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锡基硒化物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导电性优异、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循环稳定性低及倍率性能差仍限制其进一步商业化应用.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简单的水热-硒化法制备SnSe2/碳布柔性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了钠离子电池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1 A·g-1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为541.0mAh·g-1,且在不同电流密度充放电循环之后可逆比容量仍可高达503.9 mAh·g-1.  相似文献   

2.
将多孔TiO_2微纳米球与单质硫热处理得到含硫60%(质量分数)的TiO_2/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和孔径分析,并通过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和阻抗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3.0V电压范围内,以0.2C、1.0C电流密度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718.6 mAh/g和577.7mAh/g,100次循环后对应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52.4mAh/g和426.7mAh/g,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2.9%和73.8%.  相似文献   

3.
采用鳞片石墨、纳米硅及水合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液相固化及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及电化学测试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由纳米硅颗粒、鳞片石墨及热解无定形碳组成,在无定形碳的包覆网络中,纳米硅颗粒分布在石墨片层上.该材料首次充电容量为733.6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69.98%,经2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0.01%,而纯纳米硅电极的容量保持率只有15.21%.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该复合材料也展现了良好的电极循环性能,电化学性能的改善被认为是该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碳包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Hummers氧化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一步微波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与SnCl_2原位复合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以石墨烯/SnO_2复合物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SnO_2对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SnO_2与石墨烯复合可以制备一种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581 mAh/g.在1 0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超过50%;经过大电流充放电后,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仍然能够达到85%.电流密度100 mA/g,循环充放电100次时,可逆容量保持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了蒲公英状的NiCo2O4电极材料.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衍射测试(XRD)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将其组合成超级电容器,通过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等测试手段研究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空心结构蒲公英状NiCo2O4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电容量达到1 262.3 F·g-1,高于实心结构时的680.89 F·g-1.在5 A·g-1时,经过2 000次循环测试后,样品的电容量从1 150 F·g-1下降到1 050 F·g-1,电容保持率为91.3%,表明电极的倍率性能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了氧化石墨(GO),再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还原氧化石墨(RGO)-InVO4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别考察了RGO-InVO4和InV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和循环稳定性能.结果表明:RGO-InVO4电极的首次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 047.5和599 mAh·g-1,而InVO4电极的首次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994.2和482 mAh·g-1;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经过50次循环后,RGO-InVO4的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472.4和456.7 mAh·g-1,而InVO4的放电和充电比容量则分别为138.4和132.9 mAh·g-1.可见,RGO的引入能极大地改善InVO4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其中,碳化钛(Ti3C2Tx)具有较高的金属导电性、高电容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是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理想候选材料.通过可控且简单的策略制备出独立的柔性Ti3C2Tx薄膜电极,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Ti3AlC2粉末中选择性蚀刻Al制备Ti3C2Tx薄膜,并在三电极系统中测试其超级电容器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 A·g-1时,Ti3C2Tx薄膜电极具有376.3 F·g-1的高比电容,当电流密度为50 A·g-1时,其比电容仍保持283.5F·g-1,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结果表明,Ti3C2Tx薄膜可作为一种优秀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  相似文献   

8.
碳包覆对Li/CuV2O6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uV2O6,XRD衍射证明制备的材料无杂质且结晶度良好.通过球磨技术在制备的CuV2O6表面包覆乙炔黑,用XRD、SEM对包覆前后CuV2O6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包覆前后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包覆在CuV2O6表面的乙炔黑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电解液的能力,可以显著降低电极的表面阻抗和电化学阻抗,减少电极的极化并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比容量,对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尿素(CO(NH22)和硝酸银(AgNO3)为原料、三聚氰胺海绵为模板,在氮气保护下焙烧制备Ag掺杂g-C3N4纳米管(Ag/CNT),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UV-Vis DRS)光谱、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氮气吸附-脱附(N2 adsorption-desorption)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CNT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相比于g-C3N4纳米片(CNP)和未掺杂的g-C3N4纳米管(CNT),Ag/CNT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CO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共沉淀法,以Zn(NO3)2和Al(NO3)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锌铝复合材料ZnAl-LDH/Al(OH)3(标记为ZAL/AH),采用SEM表征了ZAL/AH的形貌,利用FT-IR、XPS和XRD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AL/AH为片状结构,相组成受投料比的影响。其中,ZAL/AH-1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达到82.7 m2·g-1。同时,利用所制备的复合材料ZAL/AH对水中的Pb2+离子进行了吸附实验,ZAL/AH-1对Pb2+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5%。对吸附结果进行了吸附动力学、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Langmuir拟合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143.3 mg·g-1。  相似文献   

