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99个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定量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0%.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云香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黑云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0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69.24%.  相似文献   

3.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忍冬藤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忍冬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1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5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48.39%.  相似文献   

4.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5.
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乙醚萃取浓缩、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共鉴定出21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18%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16.30%),另外有五个化合物含量超过4%.本方法快速方便,重现性好,适用于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方法提取铁牛七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SD)和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UESD)从铁牛七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SD法共分离出69个色谱峰,鉴定出63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77.89%,主要是十六酸(9.09%)和6-氧杂-硫代-辛烯酸(7.85%)等;UESD法共分离出75个色谱峰,鉴定出68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88.69%,主要是十六酸(24.69%)和亚油酸(7.31%)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挥发油主要共有成分为有机酸和烷烃类化合物,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UESD法提取时间短,得率高,且有机酸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山参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分离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测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87个峰中鉴定出35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1.6%.主要成分为:丁二醇,3-呋喃甲醇,3,4-二甲氧基甲苯,3-甲氧基-4-丙氧基苯甲醛,十三酸,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硝基苯甲酸,1-十三碳烯,1-十七碳炔。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陕西产白玉兰花蕾的挥发油,挥发油收率1.44%.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69个色谱峰,鉴定出4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桉叶油素、松油醇、苯乙醇、桧烯、樟脑等,占总峰面积的90.9%.  相似文献   

9.
竹叶椒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竹叶椒挥发油成分。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竹叶椒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37个组分,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苧烯21.7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鉴定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叶鹅掌柴叶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得油率大约为0.1%,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它们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成分峰面积的97.5%。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蒈烯、莰烯、蒎烯、石竹稀等萜烯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研究结果为樟叶鹅掌柴叶合理使用、开发新的精油品种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油水分离得到的直接精油和用石油醚对水相进行萃取得到的萃取精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直接精油共分离出42个峰,其中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占直接精油总量的99.54%;萃取精油共分离出37个峰,其中鉴定了33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精油总量的91.82%;2种精油成分部分相同,相同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0.00%;共鉴定了57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57%.  相似文献   

12.
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贵州产山蜡梅不同部位(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蜡梅根、茎、叶、果皮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鉴定各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从山蜡梅根、叶、茎和果皮中共分离鉴定了76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8个,分别占各器官挥发油总量的43.08%,7.87%,57.55%,66.72%.根中挥发油以桉树脑、4-萜品烯、芳樟丙酸为主;叶中挥发油以榄香脑和β-桉叶油醇为主;茎中挥发油以龙脑、α-杜松醇、桉树脑为主;而果皮中挥发油则以石竹烯氧化物和葎草烯氧化物为主.贵州产山蜡梅果皮和茎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与根、叶中挥发油组成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山蜡梅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松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甘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豆蔻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鉴定得到4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  相似文献   

15.
缬草标本及实验材料,采自贵州梵净山金顶(约2494米高处),经贵州省植物园鉴定为Va eriana officinalis L.。取其根经蒸馏得淡黄色液体总油,含量为2.80%。经分析主要成分有柏木醇等7种。其油在医药上具有镇静,止咳,降压和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香料物质。  相似文献   

16.
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桠柑皮中的香精油,并对桠柑皮精油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精油于208nm处吸光值的测定,研究光照、温度变化及不同金属离子对桠柑精油稳定性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显示,光照、温度均影响精油的稳定性,Na+、Al抖在低浓度范围内对精油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Fe3+对槛柑精油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玫瑰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运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份,并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抗茵活性测试.结果:通过GC-Ms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且抑茵实验表明8种菌株为敏感菌株.结论:该研究为玫瑰茄的进一步应用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金花茶叶子为研究对象,用精油得油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研究金花茶叶子精油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精油的工艺条件,考虑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工艺水平,筛选出得油率高的精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得油率相对其他两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19.
四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琰  陈训 《贵州科学》2006,24(2):20-23
本文采用硫氰酸铁法,以没食子酸丙脂为对照,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生姜、木姜子、桔皮挥发油对黄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花生仁油等食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新鲜佛手和干佛手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新鲜佛手挥发油的得率为16.2 mL/kg,鉴定出34个组分,主成分为丁二醇,占16.28%;干佛手挥发油的得率为9.6 mL/kg,分2个不同时段用不同的条件萃取,第1个时段鉴定出51个组分,第2个时段鉴定出40个组分,干佛手挥发油的主成分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占19.49%.而且,干佛手第2个时段的挥发油中含有较多的中长链脂肪酸,总量达26.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