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灵的召唤 现在,我隆重推介"Ghost幽灵"给你们认识--不要害怕,这只是一款对系统进行备份还原工作的软件.  相似文献   

2.
维护电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克隆软件给系统作个备份。说到备份,我们就会想到Ghost等备份软件。其实,早在Windows Me时代Windows就引入了这个技术,叫系统还原。它可以撤消掉我们对电脑有害的操作从而返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下,而且不会丢失我们最近的工作。到了Windows XP,系统还原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如果你误删了文件或电脑出现了各种故障的话,系统还原就会帮上你不少的忙。  相似文献   

3.
一、打开DMA传输模式DMA即快速传输模式,开启后能增加硬盘或光驱的读取速度。如果硬盘支持DMA模式,就应该打开该模式。打开DMA的方法:首先确定硬盘是否支持DMA传输模式(支持UDMA 33/66或UDMA/100),采用VIA芯片组的主板则需要安装VIA四合一驱动程序。如果硬盘支持DMA,则可以在“设备管理器”选项的“磁盘驱动器”一栏,双击欲优化的硬盘驱动器,进入“设置”选项,在“选项”中确定选中DMA。然后,回到“系统属性”对话  相似文献   

4.
“驱动精灵”原名“驱动程序备份专家”,从1.80版起改称“驱动精灵”。下载解压后,直接双击Win-DriverGhost.exe就可以启动运行了。备份我们知道,当硬件安装完毕之后,驱动程序就已经“四分五裂”了(分布到系统的各个角落)。因此,在备份之前,要先收集驱动程序的相关信息。全部收集当然比较好,但由于备份的文件包有点大,备份时间也长了一点,而且有些Windows的系统安装光盘中已经有了,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浪费宝贵的磁盘空间去备份它了。只需要点击“快速收集”就可将系统中必须备份的驱动收集起来。软件给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备份目标”方法。看看图1吧,呵呵。这是主  相似文献   

5.
通讯技巧     
玻璃硬盘极速狂飙IBM先声夺人发布的玻璃硬盘Deskstar75GXP抢走了ATA100的桂冠。新款Deskstar 75GXP属于桌面之星系列,转速为7200rpm,最大容量为75GB。也就是说能存储18部的DVD电影(采用MPEG3格式),159首的CD音乐;如果将其全部填满,那它所能容纳的信息量相当于72倍的华盛顿纪念馆所存储的信息。新款Deskstar 75GXP最为特殊的地方就是第一次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硬盘盘片的材料。同时,此款硬盘也是第一款支持ATA100接口类型的IDE硬盘。  相似文献   

6.
目前微机系统的故障几乎30%是由于硬盘损坏引起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使用者未根据硬盘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所致.因此硬盘在使用中必须加以正确维护,否则会出现故障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殃及所存储的信息,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硬盘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告诉你:80GB的硬盘分区加格式化一共只需3分钟,你或许会瞪大眼睛看着我:可能吗?现在我要告诉你: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操作非常简单。不信,请跟我来。我们首先到网上找一个Ghost2000版克隆软件包。该软件包中附带有一个小程序:gdisk.exe(读者可  相似文献   

8.
用Ghost快速备份Windows操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时费力的重装系统噩梦经历次数多了以后,人不免很恼火。不过,现在您可以跟随我们的图解,让Ghost软件为您消消气,利用它快速重装系统,把您的烦恼一扫而空。 Ghost也常被称为“克隆精灵”。Ghost虽然在名义上是一款共享性质的软件,但现实中基本上等同于免费软件,而且早期版本都是免安装的绿色软件,很多硬件厂商都有随驱动光盘附送,网上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9.
电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烦恼。系统崩溃,数据丢失往往令我们措手不及!可是对于像笔者这样的菜鸟来说,备份资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好,最近笔者发现了一款小巧而又强大的软件———“菜鸟备份”。有了它,我们就不必再担心重要的资料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了!如图所示,为程序的主界面。既然是“菜鸟”,当然要先选择“我是菜鸟”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创建自动备份、恢复启动软盘”或“创建自动备份、恢复启动U盘”选项,再单击“创建”按钮,就可以开始创建备份了。如果你是高手的话,也可以选择程序主界…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5):107-111
在本体论意义上,实体与信息具有同等的存在优先权。如此,可以将本体论信息定义为主体之外的非实体性存在,具有客观性品质。尚未显现的本体论信息或显现信息在显现之前的存在状态定义为潜存信息,这样便可以解决信息哲学内部的逻辑矛盾,也是理解科学认知行为的前提。科学认知活动是本体论信息向认识论信息转化的过程,科学实验对应本体论信息的编码过程,科学理论建构对应着译码过程。从信息运动的角度分析科学认知行为,对于科学哲学的研究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1.
通常,安装Windows只需键入Setup后按回车即可。殊不知Setup后面还可以跟不少参数,灵活运用,加快安装速度。/t:d:empd:emp为Windows98安装过程中生成的临时文件的存放路径。请把临时路径指到非安装盘,这样不仅使安装速度更快,还使得安装盘的文件碎片大大减少,安装完后不需要再作磁盘整理。/is安装前不用Scandisk扫描硬盘。在新硬盘或刚格式化过的硬盘上可用此参数。/ie不创建应急软盘。/iv跳过Windows98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公告(介绍Windows98新特性的文字和图文),以节省安装时间。/im跳过内存的检查。新机器不要采用此参数,不然Windows98会…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片城郊上空出现一个披着白色衣衫、伸着白骨爪牙、张着血盆大口的"幽灵",沿着四周的街道一圈又一圈地盘旋,并播放着《天空中的幽灵骑士》这首贴切的背景音乐,实在不得不令路人毛骨悚然。不过走近会发现,原来这是一架由道具打造出来的幽灵模样的无人机。其实,这个恐怖的"空中幽灵"是一个网名为"AZ Chopper Cam"的无人机爱好者的杰作,飞行过程已被录制下来。"幽灵无人机"于2015年10月15日上传  相似文献   

