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诺 《科学之友》2020,(7):68-69
正疫情尚未平息,口罩仍旧是人们出门的防护标配。戴了很久的口罩,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但皮肤可能不这么觉得……随着天气逐渐变热、紫外线加强,戴口罩闷出的皮肤问题也愈发凸显,泛红、发痒、痤疮、肤色不均纷纷找上门。本期绿色氧吧,小编盘点了戴口罩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皮肤问题,并简要介绍"口罩脸"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减少和缓解口罩对皮肤造成的此类伤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的增多以及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的肆虐,人们的防护意识越来越强,口罩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新成员。虽然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但小编发现很多人戴口罩的意识并没有跟上,大多数人是"被迫"戴上的。比如,北风刚吹走雾霾,很多人去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就迫不及待地摘下口罩。前不久,北京甚至将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很多人在雾霾不是很严重时根本不  相似文献   

3.
案例 1 一次性口罩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抖一抖,否则会中毒. 出门戴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因而成了时下很多人的习惯.但是,口罩最近也被盯上了.在网上广泛传播的某视频中,一位身着白大褂的中年男子声称:"一次性口罩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消毒才能够保证其安全性,而使用的消毒剂是环氧乙烷,属于一种工...  相似文献   

4.
朋友们眼中的时尚达人思静近日不得不戴上一副她平时深恶痛绝的"外形老土、颜色单调"的医用口罩出门,在极不情愿地脱下了口罩后,她脸颊两侧的两片红色丘疹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底,随着"94岁老人被人抱起做人脸识别""为躲人脸识别戴头盔看房"等事件的发生,让人脸识别频上热搜,技术滥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随之,一些传言也流传开来:人脸识别系统任何机构想装就能装;戴口罩就无法进行人脸识别;在手机银行上设置人脸识别功能,会增加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6.
当世界惊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时候,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防病防寒的口罩,最早也是中国祖先发明的,它同样可以让我们引以为豪。早在公元1275年的元朝初叶,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当看见中国人使用"口罩"时曾为之惊奇。后来他在《马可·波罗游  相似文献   

7.
口罩释疑     
胡静 《科学之友》2013,(6):68-69
2013年年初,雾霾侵扰京城数日,北京市气象台连发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全市PM2.5浓度普遍超标2~3倍,为新标准下的"重度污染天"。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也引发了人们的"空气焦虑"。2013年3月,我国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而且中国内地发现的病例数正在持续上升,截止4月18日,已有87名患者被确诊,其中死亡17人。浙江、上海、河南、江苏当天均报告了新病例。空气重污染以及禽流感的蔓延引发了人们抢购口罩的热潮。中国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网和天猫上,口罩的销售量激增。那么,戴口罩  相似文献   

8.
蜘蛛的奥秘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9):45-46
蜘蛛是一种引人争议的动物.有人为之着迷,有人讨厌;有人视之为吉祥,有人视之为魔鬼.花匠们喜欢它们,因为蜘蛛是一种完美有效的"杀虫剂".估计:"全球蜘蛛一年消灭的苍蝇、蛾及其他昆虫的总质量很可能超过加拿大全国2500万人口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河 《科学之友》2020,(9):42-44
正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多变化,可是你知道吗?这并不是人类的独特行为,为了防止疾病流行,很多群居性动物都会采取"社交隔离",有的甚至做得比人类还要"自觉"。即使有时候事关生死,社交隔离对于像人类这样的社会性动物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刚在家待了几天,就嚷嚷着"宅"不住了。  相似文献   

10.
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山景区的广州市雕塑公园里,纪念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的大武警战士雕塑<保卫生命>往往最能吸引游人的目光.该雕塑主体为3棵高达10余米直刺苍穹的红棉树,从树干到树叶全为灿烂的火红色,红棉树后面是约30米长的半环形浮雕墙,浮雕墙两端是抗非斗争的英模--面戴口罩、目光坚毅,两个硕大的医生、护士头像神情肃穆.  相似文献   

