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伺服系统在机电设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可以提供灵活、方便、准确、快速的驱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整个工业的不断发展,伺服驱动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伺服系统已进入全数字化和交流化的时代。拖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用交流伺服驱动取代传统的液压、直流、步进和AC变频调速驱动,以便使系统性能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包括更短的周期、更高的生产率、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伺服系统在机电设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可以提供灵活、方便、准确、快速的驱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整个工业的不断发展,伺服驱动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伺服系统已进入全数字化和交流化的时代。拖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用交流伺服驱动取代传统的液压、直流、步进和Ac变频调速驱动,以便使系统性能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包括更短的周期、更高的生产率、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陈甫良 《科技资讯》2014,(33):61-62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加上在高精度化、高速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免维护性能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化等方面不断提高要求的工业自动化设备,促使伺服驱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因在机电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便、快速、灵活及准确的驱动可由高性能的伺服系统提供。21世纪的今天,交流伺服系统越来越成熟,伺服驱动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伺服控制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本机组中所应用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采用的技术路线及调整因素。采用交流伺服驱动代替传统的传动方式,运用速度环和位置环嵌套的闭环控制技术,实现多电机同步驱动。  相似文献   

5.
搬运机器人伺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实现搬运机器人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采用了现代数字伺服技术,包括交流驱动、分级控制、数字信号处理(DSP)、总线通讯及系统软硬件保护等新技术,使机器人运行可靠,达到了精度高、速度快及平稳性好的控制要求。该文重点介绍伺服系统设计方案及特点,并针对伺服系统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参数以及伺服周期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最后介绍了伺服系统软硬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通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弊端,设计了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以交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代替电液伺服阀,使得这一新型电液伺服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节能等优点,适用于液压传动及要求不太高的伺服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伺服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包括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阶段、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阶段、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阶段,并分析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交流化、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和全球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增加,交流伺服驱动器与永磁同步电机组成的伺服系统的应用就越来越广泛。由于现阶段IGBT的开关频率高和额定电流大特性,使之成为主流通用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功率开关元件,但是现阶段主流变流方式是控制IGBT的脉宽的进行PWM的调制,这样调制方法决定着IGBT的开关损耗成为驱动器的已经成为主要能量损耗和发热来源,本论文将利用IGBT的官方参数特性和主流的SPWM的调整方式的原理,对主流的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功率损耗和效率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通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弊端,设计了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以交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代替电液伺服阀,使得这一新型电液伺服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节能等优点,适用于液压传动及要求不太高的伺服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伺服系统逐渐成为工业伺服系统的主流。在研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中,使用AD7266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相电流反馈信号进行采集,采样精度及稳定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天气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解决伺服带宽的方法:伺服系统环路设计中采用凹口滤波器技术、串联滞后补偿网络、加速度负反馈技术和复合控制技术来抑制伺服系统结构谐振频率进而提高伺服系统带宽;采用Bang-Bang控制技术加快系统快速性,较好的解决了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中系统快速性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是合理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陈凌云 《甘肃科技》2010,26(5):84-85,109
针对曲轴磨床伺服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西门子伺服驱动器及伺服驱动电机的实际应用,分析了系统应用其解决定长控制的设计思想和控制原理,对6RB21直流驱动改为611U交流驱动的经验予以小结,针对一些难点做了详尽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等数控机械中,中小容量的主轴系统和伺服进给系统占了很大比例。本文介绍了开放式的经济型一体化小容量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陈凌云 《甘肃科技》2011,27(9):11-12,3
针对曲轴磨床伺服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西门子伺服驱动器及伺服驱动电机的实际应用,分析了系统的应用及其解决控制的设计思想和控制原理,并对6RB21直流驱动改为611U交流驱动的经验做以总结,同时针对一些难点做了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多因数耦合下的动态特性,构建了以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为核心,以IPC为支撑平台的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的试验体系结构。通过软件原型系统,采集了系统在空载和加载运行状态下的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响应信号,并将物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分析的正确性。研究内容和结果有助于分析设计参数和机电耦合参数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机理和规律,有利于对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进行动态设计。  相似文献   

16.
永磁式BLDCM交流伺服系统转矩脉动量小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转矩特性,提出用瞬态转矩控制法和重叠换相法消除磁通畸变和换相带来的转矩脉动,同时,把以上分析的原理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以8098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配合电流跟踪控制的PWM-GTR逆变器作为电源以及合理的软件和硬件组成无刷直流机伺服系统,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系统可以运行于速度伺服和位置伺服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永磁式BLDCM交流伺服系统转矩脉动最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转矩特性,提出用瞬态转矩控制法和重叠换相法消除磁通畸变和换相带来的转矩脉动.同时,把以上分析的原理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以8098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配合电流跟踪控制的PWM-GTR逆变器作为电源以及合理的软件和硬件组成无刷直流机伺服系统,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系统可以运行于速度伺服和位置伺服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系统是一项以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的新型技术学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由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出现,使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六十年代以后,交流调速系统采用半导体变流技术,尤其使七十年代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为交流电力拖动的开发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交流伺服控制是自动化领域中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分支,交流伺服系统将广泛取代目前直流伺服系统这一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数控机床及机器人等高精尖设备系统中,以往一直使用直流电机,…  相似文献   

19.
张泉 《科技资讯》2006,(34):26-26
伺服系统在自动控制、电气技术、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伺服系统接受来自伺服控制器的进给脉冲,经变换和放大转换为工作台的位移,使工作台跟随指令脉冲移动。本文讨论了伺服数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伺服系统的静态与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具体的仿真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着重分析了液压马达摩擦非线性、框架间动力学耦合、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对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和仿真可以看出,摩擦阻碍了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的实现,任何一个框架的运动都会对其余框架的伺服驱动系统产生干扰力矩并引起伺服系统误差,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直接反映在伺服系统输出上,对伺服系统的精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