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及出口汽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结构特点及炉内热负荷分布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和出口汽温的数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利港发电厂600 MW超临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在不同负荷时上升系统总压降及上、下炉膛水冷壁出口汽温...  相似文献   

2.
直流锅炉螺旋管圈型水冷壁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直流锅炉由于热敏感性强,在负荷扰动时水冷壁的壁温有可能会急剧增长,导致水冷壁超温爆管,对锅炉的运行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问题,对直流锅炉的热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推导出直流锅炉水冷壁流量敏感系数、压降敏感系数、出口焓值敏感系数的计算公式.以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为例,对3种热敏感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所得结果可用于超临界直流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敏感性分析,同时也可用于研究其他水冷壁形式的直流锅炉的热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系统在跨临界变压运行过程中的特殊流动与传热现象,在压力为19~25MPa、质量流速为300~800kg/(m~2·s)、外壁热流密度为60~250kW/m~2的工况范围内,对垂直上升受热管道内超临界水在跨临界动态过程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超临界压力阶跃降低至亚临界压力的动态过程中,受热管内流体极其容易发生壁温飞升现象,该现象由近临界区流体发生的膜态沸腾(又称DNB传热恶化)引起。在近临界压力区,随着压力的升高并逐渐靠近临界压力,发生DNB传热恶化时的起始局部流体焓值会大幅度降低,而且恶化程度逐渐增强,本实验大多数工况甚至在过冷区就开始发生传热恶化现象,严重威胁锅炉水冷壁系统的安全运行。基于本文实验结果和对锅炉水冷壁系统运行的分析认为,当管内的局部流体焓值高于1 600kJ/kg时,水冷壁系统在跨临界动态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DNB传热恶化现象。本文实验结果可为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系统跨临界变压运行期间的工况设计和调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容量超临界直流锅炉具有运行效率高、负荷适应性强的特点 ,是中国未来大型锅炉的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和掌握其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该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了适用于全工况仿真的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整体动态数学模型 ,通过数字仿真对某 6 0 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仿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 ,该数学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陈铭  杨演 《科技信息》2012,(7):594-594,591
本文对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广东河源电厂1号机组吹灰器故障造成水冷壁金属管壁超温过程进行事故分析,得出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受热面超温的基本原因和预防措施,同时对处理过程中采取方法进行阐述,给解决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超温处理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环形炉膛水冷壁中可能出现的流动不稳定性,采用时域法建立了适用于并联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分析的通用计算模型。通过对质量、动量及能量方程一阶迎风差分离散与求解,编写了以Fortran语言为基础的流动不稳定性数值计算程序Dynsys,采用Dynsys程序对并联双通道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并联双通道进口压力、温度、总质量流量不变时,在稳态基础上对并联双通道中的通道1施加1.2倍热负荷扰动,两通道的进口流量随时间变化呈反相脉动;通道内的进口流量与出口流量随时间脉动沿轴向存在180°的相位差,流量脉动的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最终恢复到稳态值;超临界CFB环形炉膛锅炉水冷壁并联双通道内流动是稳定的,与单通道内流动不稳定对比,环形炉膛锅炉水冷壁并联布置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某电厂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在投入运行后多次出现水冷壁爆管事故.本研究以两相流模型为基础,结合锅炉机组水动力计算方法和圆管壁温计算模型,对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应力及壁温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直流锅炉炉膛水冷壁超温爆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锅炉炉内温度场分布不均匀,使水冷壁管受热不均,水冷壁管的膨胀量不一致并产生较大的应力,引起水冷壁管变形,水冷壁管的界限强度下降,导致锅炉水冷壁爆管.对此提出了对锅炉进行燃烧调整和对水冷壁下集箱等限制受热面膨胀的部位进行改进的措施,实施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当给水调节伐门开度变化时,伐门特性以及管路传输迟延对锅炉汽包水位动态特性的影响。针对电厂一台实际锅炉,得出了锅炉水位动态响应的延迟时间与伐门开启时间,以及流过伐门流量之间的关系。还将不同的扰动输入形式,所得到的响应仿真曲线与现场锅炉动态特性试验曲线进行对照。本文对于给水调节系统的设计和整定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可进行两股及多股流换热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的装置.对一.个两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施加流量按阶跃变化、进口温度按指数函数变化的时间域扰动信号,进行了动态试验.得到了换热器动态模型对流量扰动可接线性建模的扰动范围,确定了各股流体对进口温度扰动的响应延滞时间的计算公式.对换热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动态特性测试,并获得其动态响应过程曲线.试验工况的传热单元数范围为0.6~3,雷诺数为200~2000,普朗特数为2~7.试验数据为建立完善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可对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在启动和低负荷运行时,汽-液两相混合物通过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后,在垂直水冷壁中要进行流量和相的再分配,存在着流量偏差较大和水冷壁出口汽温偏差较大的可能性,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一问题,以600 MW超临界锅炉过渡段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及垂直水冷壁为研究对象,在压力10~21 MPa、分配集箱引入管质量流速400~1 200 kg/(m2.s)、干度0.7~1.0范围内,对垂直水冷壁管的分配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配集箱并联支管相分配和汽液两相流流量分配的主要因素为引入管质量流速、干度及分配集箱压力.