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了回转窑实验装置,通过冷态实验研究了回转窑转速、斜度、内径、窑尾挡料圈高度等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物料停留时间及回转窑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小于4 r/min时,物料停留时间缩短程度显著,高于4 r/min时,缩短趋势平缓;随着窑斜度和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物料停留时间同样缩短;窑产量随着转速、斜度和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转速小于3 r/min时,窑产量增幅明显,高于3 r/min时,窑产量的增加程度降低;随着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窑产量增加显著;同时加料管的安装位置对回转窑的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机理和工艺两方面分析了导致回转窑煅烧石灰出现结圈的原因,提出了抑制结圈的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抑制效果,结圈周期由5~7d延长至10~20d。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大型铸件在铸造完成后会有缺陷以及缺陷的现象进行了说明,并以回转窑大齿圈为例说明了可以在铸造完成后对铸件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4.
采用XRD、SEM和EDS等测试方法研究球团矿回转窑内结圈物的基本特性和显微结构及其对结圈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圈物主要以赤铁矿为主,含有部分磁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其他少量成分以Al2O3、SiO2为主,还有极少量的CaO、K2O、Na2O等碱金属氧化物,它们主要以玻璃相的形式分布在晶界和气孔中.回转窑结圈的生长主要依靠铁氧化物的固相烧结反应,杂质形成的液相对固相烧结反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专题一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 1.红土镍矿回转窑直接还原粒铁技术 研究目标:以红土镍矿为研究对象,开发回转窑直接还原含镍粒铁技术。通过开发矿石表面预处理技术、增加低廉添加剂和改变物料配比调整渣型等手段,在降低烟尘率、解决炉料粘结结圈和加速镍铁合金颗粒团聚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达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和能耗的目标,实现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研究和工程应用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回转窑支承系统的配置决定着回转窑载荷的分配情况,从而决定着回转窑的整体运行性能.在建立求解回转窑支承载荷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均衡分配回转窑载荷为优化目标,考虑支承系统优化配置中的模糊因素,建立了回转窑支承系统模糊优化配置模型,并用最大最小法对该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回转窑支承系统模糊优化配置能尽可能地均衡分配回转窑载荷,提高支承系统的性能和回转窑的运转率.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回转窑运行状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回转窑载荷分配与轴线变化的线性关系式;得出了运行时回转窑主体部件的应力及变形情况;探明了回转窑轴向运动机理,建立了轴向运动接触力学调控模型;给出了回转窑最佳运行状态调整的优化方法,建立了调窑参数模糊优化模型;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回转窑运行轴线测量方法--零位移方向键相法;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回转窑运行状态分析与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进的ART-2聚类分析算法,对回转窑的窑主机电流的测量数据进行聚类,实现对回转窑的窑主电机电流运行模式的识别.根据窑主电机电流运行模式,可以得知水泥回转窑的当前烧成状态,选择适宜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回转窑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9.
回转窑支承系统疲劳寿命与轴线关系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转窑运行中由于轴线偏移,支承载荷分配不均导致托轮轴疲劳断裂。通过对回转窑托轮轴进行力学分析,导出托轮轴疲劳寿命损伤模型,根据支承载荷分配与轴线偏差的线性关系,得出回转窑支承系统各托轮轴疲劳寿命与轴线偏差的关系;结合现场实例介绍了根据检测回转窑的运行轴线,预测支承系统疲劳寿命的方法,为回转窑的维护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回转窑支承系统疲劳寿命对轴线偏差的变化非常敏感,合理的进行轴线调整,能有效提高支承系统疲劳寿命,防止托轮轴运行中突然断裂。图2,表1,参10。  相似文献   