13.
在将原有的过时机器进行升级以后,马上又有一个新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存储在原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如何实现数据迁移,使其在新系统中也能正常使用? 导出导入许多软件对于系统数据的保存提供了专门的导出导入设定,采用软件自带的该项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数据的迁移。通讯簿的备份操作以Outlook Express为例,依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信息存在论学说不仅改变了“存在”的内涵与界限,也为从哲学抽象的层面探讨原本虚无缥缈的“非存在”世界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信息存在论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拓展和深化的方面:(1)现有信息存在论对存在领域的划分基本上是静态、孤立的,并没有在存在论层面上体现出演化思想;(2)信息的定义仅仅揭示出信息与物质的关系,而没有体现出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非存在”的关系;(3)“非存在”作为与“存在”概念相对应的范畴,也应该成为存在论的重点讨论对象;(4)存在论的基础不应该只局限于“存在”(物质与信息)的划分与相互作用,应该扩展到整个世界,应该是“存在”与“非存在”相互转化、演化的思想;(5)存在领域的划分应该理解为存在领域的多个方面,“非存在”与“存在”、物质与信息它们本是由指向性联系着的一个多方面的整体。信息演化存在论则可以为解决如上一些问题提供某种建设性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术语翻译是概念的跨文化对应所衍生的术语跨文化对应。术语翻译的困难通常存在于两个环节:(1)跨文化系统的形式对象客体/概念之间的对等,(2)(重)新定义的概念与(新造)术语之间的对应。基于术语翻译的三类情况(对原有概念所对应术语的翻译、对衍生概念所对应术语的翻译、对新生概念所对应术语的翻译),以家族相似概念为支点,分析梳理了其中“形象理据性”的困难,然后以术语翻译的两种型式(“概念对等+术语对应”和“概念引介+术语定名”)为框架,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硬盘是经常使用的部件,只要电脑一启动,就会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因此硬盘的优化是很重要的。下面是硬盘优化的八条秘诀,如果你能付诸实施,就能把硬盘调理到最佳状态,从而大幅提升系统性能。一、打开DMA传输模式 DMA是快速的传输模式,开启后能增加硬盘或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运用科学来探究未知并解释一切,蔚然成风。物理主义被认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物理主义者们普遍相信科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是完备的(完备性),但是直觉上,我们觉得心灵是主观的(主观性),而科学手段只适用于研究客观的对象,因而心灵无法获得科学解释。如果科学无法解释心灵,那么科学知识就是不完备的,物理主义因而也就是错误的。对此,两类常见的物理主义回应是:激进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非兼容论)和保守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兼容论)。当然,物理主义者也可以通过放弃完备性来为自身立场辩护,但这是一种过于冒险的做法,因为很可能直接导致物理主义的失败。本文建议一个更为稳妥的做法:在坚持完备性的前提下,澄清有关主观性的一个误解,从而继续为保守主义做辩护。我将论证,一旦澄清了这个误解,那么就不但可以继续推进保守主义方案,而且有望为我们开启一个理解心灵的新视角:心灵既不是主观的(subjective),又不是客观的(objective),也不是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而是非主观的(non-subjective)。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并公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野蛮轰炸,造成舍毁人亡,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就很难保证和平的经济建设。因此想起对军事信息方面一些待探讨商榷的术语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展开这一领域定名工作的研讨。1.国防信息基础结构或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efenc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DII)英文的infrastructure一词原本有两个意思,一是基本结构(basic framework),另一为基础(fundation)。因此国内出现了两种译名,通常是对于那些正在探讨规划的东西,称为基础结构,对于已经建成的东西,则称为基础设施,而且这两个名称常常是混用的。可能一个原因是,无论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或是国防信息基础结构,其中包含一些如法规、标准及人员培训等要素在里面,这些要素在通常的意义下是不算作设施的,故对于这个术语,有待探讨定名。2.指挥自动化系统还是自动化指挥系统(Automated command system)指挥自动化对应的英文是command automation。相应的系统,英文叫automated command system。国内有两种叫法,一种叫指挥自动化系统,一种叫自动化指挥系统。我认为命名为自动化指挥系统比较合适。理由是自动化在英文里有两个字,一个是automatic,一个是automate,后者automate是“使之自动”的意思,因此automated command system是使指挥系统自动化的意思。因为在没有自动化指挥系统之前,人们已经有了一个人工的指挥系统(manual command system),现在的新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含义是“使之自动化的指挥系统”。这个术语亦值得进一步探讨。3.信息战争(information war)、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和信息作战(information operations)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当前及21世纪的战争是核威慑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江泽民主席亦有同样的论述。信息化战争是和国际上信息战争(information war)是一致的,国外把海湾战争称为第一次信息战争,这和“信息化社会”和“信息社会(information age)”同义相一致。信息战争中包括多种战争样式(war form),其中包括一种新的战争样式,就是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战争(war)”和“战(warfare)”是有区别的:战争是整个冲突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与和平相对立。战是指各种战争样式(有时亦称作战样式),如空战、陆战、海战、坦克战、心理战、空地一体战等。信息战和信息作战(information operations)也是有区别的:信息战的目标是夺取信息优势并最终希望达到掌握信息控制权。所谓制信息权,就是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利用其信息及信息系统在冲突中取胜并压制对方的信息与信息系统。信息作战则是指在信息战的过程中,为增强和保护己方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采取的连续性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夺取各种军事行动中的优势,包括对敌人信息和决策能力的利用和阻止。