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的科学家。他们是荷兰人保罗·克鲁岑、墨西哥人马里奥·莫利纳、美国人舍伍德·罗兰。 自然界臭氧的生成与耗损 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对流层距地面最近,各种气象现象就发生在此层内,对流层的上面是平流层。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境界称为层界面。层界面的高度在赤道附近约16千米处,极地约9千米处。平流层上面是  相似文献   

2.
<正>●从简单到复杂,自人类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出天然产物后,科学家们就一直不断地在尝试人工合成天然产物的新方法,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包括天然产物的半合成、全合成、生物合成或基因重组等路径,科学家们在天然产物合成的研究中逐渐前行。自然界中,生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通过释放和接收化学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在交配的季节,雌性飞蛾通过分泌  相似文献   

3.
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rSAM)酶家族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酶超家族之一,由22000多个成员组成.这些酶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催化剂之一.随着大量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被解析,分析显示,微生物中大量核糖体肽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含有rSAM酶;其中Xenorhabdus、Yersinia和Erwinia三个属的基因组中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rSAM酶负责其相邻核糖体肽的前体修饰,此类前体肽和rSAM酶构成的XYE系统所合成的化合物鲜有报道.本研究合成一个来源于Xenorhabdus sp. KJ12.1的XYE系统的前体肽和rSAM修饰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共表达,得到新型核糖体肽Xenopeptide,通过结构解析发现, rSAM酶XenB负责分子内2个碳碳键的形成.本研究为微生物中此类化合物的深度挖掘和合成生物学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4亿吨。它危害着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如今,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研究正在悄然兴起……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生亚当·安德鲁杰斯基走出宿舍,来到校园的公共洗衣房,收集衣物纤维样本,寻找衣物上残留的化学阻燃剂——多溴二苯醚。除了空气,也许当今人类接触最多的就是化学物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超过97%的物品都含有化学物质。但是,并没有人确切了解,在迄今投入生产的8.2万种合成化学物质中,究竟有哪些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5.
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在此期间,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50年前,人类开始向太空抛掷“物体”,不过它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落回地球;40年前,当人类再次把物体送入太空时,它们留在了那里。而现在,地球人终于也可以停留在太空中了。 在探测宇宙过程中,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通过模仿宇宙形成早期的情景,我们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生物是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的,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  相似文献   

6.
曾经生活在地球远古时代的许多物种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它们并没有被遗忘。科学家认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下一些已灭绝物种有可能"死而复生",而它们的复生对我们人类来说将是幸事。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夏天穿单薄浅色的衣服最好,冬天以厚实深色的着装为佳。这是日常生活中保持体温常见的一个例子。其实,又何止人才需要保持体温呢?一切幸存下来的生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由于它们都有随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它们在地球上才没有灭种绝后。说来也怪,就连那些驰骋自由的人造卫星也需要控制自己的"体温"。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各种探测结果将有可能证明,地球生物毕竟不是太阳系内独一无二的生命。即使如此,木卫二上的生命也只能是海洋生物,它们无论怎样进化,都达不到地球人类这样的智慧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哪里?如果这些威胁真的发生,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又会多大?当人类意识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本星系群都不能与宇宙之间划上等号时,就已经意识到,在茫茫空间中,地球就如同一粒尘埃。对人类来说,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家园,虽然地球极其珍贵,但对于宇宙来说,谁会关心一粒尘埃的死活呢?人生有时就是如此的艰难,觊觎地球的杀手并不少,无论哪一个,都能轻易结果了地球的生命,当然也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10.
颜士州 《科学之友》2008,(16):20-21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夏天穿单薄浅色的衣服最好,冬天以厚实深色的着装为佳.这是日常生活中保持体温常见的一个例子.其实,又何止人才需要保持体温呢?一切幸存下来的生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由于它们都有随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它们在地球上才没有灭种绝后.说来也怪,就连那些驰骋自由的人造卫星也需要控制自己的"体温".  相似文献   

