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中,经济因素包括资本存量和获得能力、各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组合质量、区域市场状况、劳动力供应和城多结构等因素;科技因素包括科技资源配置状况、科技创新能力等。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因而成为区域发展条件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科技政策学"(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的概念是一个新概念,首先由时任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马堡格于2005年提出。此后,美国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小组,2008年提出了《科技政策学:联邦研究路线图》;与此同  相似文献   

3.
经济竞争力的焦点是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是兴国的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阶段的根本任务. 根据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增强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经济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并对科技竞争的能力建设问题提出了看法.分析认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环节是效益、市场、信誉、服务和新一轮国际分工的定位.每一个环节都与科技水平和实力相关联,科技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文章提出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能力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要走中国特色道路;科技转化能力严重缺位现象要抓紧弥补;创新环境建设的基础地位要受到重视.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环境问题,文章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出了看法,即整合、共亨、提高三方面的任务都很重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我国宏观层面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能力 "上争项目,下促产业化,中抓科技能力建设",是地区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面向具有增长极作用的各类科技创新组织,解决其"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地区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也是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区域科技进步环境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是"科技热门概念辨析"系列文章之二——技术篇,介绍"技术"的定义、特点、分类,分析技术与工程、技术与专利、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并就当下人们极为关心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谈谈我的认识。一什么是技术技术(technology)一词来自希腊语,指技能、手的技巧,所谓熟能生巧,巧就是技术。技术也被称作"技艺的科学"或"工艺科学"(science of craft)。  相似文献   

6.
目前科技进步、科技合作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日益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科技合作已从单纯的技术合作进而深入到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也已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力量.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在云南昆明建立定期定址举办的“中国—东盟科技论坛”,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主题,建立一个创新性科技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东盟各国间的科技合作交流,发挥科技引领市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功能,对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特别是促进云南省的对外开放和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中国—东盟科技论坛的建立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竞争尤其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科技日益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区域竞争的焦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特征的世界新一轮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东盟区域急需通过科技合作来提升区域创新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基石,2017年,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出台了哪些科技政策?——多项政策引发不满人才措施招致批评2017年,特朗普一上任即签署移民禁令,遭到各大科技公司反对;9月宣布废除奥巴马执政期间推出的"追梦人计划"(DACA),同样令多家科技公司不满。科技公司认为,这些政策会极大削弱美国吸引世界科技人才的能力,造成赴美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相比于移民政策,特朗普政府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特殊的环境,在培养、造就和使用科技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强调高校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必须注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的信息获取和科技实践能力;在培养科技型人才的方式上也要注重创新性、个性化、人性化.阐述了高校的特殊环境条件对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具体工作中简要介绍了锦州医学院的一些作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9.
1.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的必要性.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地、自满自足地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好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1],p.229)科学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压抑人的异己性力量.对此,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等都曾作过深刻的反省与追问,但他们大都把科技异化归源于科技自身,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原罪"、是"罪恶之源",而没有从人本身及人与科技关系对科技的制约来反思科技活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0.
地处沿海开放地带的胶州市,是山东省老工业基地之一.几年来,胶州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深入挖掘科技潜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体制创新,培养科技新人,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推进胶州市县域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连续4年综合经济实力居青岛5市第一位,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名列第54位.  相似文献   

11.
赖西将科学价值中立主张概括为无偏见性、中立性和自主性三个相关的论题,他把科学看作是系统的经验的探究,其目的是获得关于对象的理解,其终极价值是保持人类持续繁荣.在这一价值预设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多重战略的构想,并据此对三个论题进行修正和辩护.但是,由于其论证前提的合理性及对科学的矛盾态度,使其结论在"科学价值中立"(理想)与"科学价值负载"(现实)之间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大明  胡志强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109-112,F004
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强调,必须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以便进一步增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的原始性创新能力[1].为此,在包括科技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激励机制、科技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和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都要围绕提升我国科学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目标来设置.其中的创新文化和科技奖励制度是两个相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主要通过对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指出其对创新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可能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北农村的调查,发现科技标语是广受农民欢迎的科技传播渠道,调查共搜集到科技标语248条,占当地标语总数的57.4%。通过对科技标语的研究和分析,其发展经历了"政治宣传标语"、"经济信息标语"和"科技传播标语"的变迁。农民需要科技标语的原因是:符合农民的愿望和需要;就事论事,可操作性强;易于农民理解;以当地农民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便于形成强化记忆。科技标语在农村创设了相信科学的良好氛围,丰富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针对农村科技标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华而不实、强制灌输、空洞口号化等误区,建议讲求科学性、注重语言准确明白、倡导人性交流、突出内容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入科技公民身份理论,透过分析持续十数年的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争议,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所不断涌现的由科学技术(研究和运用)所引发的社会争议。科技公民身份理论认为公众拥有知识权利,在科技的治理过程中拥有正当合理作用。面对日益增多的科技争议,政府部门需要转变对公众的认识,正视、尊重和适应这样一个理性、有知、能够挑战官方叙述的有知公民群体的出现;推动科学公民身份教育走入课堂,提高社会成员对科学技术知识作用的批判认知。  相似文献   

15.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技规划",使中国在短短七八年时间内,跨入现代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大门,但其"台前幕后"的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十二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年科技规划'被公认为中国科技发展规划史上的成功案例.但在制定这一规划过程中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吴明瑜说.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本篇是"科技热门概念辨析"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1)。在辨析有关"科学"和"技术"的热门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对"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进行一些研讨。这里介绍了研发的定义和特点、研发活动的分类及其任务,讨论关于"预先研究"的概念与实践,并对研发的战略、策略问题谈了笔者的一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什么是研发研发就是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相似文献   

18.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优化科技资源所必须的社会环境。北京科技创新中存在着企业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产学研机制、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是制约北京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在现阶段,通过优化科技资源,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等是提升北京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如今,科技文化的演变已逐渐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行为准则,在一种创新文化的环境中,商谈原则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科技伦理的准则与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性质及其基础的理解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对商谈伦理的论证也应该在这一联系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逻辑规则被认为是人们进行正确推理的依据.但是,1966年"沃森选择任务"(Wason selection task)实验的结果似乎表明人们的实际推理可能不遵守逻辑规则.这一问题已成为认知科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一直争论到现在.本文通过分析各种理论对"沃森选择任务"的解释,表明人类的推理能力与逻辑规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