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蒸汽发生器的动态特性 ,可以为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提供依据 ,提高它的运行水平。为此 ,建立了 1 0 MW高温气冷堆 (HTR- 1 0 )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模型 ,较全面地反映了在功率运行范围内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分布性、非线性及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尽的仿真 ,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静态仿真值与静态设计值及实验值相符合 ;仿真动态过程符合热工水力学及其定性机理分析结果。这些结果对于设计蒸汽发生器的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控制仿真系统,本文基于流体质量、能量、动量守恒方程和移动边界理论,建立了螺旋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将螺旋管抽象成单管,沿轴向分为过冷段、两相段和过热段.以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IRIS)为参考对象,进行了稳态和动态仿真实验.为了保证蒸汽出口压力恒定,用蒸汽压力偏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建立了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数学动态仿真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软件MATLAB和C++的混合编程对直流蒸汽发生器在启动过程中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实际运行特性能够较好符合,从而验证了本文的仿真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新型直流套管式蒸发器的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型直流蒸发器采用的双面传热的双层竖直套管结构,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不同运行工况的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可满足整个运行范围内的稳态和动态分析,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操作、异常工况和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运行规程的编制等均能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HTR-10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实时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 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 ( HTR-10 )半实物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的需要 ,在已有 HTR-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复杂的具有分布参数和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预估分区变间距”与“动态网格划分”方法 ,对模型进行了实时求解。典型工况下的动态仿真研究分析表明 :模型实时求解的结果与原有模型相比较 ,动态结构相同 ,仅参数略有变化 ,动静态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从而证明了对模型所进行的实时求解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实验台架设计,在相同系统参数条件下对直管型和盘管型2种直流蒸汽发生器进行了设计比较,给出了热工水力设计的主要计算依据及相应数据结果.通过比较,虽然盘管型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系数小,换热面积大,但由于其结构较直管型更紧凑,因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快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钠加热的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建立了一个稳态的蒸汽发生器分析模型,根据所建模型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该程序用于计算快堆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分布参数,分析其冷却剂的稳态流动特性及热量传输特性。利用此程序对法国45MW模型蒸汽发生器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发表的实际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核动力装置的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的液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并以仿真计算实例探讨多冲量控制系统性能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9.
蒸汽发生器U型管换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元件U型管在换热过程中的破损、渗漏等事故,分析了U型管结构特性和流动特性在换热过程中的影响.分析指出,换热过程U型管机械性能的降低是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而冷热流体在换热流动过程的回流和紊动冲击则加速了事故进程.这充分表明有关蒸汽发生器定压升温和汽化过程的传热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HTR-10 蒸汽发生器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的蒸汽发生器为直流型、小盘管组件式结构,盘管弯曲半径小,工作压力为中压范围,由此而带来两相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问题是HTR-10蒸汽发生器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用Khabensky等方法分析HTR-10蒸汽发生器的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了入口欠热度、入口节流度、加热功率、质量流量、系统压力、热负荷及出口蒸汽干度等对HTR-10蒸汽发生器密度波脉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在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工况下不会发生密度波脉动。  相似文献   

11.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时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SG)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关键部件。为研究SG内氦气、水/蒸汽流动和换热的动态过程,该文建立了SG时域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其中,水/蒸汽两相流采用一维漂移流模型描述;氦气采用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描述;两侧流体与管壁的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系数采用经验关系式计算。求解方法采用适用于动态、低速、可压缩流动的压力修正算法,以克服低Mach数造成的数值不稳定。采用此模型计算了THTR-300SG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平均温度误差小于10℃。动态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捕捉到规律的两相流脉动。利用此模型可以进行SG热工设计、不稳定性分析以及电站系统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直流炉主汽温对象的调节特点,充分考虑中间点温度对主汽温的影响,将中间点温度作为前馈信号引入喷水减温调节系统中,提前对喷水减温调节系统进行控制.本系统以某电厂直流炉主汽温对象为模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PWR蒸汽发生器中一、二次汽水分离器加装挡水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空气实验台架上,对PWR蒸汽发生器中一次汽水分离器和一、二次水分离器加装挡水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循环倍率不大的条件下,一、二次汽水分离器加装档水器,可降低汽水分离器的上携带,挡水器的集水效果与挡水器的轴向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蒸汽发生器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坤  夏虹 《应用科技》2004,31(4):54-56
首先介绍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故障诊断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根据对船用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的常见故障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船用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故障诊断方法。诊断实例表明,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引入蒸汽发生器故障诊断中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简单方便、计算量小、诊断结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埋深超过 2 0 0 0m的深层稠油开采难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超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开采方案 ,并与其他注汽方案进行了比较 ,同时研究了超临界压力热流体在地面管线和井筒中流动的规律。结果表明 ,利用超临界压力热流体注入井底后不仅能提高注入压力 ,而且减少了热损失。采用超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能解决常规注汽难的问题 ,有利于开发深层稠油。超临界压力水注入井底时 ,井底注入压力比常规注汽井底压力增大 1 5MPa以上 ,且流量越小 ,压力增加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生产实践,分析生物质发电分公司15 mW抽汽凝气式机组真空系统真空度下降的原因,探讨并着重分析了通过轴加疏水改造提高真空度的可行性,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HTR-10蒸汽发生器试验回路及其水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MW高温气冷堆(HTR-10)蒸汽发生器的两相流动稳定性问题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文中分析了HTR-10蒸汽发生器恒热流和强迫循环一次热源的静态水动力特性。论述了用恒热流所得判别各类稳定性准则作为He加热的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依据是不足的。有必要进行He加热HTR-10蒸汽发生器工程模型两相流稳定性试验。还介绍了HTR-10蒸汽发生器工程模型试验回路及本体,以及在该试验回路上预期达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水堆蒸汽发生器水位的线性变参数模型,应用耗散控制理论,设计了综合和正实性能指标的状态反馈耗散控制器。应用二次型耗散控制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设计了对应于一个供给率函数的分段状态反馈耗散控制器。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在状态反馈耗散控制器的基础上添加了PID控制器组成了双控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的两种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进稳定,并且能够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双控制系统与串级PID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