随着分配集箱引入管质量流速的增加,相分配及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增强.当分配集箱的工作压力增加时,分配集箱并联支管间干度分配及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增加.并联支管间干度分配的不均匀性随着分配集箱入口干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入口干度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较复杂,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不但对保证超临界锅炉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而且为我国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超临界锅炉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太阳能驱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热变换器 )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设备数学模型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各组件单元数学模型 .引入了热泵工质 (溴化锂水溶液 )的物性拟合计算过程 .在变工况条件下对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 .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获得了在不同外部环境温度和不同吸收温度、发生温度等条件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中高速不同工况下的重型半挂车稳定性控制,在建立线性变参数三自由度实时简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挂车主动转向并采用模式切换的中高速重型半挂车控制策略。针对中高速重型半挂车工况变化,采用模式切换的方法实现了普通工况下的横摆、折叠和路径跟随控制以及极限工况下的侧翻控制。为实现重型半挂车中高速各工况最优控制,采用遗传粒子群算法和不同模式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优化了控制策略权重系数。并且进行了模式切换的中高速挂车主动转向控制策略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策略实现了重型半挂车从低附到高附,从普通工况到极限工况的中高速各工况良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3.
赵恒毅  刘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660-4667
喷射器以其体积小、无运动部件等一系列优点,正成为氢燃料电池氢气再循环的理想解决方案。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 CFD)模拟了燃料电池氢循环喷射器不同进口压力下,喷射器内部流场情况,通过伴随方法找出了对引射比的影响最大的喷射器位置,获取了多组工况下喷射器内部压力场、速度场、质量分布场,分析了喷射器尺寸在不同工况下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伴随方法对喷射器尺寸进行优化显著提升了引射比。结果表明:通过伴随方法分析后,得出喉口处对喷射器引射比影响最大,通过伴随方法优化模型后,各工况下喷射器引射比平均提23%。结果有助于未来宽工况喷射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某装备天线翻倒机构电路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机,根据国军标中电动机的基本故障率和工作故障率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条件和工作环境下电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并对结果做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冗余结构对天线翻倒机构电路可靠性的影响,提出对改进工程设计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APDL语言对塔机底盘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添加边界条件及加载求解。获得了工作和非工作状态下底盘结构的最大应力和总体最大变形,完成了对底盘结构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静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试验-量纲分析法的气缸爬行判定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包含使用压力、运动速度、负载等多个参数的气缸爬行判定式,设计不同工作参数进行气缸爬行试验,分析各个参数对爬行的影响程度,然后应用量纲分析,通过试验数据拟合以及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获得能够判别气缸在不同工况下是否出现爬行的判定式。为了验证判定式的有效性和通用性,用得出的判定式对拟合样本以外的试验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判定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使用该判定式能够直接根据工况参数正确地预测气缸是否出现爬行现象。  相似文献   

17.
象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是图像信息物综合怀分析过程,它可有效地萃取多通道图像信息,构成统一图像,提供显示中心显示或决策机构判别。各种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极大地依赖于使用环境,至今还没有一种图像传感器在多种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其各项性能都高于其它类型的图像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国图像能够提高图像探测系统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锚固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应力锚索加固时锚固段与自由段受力机制的不同,依据等效应变和等效温度法建议了一种新的预应力施加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受力机制.给出了不同锚固条件下锚固段和岩体的受力变形特征,指出了应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张拉式预应力锚索加固的岩体在内锚固段周围的岩体是受拉的,群锚时使得内锚固段附近的岩体形成拉应力带,这种拉应力带对岩体的稳定十分不利,应积极采用不等长锚索,以使内锚头分散布置在岩体的不同层位中;群锚条件下锚索之间外锚头位置岩体有受拉现象,在满足工程需要的条件下锚索的布置间距应适当放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有谷电时间段既蓄热又放热供暖和非谷电时间段单纯放热供暖两种不同的工况,不同的工况系统参数变化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对应的控制器且其论域伸缩因子自适应调整;考虑到供暖过程中蓄热炉炉温的变化,把不断变化的蓄热炉炉温作为可测干扰,设计了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器对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进行补偿,通过实时辨识供暖系统模型,实现前馈补偿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对期望供暖出水温度的实时跟踪,显著地减小了供暖出水温度误差,提高了供暖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求解线性多目标规划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求解线性多目标规划问题弱有效解子集的一种新算 法. 在不同的条件下, 运用此算法得到了线性多目标规划的弱有效解子集, 并在得到的解子 集中再次进行寻优, 进而得到弱有效解集中决策者满意的较优解; 同时用VC++语言实现 了此算法, 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