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基督教在西罗马帝国衰亡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从文化功能看,它使古典文化走向崩溃;从社会功能看,它延缓了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2.
罗马帝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帝国,首都罗马城被称为"永恒之城"。古罗马人创造了灿烂的罗马文化,为后人所仰慕。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盛世,后来,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关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不一而足。后来,一些历史学家通过毒理学、生物统计学、考古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铅中毒有着莫大的关系。1969年,一支考古队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挖掘出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罗马人墓群。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简介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基督教也于1054年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后来,经过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又产生了许多否认教皇权力的新教派,统称为“新教”。天主教有一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对世界天主教会拥有“最高的管理权”。他由世界各地的枢机主教(因穿红衣,故俗称红衣主教)相互选举一人担任,任期终身。  相似文献   

4.
公元五、六世纪,整个欧亚大陆处于一个动荡时期,亚洲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断侵袭当时的文明中心。公元476年,内外交困的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和奴隶、隶农起义的打击下灭亡了。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纷纷建立起蛮族王国,但除了法兰克王国和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以外,所有的“蛮族”王国的寿命都没有延续到八世纪以后。法兰克王国是所有  相似文献   

5.
公元5—7世纪是古典文明世界历史的巨变时代,代表着光辉古典文明的称霸地中海数个世纪的罗马帝国业已成为过去,奴隶制已衰落不堪,“帝国境内弥漫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奴隶、科洛尼(隶农)、城市贫民的起义,军队的反叛,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和密谋充斥着首都和遥远的行省,帝国昔日对外辐射出的光辉也被死亡的阴霾所笼罩”。旧的古典文明世界正向着新的中世纪时代过渡。这种过渡在东、西罗马帝国经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曾经是称霸世界的一大强国,极盛时地跨欧亚非三洲,浩瀚无垠的地中海一度成为它的内海。它的辉煌成了后来欧洲文明的摇篮。可盛极而衰,在其达到巅峰的一百多年以后,偌大的帝国出现了江河日下的迹象:经济每况愈下,财政入不敷出,内外征战频繁,人口锐减,城市残破,国民流离失所。在内忧外患打击下,罗马帝国先是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公元476年,代表罗马帝国主体的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7.
公元 5世纪 ,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封建王国。西欧又退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1 0世纪。 1 0世纪以后 ,封建城市兴起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 ,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越来越占优势 ,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结构与家庭生活的变化 ,其次是人们的婚姻生活与婚姻观念的变化。它充分说明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汉萨同盟的意义,指出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萨同盟是日耳曼人向东扩张和殖民过程中形成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海盗的猖獗等因素是汉萨同盟形成的重要因素。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乃至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摩尔多瓦人的祖先与罗马尼亚人的一样,都是达基亚人。据史料载,达基亚人源于今天的罗马尼亚北部。公元2世纪初该地区被罗马帝国君主图拉真率宰队征服。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直至14世纪上半期,达基亚人逐渐分成三支: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1359年摩尔多瓦人建立了公国,立都雅西。版图最大时北部和东部抵德涅斯特河、南部至黑海、西与特兰西瓦尼亚为邻。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开始侵入。摩尔多瓦人在斯特凡大公领导下英勇抗击,屡创敌军,但终因力单势孤而不敌。1487年,摩尔多瓦沦为土耳其的附庸,到18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域是北方游牧区、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也是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辽西有着上万年的文明起步,辽西地域古廊道实现了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催生了古代文明的产生,以其文明因素的独特性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理是洱海文化区的中心,自古以来都是横断山区南缘走廊的重镇,博南古道上的要冲,华夏西南边陲的名城。  相似文献   

13.
刘伟 《甘肃科技》2008,24(4):31-33
甘肃西秦岭地区地处西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本区已发现的矿床、矿(化)点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是我省重要的找金靶区。本文分析了西秦岭地区金的区域地质成矿条件,该区区域地质背景条件有利,地球化学特征为规模大、强度高、分带明显的强异常区,总结出了找金方向及找矿标志,进而选择了党川—利桥等六个区段为西秦岭地区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诊断模式,分析了Beaufort/Chukchi海的温盐结构.发现在不同深度的海区及不同的海域,温盐结构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浅海区的温盐廓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有深厚的混合层,夏季则明显变薄.混合层深度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变化;在分析的区域中混合层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变浅.夏季浅海区有较大的斜温(盐)层梯度,其强度自东向西变弱.深海区的温盐廓线也有季节变化,但主要发生在浅水层,且不如浅海区明显,夏季温(盐)度廓线第一斜温(盐)层的梯度比第二斜温(盐)层的大,但比浅海区的强度要弱  相似文献   

15.
论哈尼文化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区。文化区是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哈尼族由于其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哈尼语言,生活地域,经济生活和民族心理素质而形成了具有哈尼族特色伯哈尼文化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6—2010年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转移数据,运用入境游客转移态模型与矩阵,对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散空间转移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部各省区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旅游流扩散的重要"二次目的地"与集聚的重要"二次客源地",入境旅游流存在"东—西"阶梯式递进演化规律;(2)西部各省区与中部省区之间也存在"中—西"递进的入境客流集聚与扩散现象,中部部分省区成为入境游客继续西行的"中转站"与"二次集散基点",西部各省区域与中部省区形成典型的"中—西"阶梯式互动现象;(3)西部各省区之间同样存在入境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现象,资源禀赋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是影响游客集散的两大主要因素,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流集聚来源地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们习惯于把从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年时间称为欧洲中世纪。这是一个神学大一统的时代,基督教不仅是欧洲社会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政治领导力量,而且也是统一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命运不仅要取决于基督教会对它的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地被昆虫的多样性特征从而有效防控该地区的鸟类撞机事件,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的4—9月份,对该地区3个样地的地被昆虫进行了连续调查,并利用昆虫群落优势度、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指标对不同区域的地被昆虫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这一特定生境共采集到9目22科的昆虫种群,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蜻蜓目等为优势类群;(2)在紧邻机场边界且靠近农田与村庄的六号泵站附近和有丰富水源的西跑道南航向地被区,昆虫多样性指数高于周围有建筑群和垃圾堆放的七号泵站附近地被区,七号泵站附近地被区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西跑道南航向地被区次之,六号泵站附近地被区最低;(3)各生境区域昆虫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优势度指数特征排列顺序为:六号泵站附近地被区七号泵站附近地被区西跑道南航向地被区;(4)3种生境中的昆虫相似性系数都较高,反映出各生境类型中昆虫栖息地空间的异质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试析公元前3─2世纪罗马对外扩张的政治经济动因汪诗明世界古代史上最有影响的帝国之一──西罗马帝国,是在前后不足二百年的时间内形成的。促使帝国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政治和经济因素。世界帝国是罗马对外扩张的政治目标,经济利益则是对外征战的动力。一....  相似文献   

20.
沟西—西官庄铁矿床位于苍山县沟西铁矿区,鲁西隆起区南缘尼山—白彦断块凸起与陶枣断陷盆地之间,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为全隐伏矿床。岩性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局部夹磁铁石英角闪岩、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角闪片岩等。矿石为低品位的贫铁矿,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通过对苍山县沟西—西官庄铁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对进一步寻找沉积变质铁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