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入口匝道控制是快速路交通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控制形式。首先是控制调节驶入主线的交通流量,使得匝道下游的主线流量不超过其通行能力或服务流量。然后是则主要帮助驶入车辆安全地汇入主线,并尽可能地减少驶入车流对主线车流运行的影响。采用适合的控制算法,则可以减少"挤压"或阻滞,避免出现主线车辆被迫变换车道的情况。控制单位时间内允许进入的车辆数通过从而来消除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拥挤现象。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基础产业.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以其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高的显著特点,成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骨干运输方式和重要通道.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是高速公路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入口匝道控制则是高速公路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系统,包括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控制方法, 并给出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结构图.SWARM算法在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中的应用,它以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为控制对象,以入口流量为系统的输入控制量,通过计算匝道上游交通需求与下游道路容量差额来寻求最佳匝道入口流量控制,从而使高速公路本身交通需求不超过它的容量,使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苜蓿叶立交集散车道内车辆运行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高速公路苜蓿叶立交集散车道车辆运行速度特征和速度值,确保车辆在集散车道上运行协调可控,使车辆在行驶时能够安全运行。采用雷达测速仪对集散车道各出入车辆运行速度进行实地采集,选取互通立交集散车道特征点处自由流状态下车辆速度作为分析样本,建立主线车辆通过集散车道驶出高速和相交高速车辆通过集散车道驶入主线的速度运行曲线。结果表明:车辆通过集散车道进入出口匝道1,整个车辆运行过程中处于减速状态,从分流点到鼻端减速较慢;而从鼻端到第一个出口车辆减速较快。车辆通过集散车道进入出口匝道2,车辆先减速后匀速,到达交织区时再次减速,最后驶入匝道。车辆从入口匝道1进入集散车道,车辆以较为稳定的加速驶入主线。车辆从入口匝道2进入集散车道,先以较大的加速行驶,后缓慢加速驶入主线。可见,车辆通过集散车道出入高速公路运行速度呈现出规律性。通过对车辆运行速度分析,对集散车道车辆的交通安全防控和规范的完善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个入口匝道流量控制下高速公路网动态交通分配离散模型,其中采用了一个反馈控制,通过调节匝道流量使高速公路各路段的车辆数接近理想值。并给出了求解的迭代算法和算例。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问题,开展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研究.采用现行规范与现场数据建立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基于交通仿真分析,建立快速路入口合流区的拥堵概率模型,提出基于拥堵概率的入口匝道控制策略.通过收集主线上游流量以及入口匝道流量,预测拥堵概率;若拥堵概率超过其临界值,则启用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确定匝道入口调节率和信号周期.研究表明,相比无信号控制,基于拥堵概率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能够使拥堵概率降至0.1左右,主线车速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地评估高速公路现有或预建入口匝道合流区的交通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冲突概率(CP)与冲突严重性(CS)的CP-CS融合模型。首先,考虑车辆微观运行特征对交通冲突的影响,构建了冲突概率模型;然后,利用统计数据集成冲突概率与冲突严重性,建立了CP-CS融合模型;最后,结合实测交通数据,采用SSAM交通冲突仿真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案例研究揭示合流区风险系数演变机理,明确不同优化方案下合流区的安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模型有助于提高现有或预建入口匝道的安全水平;当主线车流速度小于27 m/s,每小时流量低于1 000辆时,合流区具有较高的通行效率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ALINEA算法的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上海典型匝道--内环内侧武夷路上匝道,将国外运用较为成功的单点控制方法--ALINEA算法,在附加考虑匝道排队长度限制的基础上,运用于实际的工程实践.经过离线模拟,发现主线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匝道流量的脉冲性被一定程度地平滑了.故认为:以ALINEA算法为基础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道路进口匝道的超长排队对地面道路交通所造成的障碍影响,以及因出口匝道的车辆排队,而产生的主线交通自然阻塞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交通问题。以线性规划方法为基础,提出同时考虑进出口匝道排队约束、主线通行能力约束以及行驶速度约束的城市快速道路流入交通的动态控制手法,探讨在流入交通需求和路网上交通状态实时变化条件下,各约束条件对流入控制解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算例,对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和基本性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ALINEA算法快速路入口匝道单点动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考虑匝道排队控制和控制阈值约束的前提下,基于ALINEA算法对武夷路上匝道进行动态控制.研究ALINEA算法参数设置目的,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分析相关采集数据,确定ALINEA参数设置;分析ALINEA经典排队模型,结合武夷路上匝道实际物理条件,提出匝道排队分段约束模型.分析匝道单点动态控制机理和武夷路匝控相关数据特征,构建控制阈值表;控制阈值表、ALINEA算法和匝道排队分段约束模型一起构成了武夷路上匝道单点动态控制策略.离线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策略不但平滑了匝道流量脉冲,而且提高了主线下游行车速度,解决了主线下游的拥挤.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流宏观稳态交通模式和占有率调节控制策略,使用Visual Basic软件设计了一个高速公路匝道协调控制系统,模拟了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并通过数据仿真对系统运行和计算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交通拥挤,维持主线车流稳定,实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推进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仅关系干部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领导干部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四种。在实际选拔干部时,却存在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民主推荐和考察的方式方法不科学、用人机制缺乏有效监督、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等问题。要坚持用人标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规范干部选任制和委任制的提名环节,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完善干部选任的监督体系,完善干部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数学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人的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的教学方式、经验的教学方式、技术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四个阶段。教学方式的历史演变启示我们,现代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他人提供的操作技术,已无法适应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对经验的、技术的教学方式的继承、发展与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创新性地教学,应成为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圆内接四边形面积最值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临龙 《河南科学》2011,29(6):643-647
利用解析几何方法,给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斜率表达的四边形面积最值的形式,充分揭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斜率乘积变化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对女性生命体验和女性个体独立意识的书写,一直贯穿于张洁30年来的小说创作。张洁的“女性意识”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立足于中国女性自身生存体验来寻求女性个体的独立、男性的完美和两性的和谐,走出了一条张洁式的痛苦而执着的女性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前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归因方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教师职前拓展训练的10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职前拓展训练不仅使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从外控型转向内控型,而且使大学生善于将原因源归因于内部原因即稳定性的因素;性别不是影响教师职前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GB中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显示器分辨率提高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带宽、点距、行频、场频等方面讨论,而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这里重点讨论行扫描电路中的振荡器,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提高行频主要改变行振荡器中的电容量大小及电感线圈的匝数.提高了行频后采用自动跟踪技术调整行幅及校正水平枕形失真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宁  吴倩  王玫 《实验室科学》2014,(3):119-12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造就“卓越工程师”,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朝着科学、拓展和创新性的方向转变。从工程思维方式的引人、应用背景的拓展、研究方法借鉴等层面人手,将相应的实验教学讲解进行拓展。通过对应变能力、不同视角下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预判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将逐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可形成思维方式上的借鉴。同时也探讨了与思维方式转变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