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赛艇运动员有氧乳酸阈和无氧乳酸阈的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江苏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运用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中的血乳酸值及其对应的心率指标,来使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从原有凭经验的训练,提高到现在以指标为客观依据进行定性定量训练,提出了:1)赛艇运动员有氧乳酸阂和无氧乳酸阂的测定;2)赛艇运动员有氧水平的评定;3)有氧乳酸阈心率和无氧乳酸阈心率的应用,使得我们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运动训练手段也逐步向着科学化发展,虽然以往的大运动量、大强度、超量恢复、高原训练等手段在短期内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运动员来说起到的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无氧阈训练是运用无氧阈强度指导运动员训练,使运动强度更加科学化,对发展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运动训练手段也逐步向着科学化发展,虽然以往的大运动量、大强度、超量恢复、高原训练等手段在短期内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运动员来说起到的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无氧阈训练是运用无氧阈强度指导运动员训练,使运动强度更加科学化,对发展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在评价有氧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定10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递增功率自行车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均值均低于高校优秀女子大学足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无氧阈对评定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安排有氧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最大摄氧量在运动选材中所起的作用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行车邀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乳酸阈的测定,对高原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137次/分)低子乳酸阈(4mM/L)时的心率(153次/分)。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2.8L/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比平原运动员低222%和22.9%,但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测试值比较,上述差异消失。在相同最大吸氧量条件下运动时,高原运动员完成的最大功率(251W)低于平原运动员(274W)。  相似文献   

8.
对14名(男女各7名)青少年中跑运动员基础期训练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全面训练作了探讨.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有速度、力量、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柔韧性等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在量的分配上,素质(不包括无氧耐力)与专项之比为9:1.速度、力量、有氧耐力之比为1:1.2:2.6.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中突出有氧耐力训练.利用各身体素质之间有着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的特性,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经两年基础期全面训练的14名中跑运动员其速度、力量、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专项成绩以及基础心率、肺活量、PWC170、VO2max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证实,全面训练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影像测量与解析的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来获取实验状态下运动员疾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运动学方法对中国优秀速度轮滑运动员疾跑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准确地反映现阶段中国速度轮滑运动员疾跑技术的特点和水平,为提高该项目竞技能力提供新的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参加备战全运会的400 m栏项目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方法:以参加备战全运会的3名安徽省田径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乳酸指标对不同训练负荷及比赛后的血乳酸值进行监测。结果:1)BLA对有氧、混氧代谢的负荷确定效果较好;2)BLA对运动员无氧乳酸代谢能力训练负荷的能有效监控;3)对照400 m跑后最大BLA,可较为准确地评价运动员400 m栏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1.
对30名专业摔跤运动员进行Wingate无氧实验.为探讨摔跤训练对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摔跤训练可提高人体无氧功率能力,加快运动启动速度;用Wingate无氧实验评价时,前10 s无氧功率值的高低比其递增的幅度,更能反映摔跤训练效果;30 s Wingate无氧实验主要反映出摔跤训练对人体无氧功率的影响,而对无氧能力的评价不明显;Wingate无氧实验对评定摔跤训练效果和水平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兴棒 《科技信息》2010,(8):236-23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无氧阈训练法的特点、功效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武术套路训练的特点以及在套路训练过程中制约训练目的达成、运动员耐力素质等因素展开探讨,以求为武术套路训练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氧训练过程中的乳酸监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无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血乳酸是评价运动员无氧训练强度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在无氧训练过程中,如何运用运动员血液中血乳酸值的变化以及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展运动员的代谢能力,实施科学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讲究速度和耐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皮划艇项目可以分为起航阶段、加速阶段、途中阶段、冲刺阶段四个竞速阶段。该文通过对皮划艇队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等多个指标在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进行测定,实现对运动员日常训练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对皮划艇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比较,总结皮划艇运动员的机能变化规律和特征。旨在对皮划艇运动员训练要点加以掌握,促进皮划艇项目训练效率的提高,从而为比赛中发挥高竞技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AQ训练方法对发展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可行性及其实际意义.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并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10 s无氧功、60 s无氧功.结果 10s无氧功测试结果是最大无氧功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60 s无氧功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无氧功率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AQ训练能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糖酵解代谢能力,发展运动员的持续快速奔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SAQ训练可有效弥补传统训练中对跳跃、转身和"之"形跑动速度重视不够的缺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合实战需要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综合法,阐述了运动训练对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和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史跃峰 《科技信息》2010,(32):288-28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训练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体能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粗壮,有氧与无氧能力表现为非衡补偿性,身体素质以速度力量组合为主;位置技术与体能特征关系密切;我国足球界在训练思维理念、体能特征认识两个层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点、各供能系统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作用以及乒乓球运动员各供能系统的既具项目特点而又有效的评定方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和乒乓球运动员供能系统评定的研究性论文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1)乒乓球运动中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训练的内容,能量消耗各有不同。(2)磷酸原供能系统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系统,而良好的有氧供能系统则帮助运动员快速的恢复。(3)乒乓球运动员无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为采用功率自行车或手臂功率计来进行无氧功测试,但是有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是使用发球机进行递增负荷的最大摄氧量测定、乳酸最低值测试、无氧阈测定和临界频率测试。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将"多课次"训练这一新型训练方法,应用于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通过查阅有关"多课次"训练的研究资料,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赛艇运动员的生理指标与"多课次"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前后的生理指标数据分析,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Vo2max和乳酸阈进行综合评定,掌握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特征,以及提高运动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助于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为今后赛艇运动的发展及对赛艇运动员的科学监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运动员训练期间营养进行监测,了解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营养素指标变化情况,为运动营养教学、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为运动员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