10.
从赫兹接触理论出发,推导了回转窑托轮歪斜时,滚圈和托轮最大接触应力比与托轮歪斜角度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给出回转窑托轮歪斜范围内最大接触应力比的列表;得出了回转窑托轮小角度歪斜,最大接触应力显著增加,便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结论.为回转窑的设计、运行状态分析、调整提供依据.图4,表1,参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钢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引入塑料齿轮后的振动特性,文中建立了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和实验模型,对4种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分析了组合方式对行星传动振动特性的影响。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塑料齿轮的引入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特性影响很大,显著地减小了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行星轮的啮合动载荷;有效地抑制了行星齿轮传动的齿轮啮合频带振动和高频带振动;组合方式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特性影响显著,合理地采用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结构可以极大地降低啮合动载荷,从而显著地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不同工况下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对行星传动系统中的内齿圈,行星轮和太阳轮依次用塑料材料制造的齿轮进行替换,从实验方面研究不同转速和载荷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依次用塑料材料制造的齿轮置换内齿圈,行星轮和太阳轮后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影响很大,合理地引入塑料齿轮可以极大地降低啮合动载荷,从而有效地抑制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3.
齿轮连杆机构力分析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广义型转化法对齿轮连杆机构力分析与运动仿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完善后的齿轮连杆机构型转化单元力分析模型。以VC++6.0为工具,开发了一套齿轮连杆机构二维造型及运动副定义图形系统,编制了通用程序,实现了含有P副、复铰及高副的齿轮连杆机构从结构分解、运动分析到力分析自动求妥及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矩阵摄动方法研究了设计参数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模态能量的灵敏度.此处所计及的设计参数包括太阳轮与行星轮、内齿圈与行星轮的啮合刚度、行星轮的支承刚度以及各构件的转动惯量.系统模态能量与系统的振动强度密切相关,高的模态能量预示着当系统受到来自齿轮啮合动载荷激励时将发生较大的振动.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矩阵摄动方法对模态能量特征灵敏度问题进行了推导和求解.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系统模态能量的灵敏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一些设计参数选择对系统振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设计过程中采用模态能量灵敏度分析法预估参数选择对系统振动强度的影响是可行了.  相似文献   

15.
齿轮连杆机构结构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齿轮连杆机构的数学法-三色图法,将型转化理论拓广于齿轮连杆机构的分析中,使任一齿轮连杆机构都可以分解为单构件和广义双杆组。从而解决了齿轮连杆机构分析过程中高级杆组求解难的问题,为齿轮连杆机构的通用运动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作为研究对象,计及轴和支承的弹性变形以及轮齿时变啮合刚度,忽略啮合侧隙和轴承间隙,建立了齿轮转子系统扭转—横向振动相互耦合的3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系统在时变刚度激励下稳态响应的特征,探讨了支承刚度、支承阻尼、啮合阻尼等参数对振动失稳和参数共振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齿轮传动的减振与降噪具有积极意义。图9,参14。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齿轮五杆机构的长周期特性,用广义型转化法对这一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以型转化理论为依据,将其拓广于齿轮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中。给出了齿轮连杆机构型转化单元数学模型及通用运动分析算法。开发了一个通用运动分析程序KAGL,解决了齿轮连杆机构分析过程中高级杆组求解困难、方法不通用且繁杂等问题,实现了含P副、复铰及高副的齿轮连杆机构从结构分解到运动分析全过程的自动求解。  相似文献   

19.
齿轮连杆机构的通用运动分析算法及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型转化理论为依据, 将其拓广于齿轮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中。给出了齿轮连杆机构型转化单元数学模型及通用运动分析算法。开发了一个通用运动分析程序KAGL, 解决了齿轮连杆机构分析过程中高级杆组求解困难、方法不通用且繁杂等问题, 实现了含P副、复铰及高副的齿轮连杆机构从结构分解到运动分析全过程的自动求解。  相似文献   

20.
齿轮副静态传递误差是衡量齿轮副动态性能的一个主要参数。为了能够实现在设计阶段预测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 ,减小齿轮系统的振动及噪声 ,并能够实现齿轮系统的动态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啮合齿轮副误差激励的大小。为此 ,该文分别计算了齿轮副综合误差及弹性变形 ,并首次考虑误差影响因素的边界模糊性 ,把模糊数的概念引入到齿轮副静态传递误差的计算中 ,给出了模糊静态传递误差的计算方法 ,从而为实现齿轮系统的模糊动态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