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西方传人到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在近代的日本文坛曾经掀起了一阵飓风。它反对传统权威的精神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而是从模仿中逐渐走出,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并开创了私小说这一全新的小说创作模式,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传入到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在近代的日本文坛曾经掀起了一阵飓风.它反对传统权威的精神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而是从模仿中逐渐走出,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并开创了私小说这一全新的小说创作模式,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0,(8):I0380-I0380
凯特·肖邦是美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女作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自然主义视角探讨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暴风雨》的主题思想、人物特征和写作风格,管窥肖邦作品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欧茨的代表作品《他们》通过描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洛雷塔、朱尔斯和莫琳这些穷人的挣扎和奋斗,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主题内涵及创作手法上都与自然主义文学有一定程度上的契合。同时小说更展现出对传统自然主义文学的超越。"他们"虽然生活在压抑和绝望之中,但却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国梦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田致梅 《科技信息》2012,(30):200-200
华裔文学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主流文化,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华裔美国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对《女勇士》作品的分析,探索汤亭亭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书写及其原因。揭示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写不仅仅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是独有的华裔美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学社团蜂起,出现了以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新文学的建设者,并以自己辉煌的作品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笔者注意到,还有一些文学史上没有提及的作家,在新文学的草创时期,他们也曾辛勤地耕耘过,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分力,由于过早地去世,他们已被人遗忘。白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但一提起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尺度,人们就很自然的会联想到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中国十八世纪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十九世纪末的谴责小说.因为,欧洲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潮流中产生了大批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如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河夫等,他们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们的作品的进步意义就在于以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芝加哥兴起了三次文学浪潮。第一次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主要表现了金钱主题,呈现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城市形象;第二次发生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以揭露城市丑恶为主题,芝加哥的文学正走向成熟;第三次发生在三四十年代,芝城书写由城市商业中心转向边缘,由商业巨人转向社会的边缘人,作家对城市的态度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是新文学的两大主体构成.在中国现代以来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二者既相互补充,又构成比照甚至对立关系,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发展中基本形成和确立,在新时期以来日益成熟和巩固.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结构,它将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10.
1921年《小说月报》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向旧文学宣战,它像一道巨大的分水岭将文学的"新"与"旧"截然分开。但是在中外文化碰撞交汇下,新文学创作者不能立刻摒弃旧有的文学观念,并因概念不清而对小说文体产生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学向中国日渐浸透,终于击破中国旧文学的封建壁垒,达到中西合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从内容、形式的凝固模式中挣脱出来,自觉地走向世界的时期。鲁迅则是这一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文化巨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根柢,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阅读过大量西方科学和文学书籍,译述过《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外国文学作品,撰写过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红色30年代"诉求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它通过编纂《文学论争集》否定"旧文学"流派等方式来确证自身的"新文学"观念,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在强化"新文学"观念的同时,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也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遮蔽、重构了现代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发轫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最初为新文学撰史的人都是将新文学作为与旧文学的传统相对照的一个新的传统而加以树立和总结的。 2 0世纪 30年代是新文学史编撰的一个高潮。 50年代新文学史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新文学史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由国家统一制定教学计划 ,并出现了普遍的集体编纂文学史的群众运动。集体编写的出现和 50年代出现的各种新文学史著作被批判和排斥的过程 ,正是“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实际诞生的过程。 80年代 ,在文学主体性和文学本体论讨论的背景下 ,文学史编写者要求把文学史从政治革命史的附庸中解脱出来 ,要求从审美的立场重建文学史 ,拓展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这一研究工作目前仍在延续中。  相似文献   

14.
对日本私小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外在动因、内在动力进行了剖析,指出由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和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结合产生了私小说。独特的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环境是私小说产生的历史条件,西方自然主义文学倡导的实证主义的影响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因,传统的日本文化底蕴是其产生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董鑫 《科技信息》2011,(22):I0184-I0185
弗兰克.诺里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作品《麦克提格》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自然主义小说,文章大幅度地展现了美国自然主义特征,描写对象针对下层社会的普通人,内容客观、贴近现实,确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态。作者全面描写出个人在先天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并且深度探讨了遗传规律和人们内心潜藏的兽性对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行为的影响,同时体现了作者的生物宿命论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文学时期 ,是历代中国作家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最强烈的一个时期。为了人的解放、民族的解放 ,新文学的历史使命比任何时期都要广大 ,都更具有战斗性与进步性 ,文艺大众化就是这一特性的显著标志。从文学革命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几十年间 ,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的大众化工作 ,并在理论与创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社会、政治等条件及要求不同 ,以及作家认识上的差异 ,新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历程显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阶段性———在文学革命、左翼文学、抗战文学等不同文学阶段大众化内涵与侧重点不同 ,理论由简单到详尽 ,由初步探索到基本成熟 ;趋同性———整个探索过程 ,大家都把主要工作放在形式上面 ,文艺大众化往往变成文艺形式大众化 ,因此使新文学的大众化存在许多不足。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文艺工作者没有科学处理与“大众”之间的关系 ,以致大众化成为化大众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是继口头文学、书写印刷文学之后出现的新文学形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等特征。它还具有真正的全民参与性,突现文学中“俗”的传统。丰富了谐谑、戏拟、反讽、审丑等民间艺术手法。网络文学也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生产运作规则和书写范式,消融了传统文学的题材痕迹。也从深层次上动摇了文学的外在功能。网络文学的未来走向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是以民阀文学的形态出现,彰现文学的原生状态,表现人类生存意义及其追求的自由开放和无拘无柬。并将大量涌现。如何使网络文学坚守文学的审美诗性。这将是当代文艺理论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鲁迅留学日本时期,即明治三十五年至四十二年,在日本文艺界,正是自然主义文学占据主流地位、覆盖整个文坛的时期。鲁迅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弃医从文,放弃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转向他当时认为比医学更能改变人的内心世界的文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剖析自然主义对鲁迅产生的影响,本文着重在鲁迅作品中寻找自然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反映的是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这时期,正好是西方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象征传统农业文明的传统价值在工业文明的侵蚀下,不断趋于崩溃,而新的价值体系并未及时建立起来,因此整个社会日渐成了一个精神的荒原,价值虚无主义日渐盛行。而所有这一切反映到两部作品中则是作品中主要人物在被价值虚无主义击中之后,要么内心充满恐慌而脾气暴躁专横;要么因为没有了传统价值的依托但又不愿失去表面的优雅,因而变得伪善和功利;要么在价值虚无下变得麻木不仁,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戏剧界曾随着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出现过改良运动,产生了时事新戏,文明戏等。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这一场改良运动便日趋下坡,以至于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所指出的:“所谓文明戏,是整个的倒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戏剧改革就此停止。为时不久,“五四”前夕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戏剧改革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而开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