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有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不到10%,九成以上属于耗能建筑。我国平均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其中属于节能建筑的不足5成。而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已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它行业,居各行业能耗之首,且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  相似文献   

2.
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筑能耗主要指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通风等方面的能耗.据统计,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7.6%,且仍将继续增长.我国目前城镇民用建筑运行耗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5%左右,北方地区城镇供暖消耗的燃煤占我国非发电用煤量的15%~20%.这些数值仅为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建设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也是资源消耗的大户,据计算,钢材消耗约占我国钢材生产总量的20%,水泥消耗量约占我国水泥生产量的20%,玻璃消耗量约占我国玻璃生产总量的15%,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1,(24):80-80
高耗能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以降低能耗为目标的革命性工艺创新已成为钢铁领域技术开发的主要内容。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而且,主要技术成果集中在冶炼环节,带钢轧制领域的降耗技术相对更为匮乏。带钢的生产消耗还有着不同于其他产品的自身特点,即除直接消耗外,产品质量不满足要求也是增加薄带钢生产消耗的重要原因。薄带钢是高附加值产品,压下量大、轧制里程长,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能源消耗的分布 1978年世界能源消耗的统计可见表一。到1984年,这种分布状况并无多大变化。根据表一,占世界人口约26%的工业先进国家消耗世界总能量的77%;而占世界人口74%的发展中国家仅消耗世界总能量的23%。这样的分布,令人十分焦虑。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油国除外)不但人口众多、工业落后、出口能力低下、缺乏能源,而且无大量的外汇用于购买能源,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难以发展它们的经济和工业。  相似文献   

5.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耗能产业正是首当其冲。我国钢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节能减排任务很重,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发展内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吨钢耗用新水同比下降17.4%;在污染物排放方面,重点大中型企业SO2排放总量同比下降0.51%。但钢铁业总能耗依然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4%以上,今后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62-62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毕金峰博士主持研究的新型果蔬干燥技术——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于2007年1月27日在北京通过了成果鉴定,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制出了50~5000ppm空气中二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2%,稳定期1年)和50~500ppm氮中氨气气体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2%,稳定期1年)。对重量法配气技术中钢瓶称量方法和不确定度评价,以及重量法配气浓度计算和不确定度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全新的重量法配气钢瓶称量方法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建立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重量法配气浓度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关计算软件。研制的特殊气体重量法配气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氨气,二氧化氮标准气体的制备,还可用于其它痕量或者特殊气体的制备。利用该配气装置制备的标准气体参加国际比对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这些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本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物质的空白,提高了国内氨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水平,通过国际比对达到了与国外高水平计量院相关标准的量值统一,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国内重量法配气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化学计量气体标准物质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促进化学计量对环境检测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作为建筑能耗大户的地位日益突显,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减少建筑系统的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缓解当前我国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紧张的局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探讨节约热能在空调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0-2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宅调已成为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保证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空调的普及也给我们带来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①空调所引起的能耗在电网总电负荷中^很大比例,个别地区夏季空调耗能甚至达到电网总电负荷的40%以上,已成为影响区域用电紧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当前,我国主要运输装备及核心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交通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交通运输的运量、流向和质量要求发生新的变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能耗过高、交通事故频发、大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5-55
旋切定心设备是决定旋切单板木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设备,在我国当今资源状况下更显出其重要性。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制造成本上低于同类产品,使其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技术上形成国际化生产模式。研制的小型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将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供实用机型,改变我国绝大多数胶合板生产线没有定心机的原始局面,为这些生产线提供低成本、高效益、使用方便的小型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5-55
作为国家863计划课题,该研究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弯曲木成型加工理论和新型的机器人结构型式,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压缩弯曲木成型加工机器人生产线,提高了弯曲木出材率和弯曲精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提高了生产率。使我国弯曲木加工设备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但在国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有望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48-48
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明玉教授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农产品加工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通过成果鉴定。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为组长的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我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达到400多亿平方米,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不到10%;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平方米,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能耗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占30%。面对严峻的事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找出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与国际先进医学科研机构间的差距,本文选择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和基本能代表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水平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安全、高效、环保型”肥料和生产技术。笔者针对化肥、传统有机肥和生物肥的优缺点,通过自主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特殊工艺实现了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的良好结合,共同作用而又互不影响,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喷水带激光制造关键技术通过对喷水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通过研制创新、改进工艺,实现在激光制造关键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了我国喷水带生产的技术水平,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1998年开展了花粉管通道法外源DNA导入燕麦研究,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成果,于2004年9月24日通过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整体上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选育出的15份早熟、大粒、高蛋白、低脂肪等突出性状的燕麦新种质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可喜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14-15
针对当前导致城镇人居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强化城镇规划、建筑环境、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攻关,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覆盖建筑室内环境、居住区环境和居住区周边城镇环境三个尺度,围绕人居环境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和适宜五大目标,系统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监测检测、控制改善、污染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取得保障人居环境高品质、低排放的关键技术突破,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和保障集成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最终通过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消耗资源、能源最低的前提下,有效跨越“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整体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实质性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和谐城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9):55-55
该项目由武汉科技大学方康玲教授主持完成,荣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针对炼钢过程定氧加铝工序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基于模型的定氧加铝自动控制系统,解决了冶炼过程定氧加铝工艺中氧含量和加铝量难以精确测量和控制的难题,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