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富概念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总结和哲学革命的前提,是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根据,也是社会建筑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因此,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对于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财富"两个范畴的关系梳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论题。事实上,价值(交换价值)是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中财富的社会形式。价值是以交换这种社会关系为中介,把劳动作为独立的社会范畴抽象出来的财富形式,它具有辩证性的历史规定。马克思讲"劳动创造价值"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指以劳动中介和由此形成的财富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和来源,而不等于总体上指称财富的来源以及其他财富形式的来源。只有坚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生产中"价值"与财富的基本关系和规律,并透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劳动异化。主要表现为:财富积累病态化;个人价值符号化;精神生活空虚化;社会权力巅峰化。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是其异化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重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均衡价格论和马克思供求论的比较研究,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新的供求论。这对我国价格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的供求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同时,它又构成了劳动价值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供求关系时,马克思总是以劳动创造价值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来探讨供求关系对商品的交换价值,从而对价格发生影响;在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中,供求论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供求理论,就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一种异化理论,他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以此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看成是人作为人的存在的必然遭遇,这与其深受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卢卡奇的黑格尔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学观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臭名昭著的《哥达纲领》的第一句就提出所谓“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这是拉萨尔离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问题,空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掩盖、抹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的经济根源。马克思对这个极其反动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因为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只有人的劳动和自然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例如:纺织工人要织布、就必须要有棉纱和机器;农民要种地,就必须要有土地和农具。总之,一切劳动都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要重新认识,就要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人的劳动与物的运转、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等命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断丰富发展。由于人类社会价值创造方式的重大转变,人类的劳动形式随之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服务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知识劳动日益成为当今人类劳动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停滞不前,它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马克思对资本运动、发展和实现的规律的研究,用"资本创新"这一线索来理解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创新的思想归纳为:资本是能动的主体和不断变革的力量;资本掌握历史的进步来为财富服务;资本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资本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马克思对资本运动、发展和实现的规律的研究,用“资本创新”这一线索来理解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创新的思想归纳为:资本是能动的主体和不断变革的力量;资本掌握历史的进步来为财富服务;资本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资本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相似文献   

13.
劳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当前,对此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路向,即单向度意义的“工具理性”劳动和主体间性层面的“中介”劳动。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劳动概念的内涵并非只有单一层面,其丰富的内涵是渐进生成并展现出来的。从马克思劳动概念生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中透视劳动与主体间性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对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有机体是社会构成诸要素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的有机体。从伦理学的向度看,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达有机体的必然灭亡,科学预测了和谐社会的社会有机体的历史趋势。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论具有整体性、有机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其规范性表现为社会有机体论的实践性、统一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标志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标准是,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减少。在机器或资本替代劳动的条件下,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或物化劳动。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都一样,都必须无条件地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按照这一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把它概括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规律”。在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如何运用好劳动生产力提高规律,对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透视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一种异化理论,他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以此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看成是人作为人的存在的必然遭遇,这与其深受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卢卡奇的黑格尔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等观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剑 《南昌高专学报》2000,15(1):19-22,40
价值是具有两层意义:一是以劳动作为实体,劳动是其唯一泉的价值本质,二是以财富度量尺度为内容的价值表象,研究价值,必须从区分价值的本质与价值的表象,劳动的本质与劳动公及形成财富的劳动在现今的具体表现着手,才能揭示价值的源泉,为财定的分配寻找依据,促进财的增长,在现今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直接形式的劳动已纪不再是价值的宏大基石,人们通过社会化的协作劳动共同成价值,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原泉,是财富分享的唯一依据。因此,按劳取酬才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与资本出现矛盾的情况下,马克思对劳动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完整的哲学思考,他以劳动为核心,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进行阐述,并形成了劳动哲学本体论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认识论和历史观。马克思通过劳动验证人的本质,寻找现实生活的根基,寻求社会历史的规律,将人的解放与共产主义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在马克思那里,正是劳动使人慢慢地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劳动是人们获取财产和正义的重要途径,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哲学就是劳动哲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价值”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价值”是不同质的,它是一种扩展了的范畴。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依据劳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土地是包括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切自然条件,都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又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尤其是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土地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这是因为:农林牧业是直接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