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赣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要形式和基本模式,分析了赣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的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海口市美社村近10年聚落景观的变化,揭示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在旅游发展下的变化动因及变化机制,认为其主要在于满足乡村旅游的可达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同时,总结了聚落景观变化的特征,即功能旅游化、尺度扩大化、空间开阔化,其具体表现就在道路、建筑、庭院、绿化等景观方面;此外,分析了景观变化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利弊,提出只有在正确规划引导下发展乡村旅游,才能使乡村聚落景观越变越好.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影响明显。赣南客家乡村聚落是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主要有依山傍水,集中分布在缓坡低地,聚族而居,建筑单体风格独特,分布密度县域差异明显。城镇化过程中空间演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山地聚落向下和水平迁移,传统民居在空间上被合围,路网密度加大,空间实现重组并向城市聚落景观演替,这势必为区域带来各种正、负效应,如人地矛盾变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空间的聚集与均衡、部分聚落的空间萎缩与空间隔离等。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为例,从乡村聚落演变进程出发,探讨了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是农村居民的生活空间,也是乡村振兴和优化调控的基本单元。基于斑块形态和面积等角度划分乡村聚落类型,以总变化率和年均净变化率两个指标将东风镇村级研究区划分为增长型活跃区、增减平衡型活跃区、减少型活跃区和变化迟缓型区。结果表明:东风镇乡村聚落的斑块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增幅在下降,乡村聚落景观出现了破碎化现象,不同年份各行政村乡村聚落的发展并不平衡,但具体到每个村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增加各异。东风镇位于坝地区域的自然村寨变化剧烈,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乡村聚落类型变化形态出现了多次转变,如云锦村,这是由于受到较多的交通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位于山区的自然村寨变化较缓慢,典型的如麦穰村。通过乡村聚落总变化率和年均净变化率公式计算得到东风镇基于面积的乡村聚落类型。由于研究时段的划分导致时间间隔不一致,部分村落在不同时段出现了乡村聚落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对东风镇乡村聚落用地变化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东风镇的乡村振兴和各村落的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认识四川省西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的德昌县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由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乡村聚落图斑,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河流、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德昌县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下、坡度小于...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西吉县为研究区,通过运用GIS空间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村聚落分布特征与演化模式.研究表明,西吉县乡村聚落呈现出规模小、地形分异大的基本格局,布局上倾向在水源与交通线附近集聚,房屋建筑结构落后,以竹草土坯结构为主.选取不同地貌地区的典型村庄进行分析,将乡村聚落演化模式归纳为扩展式、整合式、散布式3种,并针对典型村庄的演化过程、规律与内在机制进行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临县地灵山村的新农村规划为例,对新农村规划中产业现状分析、产业方向梳理及产业设施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研究。  相似文献   

9.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分析乡村聚落功能的历史演化,认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乡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导致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并阐述了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3个基本阶段和演变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陵川县村落等级和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关系,验证历史时期村落规模、分布的环境影响力。采用文献考证、统计学分析和Excel制图的方法进行探讨。乾隆时期陵川县的村落大小悬殊,主体是中小聚落,广泛分布于县境;超过百户的大村、超大村比重不大,分布上集中于县城西部狭窄地区;只占村落总数13%的大村、超大村在人口规模上占村落总人口的44%;县城西部狭窄地区是全县乡村聚落和人口集中分布区;陵川县户均人口在10人以上,以复合型家庭为主。陵川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户口规模与地貌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的核心区,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振兴极,剖析乡村聚落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实施村庄规划、产业规划,解决目前乡村地区面临的"镇弱村空"、城乡差距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2018年铜梁区巴川街道遥感影像,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等实际工作需要,以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为例,选取人口、距离城镇远近、高程、坡度、社会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村庄发展特色等7项指标,构建一套村庄发展类型划分标准,据此将湖北省枣阳新市镇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以期为村镇规划建设及乡村聚落空间优化重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8.5、ArcGIS 9.3以及Fragstats 3.3软件,探讨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聚落分布整体较为分散,且斑块面积较小,但从局部上看,聚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总体分布密、面积大",南部"总体分布稀、局部密集,面积小",聚落密度高低值相差达9倍以上的分布特征;②聚落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斑块面积在不同岩性上差异小,而在不同地貌类型上差异大;③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分布差异明显,海拔1 000 m以下及坡度15~25°的区域,聚落斑块分布比例最大;④聚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在:聚落分布多的地区,土壤侵蚀较严重,相反,聚落分布少的区域,侵蚀较微弱;不同聚落缓冲区内的不同土壤侵蚀等级面积差异显著,且随着距聚落距离的增大,同一等级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新农村绿化规划的重要性及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探析了新时期新农村绿化规划建设的趋势与方法,希望能为其他规划建设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各级政策也更加关注到统筹城乡发展的范畴,特别是村庄规划,它直接影响广大农村长远发展的方向,决定农村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改变现状和命运。  相似文献   

17.
直隶口外地区是清代乡村聚落变化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兴盛的过程,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直隶口外地区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巨大转变。在县志和地名志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清代青龙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和演化的驱动力。其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骤然增长的“双轴”时期、快速增长的“双轴+多核”时期和缓慢增长的相对均衡时期三个阶段。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乡村聚落分布呈现出低海拔、低坡度、近河流、远冷口、远主道路的指向,人口和海拔是影响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8.
张鼎文 《甘肃科技》2020,(12):89-90+152
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实事求是,满足农民需求,脚踏实地,推动农村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凉州区中坝镇村庄为例,分别从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广大农村,现状还有不少极具价值的古村落,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应予以注意。本文结合湖北省仙挑市郑场镇渔泛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例,对新农村规划中古村落的保护方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一村两制”的规划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相融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规划探讨——以商丘市葛岗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因地制宜的规划“新”农村是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在商丘市进行的实践中,“有保护,有改善,有建设”是解决农村规划整治问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