11.
寻找吃人树     
人类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主宰,其他生物都可能沦为人类的捕杀对象。很多动植物由于人类的原因在地球上濒临灭绝,因此现在人类开始保护它们,以维持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地球生物圈的总体格局。就个体而言,人还是可沦为猛兽的腹中食物,这自不必言。然而人类还可能沦为植物的食物,也许一些读者还不知道。下面是一篇有关食人树的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多数人眼里,谈化学物质让人色变,尤其是人造化学品,它们似乎就是危险的化身。据统计,合成化学品消耗大国——美国迄今已经合成了8万多种商业用途的化学品,其中许多未经足够完备的安全测试就被释放到了环境中。对于这些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的合成化学物质,我们应该感到担忧和恐惧吗?  相似文献   

13.
活化链烷     
Gold.  J 金艳 《世界科学》1991,13(10):7-8
链烷是天然烃类(碳氢化合物)组成的一大家族.它们在自然界中储量如此丰富,因而工业界早就对它们产生兴趣并视之为合成许多化合物和燃料的一种可能原料.一些最有名的链烷是石蜡、丙烷和甲烷.地壳中含有丰富的甲烷,其中一部分正被用作天然气燃料.同时工业上也通过复杂而昂贵的高温高压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火花     
Fox博士通过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现象,很可能是一个揭示生命起源奥秘的关键性线索。“速成生命,必须添加热水。”这是美国广告业在作这种褐色粉末的销售广告时经常使用的措词。鉴于它们是在模拟三十亿或四十亿年前地球的地质条件下获得,所以这种说明是使人消除怀疑的。首先把这种粉末——一种被称为“类蛋白”的物质,是在实验室里完全用化学物质合成的——微量地放入试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些昆虫能分泌化学物质击退"敌人"。人类有时能闻到它们,甚至看到它们,但是很难想象可以听见这些化学物质。近日,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通过一个声化过程将昆虫分泌物的化学信号建模为听觉信号的方法。换句话说,他们将分泌物的化学成分转换成了可以听到的声音,并测量了人类的反应。化学物质通过一种叫作"声波化"的过程转化成声音。每个分子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汪琳 《大自然探索》2010,(12):24-30
地球上除了少数动物的特定器官内含有少量右旋氨基酸,组成生命体的几乎都是左旋氨基酸!这是为什么?科学家将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融汇在一起,再加上最新发现,有望破解地球生命左旋之谜。  相似文献   

17.
天花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但现在它已经处于人类完全控制之下。天花病毒目前只生活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而不再寄居在它们的天然宿主——人的身上。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实验室存有天花病毒,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俄罗斯。那么,人类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刻给天花病毒最后一击,把它从地球上彻底消灭呢?更让人奇怪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恰恰在最近宣布:暂缓执行对天花病毒种族的死刑。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总是以为自己控制着这个地球,支配着地球上其他物种的命运,是永远高于其他生命的主宰。然而,无论什么生物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都有它的意义。这其中,更是有一类动物群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它们,也许就没有我们这个世界,这就是昆虫。昆虫是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昆虫几乎贯穿生命进化的始终,它们进  相似文献   

19.
地球周围的空气95%以上集中在地表十几公里范围内的对流层中.对流层是我们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其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每人每天呼吸的空气量约为一万立升,折成重量约12.9公斤,为每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量的十倍.如果空气被污染,那将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向空气中排放的和经过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种种大气中本来不存在的物质,这些物质通常只占大气总量的0.001%以下.但是当其中某些有毒物质集中在某一局部地区,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难于稀释,其浓度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20.
人择的理由     
谢懿 《世界科学》2005,(12):11-12
地外智慧生命存在吗?这个问题得倚赖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的宇宙允许复杂性(例如人类)出现。很显然,人类的生物学细节以及人类的出现取决于地球及其演化过程的某些特征。但是。有一些要求对于任何生命而言可能是普适的:星系、恒星和(可能的)行星必须形成;恒星中的核合成必须合成重元素,例如碳、氧和铁;这些原子又必须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在那里它们才能组合形成生物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