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女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影响因素,采用人口学变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运用SPSS数据分析方法,对武汉七所高校的348名女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女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幸福感水平较高,个体差异较大。人口学变量中只有生源地、所在年级和家庭经济状况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学历、独生子女状况、年龄、所学专业和婚恋状况只在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女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影响因素模型图。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严标宾  郑雪  邱林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2):96-100,10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对幸福感的研究与这一现实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与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水平之间也有一段距离,因此本文试图对幸福感的研究历史与进展作一综述,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可行能力方法的框架下,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中国部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可行能力。以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准,可行能力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代表性的可行能力对中国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满意、健康状态和自由选择贡献较大,应给予优先关注。教育需要在收入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2,(7):51-51
英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女性对熟人的"小道消息"特别感兴趣,10%的女性根本守不住秘密。虽然女性素来被扣上爱扯闲话的帽子,但是英国心理专家科林·吉尔博士表示,女性间的窃窃私语是她们增强社会凝集力、提升幸福感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小芳 《科学大观园》2012,(20):78-78
一项对持续高绩效员工队伍形成因素的研究表明,长期来看,幸福的员工比不幸福的员工有更多的工作成效。他们会按时上班,不太可能辞职,主动去做职责范围之外的事,而且他们会吸引同样致力于该工作的人。因而具有幸福感的员工的绩效高出16%,职业倦怠率低125%,对组织的忠诚度高出3 2%,对自己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财经大学黄欣荣教授著《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笔者从事西方技术哲学研究20多年所发系列论文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中南大学陈文化教授为书作序,其中指出,"黄欣荣的这本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西方技术哲  相似文献   

7.
过去10年,幸福感在不断下降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10年间,令美国人烦恼的事情增加了将近一倍。这些事情包括不能担负起昂贵的医疗费、缺少健康保障、债务缠身、失业和感情关系破裂等等。那么,中国人的幸福感是否变化了呢?国内一些研究表明,近几年内,中国人总体幸福感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很多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幸福感的负增长现象是一致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们变得不快乐了呢?社会与个性都影响人的幸福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是导致群体幸福感体验降低的重要因素。不同国家人民对幸福的体验是不同的,幸福的来源也不同。对于美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西方,何以现代科学崛起于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李约瑟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标识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科学传统。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构成、学科取向及研究兴趣入手,指出社会文化系统、话语系统以及研究传统的差异,使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成为迥异于西方科学的另一种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 Forman)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魏玛德国物理学家为何易于接受量子力学的非因果性特征做了深入的社会文化分析,指出魏玛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对促使物理学家思想转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等看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普遍关注和争议.本文分析福曼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研究方法,指出福曼的工作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科学史研究从内史向外史的转向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70年代诞生于西欧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提供了一个微观层次上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勾股定理与毕达哥拉斯定理发现与证明方法比较,考证了中西方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均符合现代科学发现的定义,提出了中国与西方几乎同时独立发现勾股定理。根据时间敏感性差异原理,指出了古代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确立原则和判定标准,中西方这种独立的发现开辟了中西方科学发展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