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跨国公司实施R&D投资国际化的背景之下,中国正逐渐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的热土,如今跨国公司已把中国纳入其R&D投资全球网络中。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点、原因、分布情况及其对我国技术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政府及企业正确应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能力,急需通过R&D活动来提高其技术水平.随着产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和创新政策的完善,企业R&D投入必将大幅增加.企业R&D活动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尤其是技术的外部性极有可能导致其R&D投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对R&D项目投资风险进行预警控制.在定量测量企业R&D项目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独立性原理和休哈特控制图建立预警控制界限,事前判断企业多R&D项目投资风险值是否受控;并采用时间回归方法判断企业决策者的心理趋势是否有变动;最后以某企业为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丁丹 《海峡科学》2004,(9):9-10,13
随着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R&D投资开始登陆中国.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动因谈起,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投资效应.文章最后针对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全球化是指跨国公司将研发活动扩展到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利用他国的资金、知识投入以及科技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组织跨国的研发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研发投资布局,出现了投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在华研发投资则成为近期跨国公司投资的新热点。辩证地对研发投资进行利弊分析.以自主创新研发来迎接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挑战.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跨匿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动向。作为华中最大城市的武汉,却没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青睐的对象。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武汉市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武汉市在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我国高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指出高科技企业要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需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加R&D经费投入,科研立项要与市场相结合,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从长远的观点看,R&D投入对于提高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R&D投入从资金规模和占GNP的比例上都维持有一定的规模。其中有两个特色,一是政府在研究与开发投资中所占比例不断减少,二是经济界对应用研究的投资越来越多。尽管德国政府在整个R&D投资中的比例不断减少,但总量上却仍是增加的。企业界的参与表明,基础研究的成果不可能只对参加基础研究的企业有利。由于与美法英等国相比,德国政府在军用投资上的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9.
周霞 《海峡科学》2004,(10):18-2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也呈加速化的态势.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的动因、特点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跨国公司R&D投资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仁开 《科技与经济》2006,19(3):54-56,61
跨国R&D投资是随着R&D国际化浪潮的兴起而发展起采的,是全球新一轮先进生产力转移的必然趋势。当代跨国公司R&D海外投资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特征:投资动机多样化、投资方式灵活化、投资行业集中化、投资流向多元化、研发全球网络化。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概况,分析了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的研发力度,增设研发机构,与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等活动对我国产生的种种利弊,提出了既要肯定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R&D活动,又要持谨慎的态度,加强管理,确保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R&D投资战略转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林  熊小奇 《安徽科技》2005,(11):45-46
一、海外研发实验室逐渐由母国向他国转移 对2003年《财富》排列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及海外分支机构的914家实验室调查显示,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士跨国公司的实验室超过50%设在国外,位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实验室,有超过50%的实验室属外国所有.目前,欧美跨国公司的海外R&D活动,约占其总研究开发活动的1/3.羡国跨国公司国外R&D支出占国内R&D支出的33%,欧盟为42%.日本跨国公司过去的R&D活动主要安排在国内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R&D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国外R&D支出比例高达57%.  相似文献   

13.
R&D资源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时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我国R&D活动具有明显的趋利性,R&D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平均影响时滞为2年.要提高R&D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期应着眼于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培育基础研究基地和知识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同时尽快建立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R&D资源投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从长远的观点看,R&D投入对于提高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R&D投入从资金规模和占GNP的比例上都维持有一定的规模。其中有两个特色,一是政府在研究与开发投资中所占比例不断减少,二是经济界对应用研究的投资越来越多。尽管德国政府在整个R&D投资中的比例不断减少,但总量上却仍是增加的。企业界的参与表明,基础研究的成果不可能只对参加基础研究的企业有利。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陈昭 《科技与经济》2006,19(6):17-20,40
利用2002-2004年的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时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并讨论了东、中西部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时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出口拉动作用有限;专利申请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出口的影响不显著;东部与中西部在R&D经费支出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R&D支出驱动中小企业绩效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支出是推动企业创新重要源泉和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8年三年间连续披露R&D支出数据的116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R&D支出与中小企业绩效关系。结果表明:R&D支出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这说明中小企业改善和提升绩效水平需要把R&D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企业性质、企业上市年限也对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规模调节了R&D支出与中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研究和开发(简称R&D)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减缓,使美国国际竞争地位下降。对此,克林顿政府对科技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包括R&D的投资策略。 1994年美国工业企业,政府和大学在R&D上的投资总额为176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总产值的2.6%,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计资料表明,与此相比1992年美国用于R&D的开支比日本、德国和法国三国R&D开支加起来还多28%,然而这三个国家用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与台湾正在经历的创新政策转型 韩国在工业化时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其经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特有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效运作,这种国家创新系统基于追赶模型,使得韩国通过模仿和吸收迅速掌握先进国家的技术知识和工业技能。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强调“从模仿创新模式到原始创新模式”转变的公共政策,涵盖了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增加R&D投资、制度重构、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等各种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依据影响企业R&D能力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整体上评价各个影响因素,综合评价企业R&D能力。  相似文献   

20.
1.对R&D的投资 美国全社会1997年对研究开发(R&D)的投资高达2057.42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627亿美元。政府投资中大约1/5用于基础研究,1/5用于应用研究,1/2用于开发。 基础研究投资是为国家的整个创新体系培养人才。美国政府每年承担了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57%,工业界投入了25%用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主要执行者是大学,使用了全社会约2/3的基础研究经费,这是美国技术创新培养源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