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数学在人口教育程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某些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父母辈的教育程度有关.根据经济数学中对相邻两因素依赖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就父母辈文化程度与其子女受教育程度的依赖关系,利用经济数学中矩阵特征值、矩阵对角化方法,对人口各后代文化程度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是由人口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采集了2000—2012年的数据,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人口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来测算协调系数、协调发展系数等指标来评价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2000年以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上呈现了协调发展关系:经济对人口的承载力较强,并且存在一定的人口容量空间。但老龄化速度正逐步加快,这直接影响西安市未来经济的发展,建议合理规划人口规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口文化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做好老年人工作,使西安市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4.
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口结构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了1978-2010年的有关数据,运用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就业均衡系数和城镇化率来分析广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高,具体表现在城镇化率不高,就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劳动就业压力大。  相似文献   

5.
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省际差异与经济影响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中国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省际差异,并采用反映地方收入水平的三个统计指标描述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发现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根据地方收入水平对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水平因子对地方收入水平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对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差异的解释力很强,从而一定程度上证实改变地方教育获得水平和地方教育结构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调整省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济带和都市圈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口与经济能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和分析,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协调,区域差异明显,除了大连是中度协调发展以外,其他地区都不协调。大连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度单独聚为第一类,是整个辽宁沿海经济带中人口与经济发展较为协调的地区;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聚类为第二类,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盘锦聚类为第三类,属于极度失调衰退类。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一直是很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山东省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分异明显,内部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布不尽合理,成为制约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引致性变化,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导致人口流动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五个民族自治区流动人口的规模、受教育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研究流动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论显示,新疆、西藏的流动人口中自治区外迁入比重与自治区内迁入基本持平接近50%,而宁夏流动人口自治区内占比71%、内蒙古、广西流动人口自治区内占比则高达86%.就受教育程度而言,各自治区初中毕业流动人口的占比最高,均在30%以上,而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占比平均达64%.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民族自治区流动人口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民族地区区域内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间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9.
李婕 《江西科学》2022,(2):405-412
山西省属于资源依赖型区域,其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较为发达,但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加深,探究山西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选取山西省2010—2018年9 a的人口结构和经济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山西省人口结构中的主要因子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探究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回归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山西省高素质劳动人口占比与经济发展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社会少儿抚养负担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甘肃省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省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测度分析,揭示了两大系统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两系统关联度较高,且两系统各指标间相互影响较强;虽然人口结构各方面对经济发展关联度均较高,但从各指标来看,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城乡人口比对经济发展影响相对不足;经济发展各方面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促进强度不一,经济结构和收入差距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较高,经济水平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论贵州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贵州教育发展目前还存在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偏低,民族地区"两基"巩固任务艰巨,省内城乡教育差异较大,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教育公平所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将是贵州地方政府与各族人民在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要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是由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文章构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采集了1978—2009年的数据,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建立了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来测算协调系数、协调发展系数等指标来评价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根据贵州省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乌蒙山区从1990—2006年近20年的耕地与人口、经济的相对变化率空间分布,并引入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公式,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入回归分析这一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耕地资源受人口因素比受经济因素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协调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促进耕地资源向集约化发展,是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发展的互动关系,从经济与交通的"供需关系"和"导向关系"角度,分析研究了贵州高速公路项目交通量预测的重点及难点。同时,结合贵州实际,对远景交通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经济以及科学教育六个方面提出了17个具体指标,构成内江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江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找出内江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内江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明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统治通过兴办各类学校,发展书院化,推进科举取士等政策,推动了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改善了贵州社会人口质量,贵州各族人民化水平的提高,为贵州民族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姜磊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1):12-15
构建了人口发展评估体系模型及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各地区人口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政府应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加大教育、医疗、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人口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结合黔东南州的实际情况,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黔东南2006-2015年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黔东南州旅游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并提出了促进黔东南州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劳动者,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定量分析,提出了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为促进山西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