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也是一切社会所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毛主席一向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出“农、轻、重”的方针,指出“广积粮”的战略意义。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粮食的生产和储备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古人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非常普通而又异常重要的战略物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真正的经济基础就是粮食储备。”“没有这种储备,国家政权便会化为乌有。没有这种储备,社会主义的政策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列宁全集》)31卷,《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人民委员会的报告》)确是至理名言。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多方面的来研究发展农业生产的途径,以求能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方法,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更多的粮食,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生产合作视角,对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法律保障、民主管理和政府支持是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得以成功发展的共同经验.因此,应尽快完善有关合作经济的立法,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毛主席语录,引自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础。毛主席语录,引自一九七五年十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为农业的法制建设和加强对农业的依法管理指明了方向。十五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的方针,“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支持和保护农业”。这就为加强农业经济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政策依据。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是依法治国、依法治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很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效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农业咨询服务体系的步伐,使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当前我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迫勿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制定“十五”期间国家服务业发展战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考察,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然农法又叫自然农业,是日本“世界救世教”教祖冈田茂吉(1882—1955)于1935年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宗旨首创的.50多年来,随着自然农法的逐步完善和其推广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一技术体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20年来,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为主要特征的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又叫石油农业)由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掠夺式经营,使环境、生态、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人们试图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农业,以期达到既能生产出一定质量和足够数量的农畜产品,同时又不致于恶化生态环境的目的,这样,具有几十年研究历史的自然农法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作用的重点由对敌对势力的镇压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由对计划经济的保护转移到对市场经济的保护上来;由为经济建设从外部“护航”转移到对经济建设本身起直接“引航”“调整”和“推动”作用上来。同时,也论述了应如何充分发挥法律的反作用,即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建立起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他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和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财喜 《科技信息》2010,(33):414-414
劳动法律与伦理道德具有一致性,都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共同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伦理道德是劳动法律实现的内在伦理基础,是劳动法的公正属性得以维护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宠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取士选官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所变革的。大体说来,两汉是我国封建让会经济的初步繁荣时期,为了确保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采取“察举”的办法,即由地方上推举人才供  相似文献   

11.
冯道 《今日科技》1999,(12):1-2
在我国改革开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在江浙沪农村考察时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决策,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正确方向,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浙江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日本农业的决策机构——农林水产省制定了《新的粮食、农业及农村政策》。该政策提出:集中土地培养“核心农户”,实行大规模农业经营,在农民中实行工资、休假制,加强农户的组织化和法人化,让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目前,农林水产省正在加紧制定具体政策和完善有关法律,并准备从1993年起实施这项政策。这是日本政府调整农业结构、振兴农业、实现农业政策大转变的一次重要改革。出台的背景这项面向2000年的农业政策的出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粮食自给率低 199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47%,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法国143%,美国113%,原西德94%,英国73%)。日本的大米虽然全部实现自给,但日本大米的价格却是国际市场的5—10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实践和理论关系中的“两种承认”说的原理,既承认生产力、经济基础、实践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又承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理论在一定条件下,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个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下面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来谈谈我们的见解。一“两个承认”说是符合唯物论的  相似文献   

14.
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也反映了农业发展的程度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个人或企业创造最好的盈利条件。农业现代化受制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政府对农业干预主要包括法律、经济和行政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6年3、4月间,美国新农业法《联邦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成立法程序。该法取消了已经实行了60余年的农业补贴政策,在7年以后将把农业主完全推向世界市场;1999年4月10日,中美两国签订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美国因此宣称:“坚定地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美国的新农业法 美国的新农业法的实施,必将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农业起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美国农业政策的核心——农产品价格与收入支持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农业法取消了政府为农场主提供…  相似文献   

16.
WTO与我国农业补贴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既符合WTO《农业协定》,又符合我国特点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农业补贴立法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农业补贴立法的比较,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内容主要有:(1)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农业是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农业的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内容之一,应当实行工农业并举:(二)在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事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方面,农业的发展始终位于第一位。“九五”期间,要实现粮食增产500亿公斤,棉花增产2.5亿公斤,肉类增产1000万吨,水产品增产1000万吨这4个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加速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1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革农业,用现代经济手段组织和管理农业,用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取代自给半自给“小而全”生产,用持续利用、协调生态  相似文献   

19.
在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因而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空白,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了历史经验和教训之后,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方面已经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确立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即中心工作向经济建设的转移;第二次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实行改革开放.第三次飞跃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并且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长期的中心任务与奋半目标,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大战略”是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大战略”联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三大战略”联动体现了“三大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符合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三大战略”的相互关联性是联动的内生机制(内在驱动因子),农业现代化建设则是“三大战略”联动的外生机制(外在驱动因子)。全国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深化“三大战略”联动的认识,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三大战略”联动的工作思路;要进一步强化“三大战略”联动的措施,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