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长之关于中国文艺复兴的文化构想在现代文化出路的讨论中独树一帜。他通过重释“五四”,立足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三种典型文化观的反思中确立了现代文化建构的方向。他关于现代文化建构的思想是现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多边外交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和合文化传统中的“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思想中透析中国多边外交思想,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苏日娜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90-91,110
梁漱溟被定位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思想发挥了其他人所难以取代的历史作用.他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从“接受”到“否定”发生着变化,并最终认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许多身为时代先驱的思想家、文学家为了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以偏激的言行来注解他们粗陋、尚不完备的学说。周作人同他的许多同辈人一样,少时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五四”发轫期他一腔热情地鼓吹思想文化启蒙的必要,痛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吃人”的一面。这时,他是借助矫枉过正的批判来竭力压抑情感上对传统的认可,“情与知”的矛盾,使他在“五四”思想启蒙旗帜张扬得最高的时刻,内心产生了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与儒家群体主义相对立的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发展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认识角度,指出也利乙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走向并非是单一的,要想寒带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约有简单地将其“儒家化”。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观”、“生死观”、“游戏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运用庄子的这些哲学观点,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早期思想中已包含有一些科学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都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的早期思想也不是简单的被抛弃,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在经过近30年的探索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次改革由于采取了不同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而被称为“渐进式改革”。中国的改革引起经济界的普遍关注,中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原因值得思索。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的视角,来对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路径选择进行探索,发现儒家的精髓——“礼”、“中庸”、“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改革的道路选择,渐进式改革是儒家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是近些年来学界涉猎较多的一个内容。人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视野来诠释、理解、探讨、研究“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应当说这对社会现实和学术研究是有明显成效的,也算是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和谐”热潮。当然人们更多地是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探寻,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此类思想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认为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并从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道"的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直觉、重了悟的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论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语言思想主要包括:1、语文性质论:“语文”指“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2、语文教育目的论:提高运用语言方案的技能,养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达到动用语言文学的高境界;3、语文教学论:以学生练习为主,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教会学生自学。吕先生对语言研究有“业余”的特点,其思想既有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冷静观察和思考,也不免有重复前人成说、缺少系统研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中国文化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导引者。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全盘西化,提出“融汇中西”、建设中国新文化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一代文化大师特有的博大胸怀;他在主持全国教育工作特别是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力 排顽固,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西方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引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蔡元培“以一身兼东西文化之长”,其“迹近完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尤足令后世敬仰。他留下的大量著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整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警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的警政思想在中国近代警政史上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他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警察制度,提出了设立警察制度的具体举措和规范警察队伍管理的意见。他的主张成为维新派警政理论的直接来源,也为清末建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对警察职责的认识不够全面;由于受“中体西用论”的影响,其警政思想有着托古改制之嫌。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林书豪在NBA的成功现象和原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林书豪在NBA的成功个案带给中国篮球在培养后卫人才方面的启示。研究表明:林书豪个人身份的特殊性和在NBA的成功具有明星效应;在NBA中的机遇和篮球文化背景是其篮球事业成功的客观因素;自身的个人努力和竞技水平是其篮球事业成功的主观因素。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启示:"林书豪现象"表现为巨大的商业价值;NBA对明星球员的成功商业运作;我国篮球人才培养理念的偏差导致了在培养组织后卫人才方面的缺失;我国篮球人才培养体制不利于各年龄段的组织后卫人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国家安全的新理念。胡锦涛的国家安全思想,探索了新形势下中国安全的规律,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近代洋务思想的集中表述,有其丰富的内涵。它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形成、发展、变异的过程。"中体西用"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从酝酿到变异的过程无不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形成的"实用理性"的影响,相反它又反作用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瓦解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使其不断向世界文明靠拢。  相似文献   

19.
罗隐在晚唐以诗文名世,其实他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两同书》中的素朴的对立统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发展链条中并不逊色的一环。历来的中国哲学史家从未提及罗隐及其《两同书》,本文认为,应该让罗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意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较之十几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有许多相同点,也有其更为科学,更符合时代的精神。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核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比较,以图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