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深入人心,与佛、菩萨、罗汉等的雕像、画像的传播是不可分的。观音信仰的传播是佛教传播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研究观音像的传播使我们可以看出佛教传播的存在和途径。桂林龙隐岩有一男性观音像,属世所稀见,虽然刻于清代,但从其刻像的文字记载,从明人的石刻记载、观音信仰的发展特点,从唐代的佛教在桂林发展的考察,可见应该是唐人作品,反映了唐代佛教在桂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静琬与石经山云居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僧静琬鉴于历次法难佛经涂炭,乃发起史无前例的凿石刻经事业,共刻佛经千余部,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大藏经,其中不乏久已失传的佛教经典,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佛教历史、书法演变和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其所创建的云居寺还以珍藏佛舍利及乾隆年间所刻大藏经的经板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3.
东平是佛教刻经遗存较为集中的地区。通过概述东平现存摩崖刻经及部分刻经碑刻以及东平一带北朝佛教情况说明刻经出现的背景,初步探讨山东地区名摩崖刻经的目的并非是“末法思想”的反应,而是为了观方弘化,方便僧侣禅定、颂经。通过我国出现的纪年刻经说明刻经发展路线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重点介绍了山东地区的刻字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四组(摩崖刻经、碑柱经幢、龛窟单尊造像记、寺庙记述)对泰山佛教石刻的内容和价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是佛教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石窟寺、造像碑和佛教造像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些石刻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6.
同形字是指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即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系统、全面研究同形字,对于文字训诂、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文献的识读与整理、字词典的编纂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为基本材料,就其出现的时间、类型、产生原因、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史学界多认为中国佛教到宋代就开始衰落了,《高僧传合集》对宋以后西北高僧的荒于记述,从一个侧面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但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宋以后的佛教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不同佛教流派的综合,考察当时佛教发展的情况必须注意这一点,只要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就会看到这一时期中国佛教整体上不仅没有衰落,还出现了区域化、民族化、民间化的时代性特点。本着重从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的趋势。全约7000字。  相似文献   

8.
泰山石刻研究历经元明沉寂之后,于清初勃然振兴。学者之中,尤以顾炎武用功最深、成就最大。顾氏通过他一系列的新发现、新收获,将岱刻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层次;而他倡导的“书石互证”的研究方法,更具有学术典范意义。在其影响下,朱彝尊、叶奕苞、李光日英等人亦多致力于岱刻研讨,论著丛出,各擅胜场。遂开启此后二百年中泰山石刻研究的繁盛之局。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泰山石刻之学于金元中衰之后,"稍稍振起",在石刻的调查、著录以及研论上都略胜前代。特别是金石学家与泰山学者对上百种石刻所作的实地考察与登录,给后世提供了一份较为详细的岱刻索引,尤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但由于受明代学风空疏的影响,明人泰山石刻之学存有严重的缺陷,这些学术局限,严重影响了岱刻研究的整体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泰山地区是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从文物考古资料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综合考订东汉时期的佛教图像,在全国仅有六处,其中两处就在泰山附近(临沂、滕县).九十年代,邹城又有佛教图案的新发现.这些佛教图案都出现在东汉时期墓葬的画像石上,表明佛教的传入已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否则不会进入人们的生活习俗之中.从文献资料看:高僧进入,佛寺兴建,时在东晋,但在佛典中有言汉明帝时佛、道斗法之事,就有作为五岳之首的东岳道士参与其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教进入中土的初期,在泰山的弘法已经对本土的道教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是反映清代商贾文化集中国古代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雄伟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群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诗所受佛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检所有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揭示陶渊明诗受佛经影响的五条表现:陶诗中8个“化”字之具有本体的意义来自佛经;《止酒》诗每句都有一“止”字的奇特体制有取于佛经一长段行文中每句包含一相同词语的行文特色;“心远地自偏”与佛经的净土思想有关;陶诗“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特色的形成、较多议论的存在与佛偈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黟县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黟县古建筑有三绝:民居庭院、宗族祠堂、石塔石坊.黟县古建筑最驰名的有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黟县古建筑最具文化特色的有两雅:楹联、题额.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交叉格局的形成,语言和文字的使用节奏也逐步加快。近年来,把灵活多变、使用效率极高的行楷定为高师教学的主要书体,适应了社会生产、生活节奏加快的必然趋势,对高师书法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鸟崇拜是人类原始图腾崇拜的普遍形式.距今8000~5000年的红山诸文化曾经有过十分发达的“神鸟“崇拜.在考古发现的遗物中有许多各类鸟形纹样、鸟形雕塑和以石、陶、泥、木、玉等材质制成的鸟形器和佩饰物.鸟是北方诸族萨满的主神或主要保护神,在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中鸟崇拜和鸟祖神话十分流行.红山诸文化的“神鸟“崇拜与北方民族的“鸟神“崇拜,特别是萨满“鸟神“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文山州的各个民族,从古至今都热爱美术,他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包括原始岩画、铜鼓纹饰、服装服饰、壮锦图案、“干栏”建筑、石雕木刻、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农民版画等。这些资料具有极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将其用于房屋设计、市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景点建设,以及服装设计、装饰装潢和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生产上,并使之进一步弘扬光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是汉字楷书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当时社会上各种书写材质并用,其中碑刻材料是最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用字情况的实物文献资料之一。本文试从汉语文字学的角度讨论隋唐时期碑刻楷书潜在的研究价值:总结楷化规律;确定历史地位;保存楷书字形;提供新增汉字;明确简化来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文人书法家,党怀英的交往圈子十分复杂,这一交往圈子大有功于他的书法个性特征的形成。在流传下来的党怀英的书刻作品中,篆书碑刻在数量上远远多于楷书、隶书碑刻。这一是由于正统的宋代教育使他接触篆书的机会较多并打下较好的文字学基础;二是由于他对于篆书情有独钟。党怀英篆书的特征之一是笔力遒劲;特征之二是深具独创性,即在秦篆系统之外,独创一种新篆书字体——党氏悬针篆。这一创新启发了后世篆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