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自平  郭烈锦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318-1326
应用集总数方法建立了沸腾系统中压力降低动的集总参数模型,通过将系统中各部件内部的单相和汽液两相流动的控制方程线性化及Laplace变换,导出了方程组的特矩阵和特征方程,建立了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压力降不稳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充分考虑了管壁蓄热大小与上游可压缩容积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对压力降低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卧式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卧式螺旋管内中、高压单相水、汽和沸腾条件下的汽水两相流强制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参数范围为压力3.0~15.0MPa,质量流速250~1500kg/m2s,热负荷70~600kW、/m2,出口干度0.01~1.20;实验段为25mm×2.5mm不锈钢管弯制而成的螺旋直径比分别为D/d=12,24和48的三个管圈,总长都是3014mm,给出了局部传热系数的分布特性及各种条件下的截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3.
卧式螺旋管汽液两相压力降脉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宽广的参数范围内试验研究了卧式螺旋管内汽液两相压力降脉动,获得了均匀加热条件下压力降脉动的周期,振幅特性及脉动发生的界限,并首次研究了沿流动方向不均匀加热条件对卧式螺旋管内压力降脉动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压力降型脉动发生的界限预报关系式,为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和螺旋管式热交换器及锅炉反应器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传热恶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干度及其位置,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计算临界干度的经验公式,为螺旋管圈换热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液两相流中错列管束上脉动升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电阻应变仪和脉动升力测量装置,在气液两相流横向冲刷三排错列排列的管束时,对其受到的脉动升力做了试验研究,测试管采用φ30mm的有机玻璃圆柱,气流两相流的流型为细胞状流;上隙流雷诺数的范围为2.0*10^4-6.0*10^4;截面含气率的范围在0-0.30,试验发现,在横向节径比小于2.0时,脉动升力系数的最大值发生在首排圆柱上,而在大于2.0时,则转移到最后一排圆柱上;脉动升力系数随含气率和雷  相似文献   

6.
液幕状气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强化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与传质,建立了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型——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根据该流型的特点,进行了气液两相传热实验,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的温度场分布,并研究了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顺流或逆流,在空气流速一定时,传热系数都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液幕顶部是传热效果最佳的位置,可以组织多层液幕来降低工业成本.得到的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联式为工程设计和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管道充水工况下气液两相流瞬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k - ε湍流模型,对三维管道充水过程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建立了管道充水过程液相体积分数与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对两相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能量损耗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充水过程中存在分层、段塞、气团、气泡流;气体在管道中以气团、气泡流流型向下游管网流动;气液两相流造成的能量损耗大于单相流,两相流能量消耗增大的原因是存在气液相间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与管壁摩擦系数的增大;倾斜下降管道剖面水平方向轴向流速对称分布;垂直方向靠近管道顶部与底部分别出现气、液相轴向流速峰值,气液交界处轴向流速最低.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气-=液两相流传递研究方面的工作,包括气升式环流系统中的流体力学和传递、降液膜动下的传热和传质、“载气蒸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并由研究惰气气冲击冷剂液浴中放热壁面强化冷却的操作机理,提出了“界面汽化热阱增强传热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汽液两相流中的声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导出了汽液两相流系统中的波数K方程。假设在特定的空泡份额下发生流型转化,分别采用不同的表达式计算泡状流及环状流区域相间界面面积及界面摩擦切应力,并提出计算弹状流区域相间界面面积及界面摩擦切应力的经验方法,通过解傅里叶边界层导热主获得界面热负。作者们编制了计算程序,在压力P=0.07~16.0MPa,空泡份额a=0~1.0,角频率w=1~10^8Hz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计算。将低压声速a的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模型中对控制方程组中的动量平衡方程作了局部平衡假设,采用交错网格和隐式离散格式。该模型适用于任意角度管道,而且适用于油气两相流管线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流型。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简化模型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计算量要比同类复杂模型少得多,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快速和安全启动的要求 ,实验研究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在同步启动过程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启动安全和启动时间的影响 .螺旋管的管圈直径和管道直径分别为2 5 6mm和 0 0 11mm .启动的参数范围是 :最大加热流密度 6 0 0kW /m2 ,最大质量流速 12 0 0kg/(m2 ·s) ,最大实验压力 3 0MPa .由实验得到了启动过程的单相湍流、沸腾传热规律 ,以及瞬态临界热负荷 .瞬态单相湍流传热和临界热负荷的规律与稳态的有明显不同 .瞬态湍流传热特性符合直管的Dittus Boelter公式 ,瞬态临界热负荷远远低于稳态的值 ,瞬态沸腾传热与稳态条件下的相同  相似文献   

12.
对水和水蒸汽汽液两相流体在螺旋轴呈各种倾角放置的螺旋管内强制对流沸腾传热与烧毁特性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试验中系统及结构参数范围如下:压力:P=0.4~3.0MPa质量流速:G=100~2400kg/m2·s进口水温:T=30~80℃出口干度:x=-0.05~1.2管内壁面热负荷:q=0~540kE/m2试验段结构参数:总长L=6448mm,管内径d=11mm,螺旋直径D=256mm,螺旋升角β=4.27°螺旋管轴向放置倾角:水平位置(0°)、向上倾斜45°(+45°)、垂直向上(+90°)、向下倾斜45°(-45°).共进行了1050个工况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强制对流沸腾传热可以划分为核态沸腾区、两相流强制对流区、烧毁及烧毁后传热区等3种区域.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给出了3区域间转变的边界方程,和3个区域内两相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试验观察和数据结果,对烧毁现象及烧毁点或区域发生的条件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一系列有关现象的规律和特点,指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烧毁点临界质量干度的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3.
R134a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冷剂R134a作为CFCs类工质的替代物已经投入商业应用,螺旋管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在各种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研究R134a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对制冷系统中新型蒸发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测量了R134a在管内径10mm,螺旋直径180mm,螺纹节距50mm的紫铜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实验段外缠电阻丝加热,热流密度q=3-21.2kW/m^2,质量流量G=150-420kg/(m^2.s)。实验表明,由于二次流的存在,螺旋管对流动沸腾传热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而且在低干度区的强化效果比高干度区更好。  相似文献   

14.
卧式螺旋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种不同尺寸的卧式螺旋管上进行了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流型图,对各种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同时给出了各流型之间转变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竖直传热管内降膜-高速空气环状两相流的蒸发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直径2-3mm的细小管内,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气液间摩擦力起支配作用;在直径10mm左右的普通尺寸管内,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在直径更大的管内,重力的影响起支配作用。对定热流密度条件下的换热特性得到了数值解并整理成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对竖直传热管内水-空气两相流蒸发换热特性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流动和传热规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文丘里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一维三组分(气芯、液滴和液膜)模型,并编制程序对各组分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在冷态下测定了气液两相的压力分布,在热态下对烟气的温度分布和气液两相的换热情况进行了测试.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二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Most previous studies on helical tube two-phase flow stability[1] have used electrical heatingand large diameterhelical ( helicaldiameter>1 m)tubes.The small helicaltube combined structure wasselected for the design of the 1 0 MW High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 ( HTR- 1 0 ) once-through steam generator. Once- through steamgenerators with small helical tube units have manyadvantages. The steam generator ( SG) can bebuiltin parts,which can be maintained orreplacedseparately a…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李家峡水电站备用机组的尾水两相非恒定流问题,利用特征线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对上、下游水压力及水轮机转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交界面波动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泵系统由于突然失电出现的两相瞬变流的计算,提出了含有气体释放的蒸汽穴模型,以计算释放气体分布整个管线且波速是变化的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