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简介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我国近几年不断发生的“瘦肉精”、“毒大米”、“苏丹红”、“福寿螺”等事件充分说明了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危害。面向主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集成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研究和构建农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技术体系,对于提高农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能力、满足消费者知情权、整体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围绕实现果蔬产品(以西瓜、黄瓜为例)、畜产品(以猪、肉牛为例)、水产品(以鲟鱼、虹鳟鱼为例)的质量全程跟踪和溯源总体目标开展工作,通过研究农产品个体标识与编码技术、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字化管理技术、生产信息实时采集传输与安全预警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集成和开发了果蔬产品(西瓜、黄瓜)、畜产品(肉牛)和水产品(鲟鱼、虹鳟鱼)等不同农产品质量管理与溯源系统,开发了生产信息采集器、二维条码监管设备、农产品销售控制设备、农产品车载掌上电脑智能配送设备,建立了面向不同类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跟踪和溯源模式,目前成果和设备已有小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国内外溯源系统的基础上,以水产品养殖、流通、监管及溯源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突破口,以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广东省建立了水产质量安全管理及溯源技术体系,实现生产记录可存贮、产品流向可跟踪、产品质量可溯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F0002-F0002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负责为各类产品提供科学、公正、可靠的环保技术性能数据,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环保产品的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和依据。该机构分别是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协会和上海市绿色工业促进会的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5.
该课题选择半导体照明产品中技术相对成熟的自镇流LED灯为研究对象,制定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的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产品安全、性能和能效评价体系,开展认证试点和应用推广,以解决在半导体照明技术快速发展、产品尚未定型阶段,产品性能和能效标准缺失、产品性能无法评价、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以标准和认证引导市场发展方向,落实国家高效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政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套系统就是利用RFID技术,对食品(药品)进行包装,然后再通过mesh传输的节点定位功能与RFID技术相结合,从食品(药品)的安全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只要有相应电子标签识别终端的地方,都可以进行跟踪、追溯和防伪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31-32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将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市场上销售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追根溯源,查明责任,依法处理。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牛羊产品还不能进行溯源,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数量多,农产品销售经营也以自由市场为主,从农田到餐桌的中间环节多,难以实施全程的记录制度。另一方面,由于美国、  相似文献   

8.
技术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进化的过程。遗传与变异是进化实体必须具备的特性,技术也具有进化性,也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然而技术并不是有形实体,技术存在需要载体。产品是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研究技术的重要维度之一。本文类比生物基因的遗传变异过程,并通过研究由旧产品到新产品,技术的继承与变化,探讨了技术的遗传变异过程,并分析了产品中技术变异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蔬菜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提高产业链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极大促进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 1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推广,旨在通过物联网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蔬菜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溯源,满足消费者质量安全信息溯源需求,并通过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如果按照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组合”思想,那么人类身体本能为所有技术提供了组合的成分。然而,技术组合的无限性与人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技术竞争的多样性特征促使稀缺性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沿着库恩的范式理论路径分析,技术范式发挥了掩盖或隐藏多样性特征的作用。多样性特征导致技术竞争与物种生存竞争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显著差异,由此对人类产生了两重显著的影响:一是导致人类丧失了达尔文式的进化机制,二是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是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的自选性项目,主要研究以花生仁为原料制取花生油的全程低温制油和固体碱精炼新技术生产工艺。主要是引‘对日前传统制油技术存在的弊端开发的一种新工艺,该工艺较传统的高温制油工艺具有节能、低碳、环保、油脂品质好、无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生成的优点,能满足人们生活中对高档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并为开发新一代油脂——功能性油脂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发电企业优化机组的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的经济性,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而优化运行的专家队伍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当前飞速扩张的实际生产工作需要。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开展相关的技术探索,建立了“基于远程数据的火电机组全程智能优化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结构、难点及解决方案及其在河南省内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5-15,17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批能够学、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十一五”期间国家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冷却肉是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本课题技术成果是“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冷却肉加工全程质量控制规程的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33-34
该研究以国家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为基础,根据“天津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计划”,筛选出一批卫生适宜技术项目,设立天津市推广应用示范点。通过推广应用效果评价研究,构建天津市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评价系统,为客观评价政府主持下的推广应用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十二五”期间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项目介绍〈 本项技术针对目前水稻生产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天敌大幅度减少,害虫的耐药性和生产对农药的依赖性增强,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三大主要害虫呈发生面积大、危害加重的趋势,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的问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自2003年以来,开展了新型赤眼蜂种群筛选、控害机理研究、高效繁殖与田间释放技术研究,进行了大田天敌繁育和保护技术研究,探索了天敌的控害效应,研制了扇吸式益害分离新型诱虫灯,开展了增苗节氮等农艺措施对控制病害的研究,进行了绿色稻米生产模式及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在湖南、江西等地进行了示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1研究背景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ion, BD)是先天性各种身体结构畸形、功能或代谢异常的总称。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且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成为重大的社会人口问题。有效预防缺陷的发生和出生,既取决于目标人群对干预措施的广泛参与,更取决于高风险人群对“干预服务链条”措施之间不脱节或不掉链的全程参与。否则,将难以取得理想成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都启动了各具特色的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仍没步入切实有效的轨道,是广大目标人群参与积极性不高和难于遏制缺陷人口出生率高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蔬菜采后技术发展情况,预测了蔬菜采后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后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针对我国典型农业区及水源地、重点种植和养殖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凸现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污染物阻控减排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等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种植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的管理、畜禽养殖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源重金属原位固定及阻控减排、南方水网农区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氮磷消减、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及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发重金属钝化制剂,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有机结合和吸收已有技术,形成适合我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全程阻控减排技术体系与模式,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0.
在保护地黄瓜,番茄、芹菜等蔬菜安全生产上,应用以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土壤消毒、生物和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等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技术,蔬菜综合集成技术管理与农民常规管理比较,产量提高20%,亩增经济效益1043元,肥料成本下降22%,减少农药用量45%,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85%以上,蔬菜产品质量达无公害蔬菜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