11.
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二甲酸-锌配位化合物(MOF-5)为原料合成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MOF-PC,并首次应用于锂空气电池.采用XRD、SEM、TEM、氮气脱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MOF-PC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MOF-PC为无定型碳,比表面积为654m2·g-1.以MOF-PC为空气电极的锂空气电池在0.1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 183mAh·g-1,比传统碳材料(Super P)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容量高90%.  相似文献   

12.
首次采用化学沉淀-晶种积累长大法制备锌镍电池正极材料Ni(OH)2,重点考察了沉淀反应次数对Ni(OH)2物理性能的影响,应用SEM和XRD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表征.氢氧化镍外观形貌为球形,平均粒径15μm,振实密度1.90g/cm^2,通过组装Zn/Ni模拟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开路电压为1.95V,放电平台电膳为1.75V,最高放电容量247mAh/g。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带正电的Fe3O4颗粒与带负电的石墨烯(GN)相结合制备出稳定的Fe3O4-GN复合材料.XRD结果显示Fe3O4-GN复合材料是由立方晶型的Fe3O4和无序排列的GN组成,FT-IR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被水合肼还原,SEM照片显示Fe3O4颗粒均匀地负载在GN片层表面,粒径约为160nm.当制备的Fe3O4-GN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在5C倍率下放电、充电时,其电比容量能保持在700mAh·g-1左右;在1C倍率下循环50次后,其放电、充电比容量分别为749、741mAh·g-1,Fe3O4-GN电极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 SiC 晶须作为增强相,增加 Yb2Si2O7环境障涂层(EBC)的使用寿命.采用喷雾造粒和真空煅烧法制备改性和未改性纳米结构粉体,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备了掺杂 SiC 晶须的Yb2Si2O7涂层和未改性涂层,采用 XRD,SEM 等表征方法对粉体及涂层的形貌、相组成和抗热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晶须的 Yb2Si2O7涂层的抗热震性优于未改性涂层,涂层中存在晶须增韧的迹象,表明 SiC 晶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以Li2CO3、Mn(Ac)2.4 H2O和Co(Ac)2.4 H2O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Mn2-xCoxO4(x=0,0.05,0.1,0.2,0.3,0.4,0.5),并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Co掺杂量对Li Mn2-xCoxO4(x=0~0.5)正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的Li Mn2-xCoxO4(x=0,0.05,0.1,0.2,0.3,0.4,0.5)样品中,Li Mn1.9Co0.1O4具有最高的容量和最好的循环性能,0.5 C倍率的放电容量高达121.4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仍保持119 mAh.g-1.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和热处理技术成功制备了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铜锂(Li2CuTi3O8)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TA)、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物相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2CuTi3O8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立方尖晶石结构,粒度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00~200nm.充放电测试显示,当电流密度为25mA g-1时,Li2CuTi3O8纳米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245.3mAh g-1;且该电极在50,100,200,500,1 000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9.2,186.1,176.9,152.2,127.5mAh g-1当电流密度再回到25mA g-1时,比容量仍然可达到228.6mAh g-1,该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SnCl4为锡源,Gd3+为掺杂离子,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掺杂浓度的SnO2纳米晶.运用XRD、TEM、FT-IR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四方晶系金红石型SnO2,Gd3+以替位方式掺入SnO2纳米晶中.当名义Gd3+掺杂浓度达到15%时,SnO2纳米颗粒转变为纳米棒.电化学性能表征发现SnO2纳米棒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库伦效率都要高于纳米颗粒,并且经过50次循环后SnO2纳米棒的比容量仍保持有370mAh/g.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掺杂的作用,调节了材料的形貌与尺寸,改善了SnO2纳米晶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进的共沉淀方法成功合成了层状LiNi0.5Mn0.5O2正极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0.5Mn0.5O2材料为层状α-NaFeO2结构,Li+和Ni2+混排很少。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LiNi0.5Mn0.5O2材料是由形貌规则、大小均匀的亚微米级粒子构筑,粒子粒径分布在200~400 nm。另外,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的倍率下,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6 mAh·g-1,循环6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98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4.7%。即使在5 C倍率下,材料仍有157 mAh·g-1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2O4)纳米颗粒,水热法合成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MnFe2O4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Graphene aerogel, GA)的MnFe2O4/CNTs/GA复合光催化材料。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oscopy, 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和元素价态等进行了表征。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时制备的MnFe2O4/CNTs/GA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最佳,类...  相似文献   

20.
二元过渡金属硫化物Ni Co2S4是典型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近年来被深入研究.综述了Ni Co2S4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Ni Co2S4为基体制备复合电极材料的相关研究以及Ni Co2S4电极材料的不同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