人与自然的斗争。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部拓荒文学,真实地描绘了美国西部的旷野,一望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可分为海上历险、流落荒岛和离岛回归三个部分,这种叙事套式正与古代“成人仪式”的准备、进行和完成三个阶段相对应,因此,可把这部作品列入成长题材的行列。通过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自我、人与宗教和人与自然诸种矛盾的解决,笛福试图协调经济发展和人的道德准则的关系,从而使“创造”与“救赎”这两种观念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赵有星  李琳 《科技信息》2007,18(29):129-130
笛福发展了"荒岛文学"的传统,创作了《鲁宾逊漂流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描写。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14.
借鉴原型批评理论,通过论证《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与《圣经》中耶稣受难情节的一致性,指出《圣经》中耶稣受难的形象就是“星期五”的原型。从而得出结论,鲁滨逊对“星期五”的同化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现泉。  相似文献   

15.
笛福小说作品中的“荒岛文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英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5):70-72,94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荒岛文学"特色,即小说都具有远离人类文明的环境背景,人物都具有独立生存思想,主人公都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追求生存与发展,谋生手段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与奋斗等.<摩尔·法兰德斯>等城市题材小说也具有荒岛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7.
天南地北     
如愿以尝美国费城有一个名叫莱特的电影迷,终日幻想要当明星。可是,他完全没有演戏的天才,也从来得不到登台演出的机会。在临终之前,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死后把他的头颅赠给他生前最喜欢的剧院,并希望有一天他的头颅能在舞台上派上用场。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当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上演时,他的头颅被用作坟场上的布景,他终于如愿以偿。·光宇·现代鲁滨逊 1985年,西德一艘轮船在太平洋南部的一座荒岛上发现了一位在那里独居了74年的名叫杰连里·比布斯的英国人,并把这位88岁的现代鲁滨逊送回祖国。1911年,时  相似文献   

18.
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经历了几百年的译介传播与阅读,也经历几百年的学术研究批评,国内近二十年的研究情况表明这部文学经典常读常新,艺术魅力恒长久远。  相似文献   

19.
电影《荒岛余生》被称为是汤姆·汉克斯的“票房奇迹经典冒险大片”。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发现该影片与荷马史诗《奥德赛》,《鲁滨进漂流记》等文本相互参照,彼此联系。而正是由于电影《荒岛余生》广泛的吸收这些经典作品的营养,使得电影的主题表达更加明显,获得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贝尔的魅力     
正贝尔·格里尔斯是我最崇拜的人。为什么呢?他的魅力就在于他野外求生的本领。我生活在城市里,每天去的地方不是学校、家,就是公园、商场,很向往野外更大的空间。可是,我见到一个虫子都害怕。于是,爸爸妈妈鼓励我看《荒野求生》。看这个节目时,我认识了贝尔。在一期节目中,贝尔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但毫不恐惧。他冷静思考后选择攀登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