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穴生命     
在地下洞穴里生活着许多奇特的生物. 地下洞穴还是一个人类所知甚少的生物世界. 洞穴里生活着许多终生只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穴居动物".由于长期适应洞穴中的黑暗环境,穴居动物的体内缺少色素,视觉器官退化或消失,新陈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2.
"多利"羊昨天庆祝了它的5岁生日.然而,大多数克隆动物却没有这样幸运,它们很少长到成年,甚至出生前就死去了.美国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知道克隆动物成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10,(12):F0003-F0003
<正>12月1日消息:克隆羊多莉又获"重生",最初进行此项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又培育出4只克隆羊.它们被形象地称之为"Dollies"(多莉的复数)。它们不仅是多莉的复制品,在遗传上与多莉也丝毫不差。Dollies是3年半前出生的,但直到欧洲议会最近就有关克隆和动物福利的讨论中被提及,公众才知道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颜士州 《科学之友》2008,(16):20-21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夏天穿单薄浅色的衣服最好,冬天以厚实深色的着装为佳.这是日常生活中保持体温常见的一个例子.其实,又何止人才需要保持体温呢?一切幸存下来的生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由于它们都有随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它们在地球上才没有灭种绝后.说来也怪,就连那些驰骋自由的人造卫星也需要控制自己的"体温".  相似文献   

5.
动物为什么不会迷失方向呢?最近两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动物是如何利用自身固有的"指南针"来识别方向的.研究人员发现迁徙的海龟是依靠地域性磁场在北大西洋中游动的,他们认为,海龟通过沿着一个被称为北大洋环流的循环流动系统,确定自身的方位,避免了进入危险的寒冷水域.  相似文献   

6.
蝙蝠的秘密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新的科技,以更有效的方法来收集各种蝙蝠的叫声,建立一个储存中心,用来辨认识别这种在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的语言.这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这种相当重要而又经常被误解的动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每年秋天,瑞士阿尔卑斯山上一处安静的山口就成了一条"昆虫高速公路".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数以百万计的食蚜蝇、飞蛾和蝴蝶长途迁徙来到此地,穿过山间一个狭窄的隘口,朝着它们的目的地飞去.这是动物王国最伟大的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研究人员和印尼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在印尼苏拉威西岛中部的洛雷林杜国家公园进行生态考察,他们在公园内的罗雷卡廷博山里观察了两个月,发现了4只侏儒眼镜猴,并用网捕捉到了其中的3只,另外一只逃脱了.在被捕捉到的眼镜猴中,两只是雄性,一只是雌性.  相似文献   

9.
雁如 《科学之友》2005,(15):47-48
"俾格米"在英文中是微小、矮人、侏儒之意.一种身长不足1.5 m的矮小人种就被称为俾格米人,但是俾格米蓝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却被冠以这样一个具有"渺小"之意的名字,真是十分有趣.它们身躯庞大,自然食量也十分惊人,夏季时,只有澳大利亚西部和维多利亚西南沿海海域极其丰富的磷虾才能满足它们的胃口.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项目副主管查尔斯·索贝克在一场临时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开普勒"太空望远镜4只反应轮中的两只先后失灵,第一只于2012年7月出现故障,第二只于今年5月14日停止工作.反应轮的主要用途是帮助控制望远镜的方向,坏了两只意味着"开普勒"将不能进行高精度测光.虽然"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此前一直表现良好,但是现在已不能指向想要指向的地方,不能收集数据.  相似文献   

11.
白色动物,包括白化动物,是当今地球上最珍稀的动物品种。据报道,截止2000年12月底,中国境内已发现了约4只白色大熊猫、3只白色金丝猴和10只神农架白熊。这些白色动物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早在1988年8月,新华社就向国内外发布了通稿《有待研究的神农架白色动物之谜》。该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夏天穿单薄浅色的衣服最好,冬天以厚实深色的着装为佳。这是日常生活中保持体温常见的一个例子。其实,又何止人才需要保持体温呢?一切幸存下来的生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由于它们都有随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它们在地球上才没有灭种绝后。说来也怪,就连那些驰骋自由的人造卫星也需要控制自己的"体温"。  相似文献   

13.
历史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0-10
<正>12.01 1981年12月1日,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诊断出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28日,在辽西北票黑城子地区发现一宽为25厘米,高为20厘米的一个神秘的被称为"太岁"的肉团.这种俗称"太岁"的神秘肉团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动物还是植物?究竟能不能吃呢?在人类对自然界已探索数千年的今天,对这样一个世界生物史上的重大发现还有没有可以服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令人谈虎色变的"生命禁区",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东西长1000多km,南北宽400km,面积相当于英国、瑞士、荷兰三国的总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被西方人称为"死亡之海"的"死地",却是多种动物怡然自得的乐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西德科学作一概述,但必然极不全面,文章只剖析了少数主要国立研究实验室发展速度的一个例子,对于绝大多数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均未提及。文章也很少谈到目前各大学正在蓬勃开展的关于声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由诸如德国科学联盟这样的机构经过审议拨款的。笔者希望上述不足能在数月之内得到弥补,因为目前在西德实验室里或是在科研  相似文献   

17.
在距离泰坦表面仅240多千米的太空中,"惠更斯"撞进了泰坦大气层.见证"惠更斯"登陆泰坦的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 2004年12月25日,西方人的圣诞日.地面控制人员将"卡西尼"导人环绕土星的安全轨道,然后发出要"卡西尼"释放"惠更斯"登陆器的指令.接着,"惠更斯"被推离了母船"卡西尼".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以拥有众多原始的有袋类动物著称,其中有一种被称为魔鬼的动物,它的真正名字叫袋獾。这是一种丑陋而凶残的动物。这种动物现仅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据研究人员估计,截止到1990年,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袋獾约有150000只。而今天估计只有约70000只了。像  相似文献   

19.
<正>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江西省龙冈地区一举歼灭张辉瓒的第十八师一个师部和两个旅。在这次战斗中,红军缴获了一部无线电台。可惜的是,在清理战利品时,这部电台里发报用的电子管被弄坏了,只剩下收报部分,成了不能发报只能收报的"半部电台"。然而,正是这部只带着"耳朵"的电台,拉开了我军红色通信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付子英  唐佳  陈其才 《科学通报》2020,65(8):656-664
揭开人和动物大脑方位感知与空间导航的秘密,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科学家通过对大鼠和蝙蝠等动物近50年的研究,使我们对大脑二维(2 dimension, 2D)导航的神经基础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研究发现,在海马和内嗅皮质等脑区有专门的导航细胞,包括位置细胞、网格细胞、边界细胞、头朝向细胞等.这些细胞及它们的"细胞域"可为2D空间导航提供"空间认知地图"或"心灵环境地图"和"指南针".然而,人和大量动物都生活在三维(3 dimension, 3D)空间中,大脑如何完成3D空间环境下的定位和导航?近年来,通过对爬行和飞行状态蝙蝠的研究,发现参与2D导航的那些细胞在3D空间下反应特性和模式均发生明显变化;蝙蝠属于社会性和群居性动物,研究还发现在其海马内存在社交位置细胞和目标方向角调谐细胞,分别负责获取环境中其他蝙蝠位置的踪迹信息以及目标的方向信息.由此可见,脑内这些空间定位细胞构成了导航的神经基础,并经过复杂的功能整合,构成了一个位于脑内的"微型全球定位系统",且在细胞水平上阐释了这种高级认知功能的原理.本文简要介绍了Nachum Ulanovsky等人近些年对蝙蝠大脑3D导航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