11.
穴居时代     
“本世纪初,准确地说是2003年,咱们国家发生了一场后来几乎席卷世界的瘟疫,也就是‘非典’,您还有印象吧?”雷一鸣问道。“我的意思是您还记得小学课本的内容吧?”“用不着小学课本,当时大家上街全都要戴口罩,我再不记事也有印象。”齐思远突然明白雷一鸣要说什么了。“你该不是要说……”“当时我母亲在北京人民医院当护士,后来她多次聊起当时的各种防护措施。你知道,老人没事就喜欢回忆过去。”雷一鸣看着齐思远说道。“虽说那么多年过去了,但很多防护措施的道理还是一样的。”齐思远说不出话来了。“要真是这样,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2.
<正>夏天来了,蚊子进入繁殖高峰期,营养丰富的动物血液成为保障它们繁衍后代的绝佳美食,我们人类也难免要极不情愿地为它们"献血"。几个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总有人觉得自己特别招蚊子的喜欢。在被迫"献血"后,被叮咬者不禁对着刚刚被其拍死的蚊子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你偏偏喜欢我?"蚊子喜欢人血吗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蚊子大约有3500多种,除了南极洲,地球上各  相似文献   

13.
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树的皮下组织中产卵,孵化成虫瘿,破坏了栎树的组织细胞,时间一长就会使植物的细胞组织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雾霾袭击,PM2.5及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指数多次爆表,"出门戴口罩,回家关窗户"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可雾霾最令人感到畏惧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无孔不入,居留在室内也同样不可避免受其影响,家已不再是一个安全的港湾。除此之外,室内装修、燃气燃烧、厨房油烟、室内抽烟、空调取暖等日常活动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追求舒适、智能、自然、健康的室内环境,"让房子会呼吸",已成为很多人的健康新诉求。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赏花之道     
赏花赏什么?从前赏花的标准有三个字:色、香、韵。现在补充了一个"姿"字。欣赏花的颇色讲究花色,一般有两种爱好:有人喜欢浓妆,要求色彩强烈;有的喜欢淡妆,要求色彩素雅。种杜鹃和山茶,喜欢净白。古人赏花,有的喜欢富贵华丽的牡丹和芍药,有的尊崇"花草四雅"兰花的淡雅,菊花的高雅,水仙的素  相似文献   

16.
<正>"抗击病毒,从我做起",对战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说很重要。在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爆发的严峻形势下,一些简单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集,不扎堆,都已被证实是遏制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如今,研究人员通过测试,用实验数据证明了这些阻止病毒传播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正"90后"女生刘露蕊,两年前辞掉了高薪工作,带着5个相识多年的好友、4只狗,跑到北京郊区的山谷里,徒手建造了一个名为"HOBO"的农场。农场位于密云区的唐家寨村,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山谷里。现在,6人全部辞掉了北京的全职工作,搬到农场生活。每个人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有人做饭,有人翻地,有人负责运营……  相似文献   

18.
狗也追"星"     
最近,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尼古拉·鲁尼等人发表文章称,狗也喜欢追逐"明星".文章称,狗也和人一样,喜欢向在比赛中获胜的狗或人靠拢并喜欢取得胜利者的好感.研究人员还认为,他们的发现证明了动物对竞技结果也有自己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9.
<正>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20,(9):32-33
正2020年6月初,一封英国标准协会的邮件传来——"泰达芯"颗粒防护口罩获得欧盟CE认证,标志着这家国有企业正式吹响进军欧洲市场的号角。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熔喷无纺布龙头企业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泰达洁净)攻坚克难,助力疫情防控。在助力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泰达洁净向日本、秘鲁等国出口口罩滤材、医用N95级口罩,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2020年上半年,泰达洁净累计生产口罩滤材1 400多吨,同比上涨147%。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泰达洁净实现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