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03,(4):4-5
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这是我国应对加入WTO,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一大举措,也是杭州市发展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加快余杭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第三条余杭区制造业信息化要围绕“科技兴区”、“工业兴区”战略,以推进“三大跨越”,实施“再造工程”为目标,以培育先进…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安徽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抓住信息化带动的机遇,积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工业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全面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实行产品设计创新,制造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其生产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模式的更新探讨,希望能为类似的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通过信息产业技术和产品,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改造,形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生长,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质和量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提升建立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8.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信息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集成了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管理、先进制造等多项高新技术,能同时调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造业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密切,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产品等领域带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在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广泛地应用着信息技术,本文简述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机械制造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可采取的开发并运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网站、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它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不是简单的有几台电脑就能实现的。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刚起步不久,企业要实施这个系统工程,单凭自身力量还很难做到,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工业企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制造国际化和品种需求多样化的新挑战,各企业间围绕着时间、质量和成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和新的生产管理方法,如并行工程、及时生产、精良生产、敏捷制造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所有这些先进制造技术和系统都与CAD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CAD(ComputerAidedDesign),即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外部设备及开发环境及工具进行产品设计的综合技术,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它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更是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所以,实施CAD技术是现代企业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天津科技》2010,(5):F0003-F0003
天津市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作为我市科技创新“121”体系中的首批工程中心,发挥组建单位的优势力量,致力于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集成、管理咨询、数字化关键软件技术研发与市场化推广,2004年底通过软件企业认证,2008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为了改进存在的问题,根据"互联网+制造"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智慧制造的发展历史和概念结构.引入"神经系统"概念,提出了适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智慧制造模型.该模型的提出,为实现辽宁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推动装备型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物质、能源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为:①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实现信息传递、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工作、工作流应用自动化.②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实现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企业事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③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侧重于设计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建设.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系统;流通过程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决策信息化系统.在以上三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即形成以管理决策应用为核心,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能有力促进生产力诸要素优化组合和高效集成,贯穿、控制企业各环节、活动的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白明龙 《科技信息》2008,(30):261-26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实现产品开发全过程的一种技术。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先进手段,成为世界各国在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计划。工程体系结构包括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两个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等,这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科技部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一个大手笔。2002年9月,杭州市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47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之一。这是基于:第一,通过“九五”期间国家“CAD /CIMS应用示范工程”、“流通领域/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等在杭州市的实施,以及杭州市“CAD技…  相似文献   

17.
CAD进行数字和图形信息处理,以实现产品设计、造型和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软件,具有知识密集、综合陆强、初始投入大的特点。它的普及应用将使产品设计制造乖生产的传统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带动制造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国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CAD技术作为成熟的普及技术已在企业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CAD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造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方面与欧美制造强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急需对制造业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研究探索应用ERP系统改革我国现有的制造业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技术带动制造业管理的升级,通过ERP系统提高制造企业生产的准确性,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正> 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一个新的话题进入制造业企业老总的视野:制造业信息化。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的活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技术结合后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带动了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促进了制造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了制造业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将目光从单一流程优化,拓展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层面,即重塑工具、流程和工艺。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工具、流程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全面重塑当前,为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一项重要的转型任务——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将目光从单一流程优化,拓展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层面,即重塑工具、流程和工艺。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工具、流程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全面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