简言之,信息作战是信息战中所采取的连续性军事行动。查operation一词,对应中文为运作,操作,operations则对应于作战。鉴于信息作战的范围已不限于战争时期,因此有些专家认为,information operations可译为信息行动,故这一术语亦值得研讨。军事信息中的一些新术语,最初源于国外,因此我们在定名的时候,考虑到与国际接轨,必须在内涵与外延方面与国际上一致。 * 陈太一院士是全国名词委信息科技新词审定组组长;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目前正发生重大转变,这个转变可以从信息哲学角度给予阐明。传统的印刷物书面语言创造了一个“象征的一般化交往媒介”对象世界,传统的工程伦理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媒介创造了一个以个性为特征的对象世界,它是当今工程伦理的基础。信息哲学认为这是一个信息量不断增加的进程,而任何信息量的增加都意味着伦理上善的意义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名词与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1965年由美国学者W.L.Garrison首先提出。在我国曾被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还有一些类似的名称,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理论研究和方法探索的规范名词,而其他名称则用于倾向应用目的的具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学新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他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②以地学研究和空间决策为目的,以空间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空间信息;③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持使GIS得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特定的专门目的服务,如森林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农作物估产信息系统、草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等。2.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为目标,可以有不同规模的、按自然分区或行政分区的(如国家级、地区或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如加拿大国家信息系统、美国圣地亚哥县信息系统、我国黄河流域信息系统,浙江新登镇地理信息系统等。许多实际的地理信息系统(或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区域性专题信息系统,如北京市水土流失信息系统、海南岛土地评价信息系统、深圳市国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或地理信息系统外壳(GIS TOOL):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一组具有图形图象数字化、存贮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又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或开发平台。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层次高、工作量大,重复编制复杂的底层基础软件浪费巨大。因此,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作为开发平台,加入与具体任务有关的空间数据,并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所需的业务应用软件,是建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捷径。在通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支持下建立实用信息系统,可以节省软件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系统建立周期,提高系统技术水平,使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易于推广,也使广大地学工作者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高层次的应用模型开发上,这种工作方法正普遍地被接受。目前GIS商品软件大多即为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在国际上,GIS商品软件已形成产业。在我国,由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北京大学的CITYSTAR(城市之星)、中国地质大学的NAPGIS、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GEOSTAR等GIS基础软件产品已初具商品化规模。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1.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包括四个部分:①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②数据输入设备:如图形数字化仪、图象扫描仪、键盘、通讯端口等;③数据存贮设备:软盘、硬盘、磁带、光盘及相应的驱动设备;④数据输出设备:图形/图象显示器、矢量/栅格绘图机、打印机等。2.计算机软件系统①计算机操作系统等;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撑软件。3.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以地球空间位置为参照的有关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等有关方面的数据,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通过模型抽象的实质内容。4.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人是GIS中的重要构成因素。GIS不同于一幅地图,而是一个动态的信息模型。需要人来进行系统组织管理、维护更新、扩充完善、应用开发,并灵活采用空间分析模型提取有关信息为研究与决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外观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空间信息模型: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地理系统从功能上进行模拟,信息的流动以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变换来仿真,人们可以在GIS支持下提取地理系统的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也可以快速地模拟空间过程的演变或思维过程的结果,取得空间预测或“实验”的结果,选择优化方案,尽可能避免错误的决策带来的损失。地理信息系统将定量分析与空间思维融于一体,被喻为新一代描述世界的语言与分析的工具,在资源调查、区域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农业区划、国土规划、灾害防治、交通规划、商业发展、军事国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相关技术发展与促进下,如与遥感、GPS、VR(虚拟现实)、网络等技术的结合,以及“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观点的提出,GIS将得以全方位发展与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