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汊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起一种适合于分汉河道模拟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以南京八卦洲汉道段为例,进行了水面线、断面流速分布和分流比的验证计算,验证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对顺直微弯型分汊河道的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构建了分汊河道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探究了在不同汊道宽度比和上游来流量条件下,水流在分汊河道沿程不同断面的紊动能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面上,水流紊动最为剧烈的区域发生在支汊进口段凹岸的回流区与凸岸的高流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表、中、底3层的高紊动区的强度和范围以中层为...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分汊河道演变机理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宜昌-湖口河段分汊河型分布广泛,涵盖了顺直分汊、微弯分汊及鹅头型分汊3种类型.本文依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大量原型观测资料,总结归纳了长江中游各分汊河段的演变特征及其内在机理,并初步预测了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沙量大幅减少,同时局部河床边界条件发生变化,长江中游分汊河段普遍出现支汊冲刷发展、中低滩冲刷变形、高滩滩缘崩退等演变现象.伴随着三峡水库调度方式的不断优化,加之河床冲刷下造床质输移水平的沿程恢复,以及大量航道整治工程的作用,城陵矶以下分汊河段稳定性将优于荆江河段.  相似文献   

4.
近底水流结构是影响泥沙起动、床面变形以及航道整治建筑物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以长江中游武汉天兴洲段这一典型分汊河道为原型,开展物理概化模型试验,通过对比纵横向测点的流速差异,分析分汊河道近底流速分布特性以及近底水流脉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床地形对近底水流时均流速有一定的影响,分流区内时均流速沿横向分布较为均匀,而汊道段时...  相似文献   

5.
分汊河道分沙的三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汊道口门处水流结构对悬移质分沙的影响,采用带旋流修正的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分汊河道分流口门处的三维水流结构进行精确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可考虑相间滑移的混相流模型对不同形态分汊河道的悬移质分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了分汊口门处表底层水流的差异及横向环流的存在等现象,与前人的实验值吻合良好。计算结果表明,分汊口门处的环流强弱和悬移质垂线分布是影响汊道分沙比与分流比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宽浅河道水流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层积分降维数值解法的三维浅水紊流数值模型。通过对弯道水流的验证计算,其计算成果和试验值能较好地吻合。笔者等建立的数学摸型特别适合用来解决宽浅河道及河口水流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维浅水水流的一种新型三角形网格FVM计算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三角形网格良好的边界拟合性能与有限体积法守恒性质好、求解速度快的优点相结合,构造了适用于三角形网格的有限体积计算模式,模式以交替方向隐式(ADI)求解.采用长江三峡工程河段水流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将实测值与计算值作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数值模拟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通用商业软件以及自编程序进行计算是目前主要的两种数值模拟方法。针对长江上游微弯河段河道特性,对丰都刀鞘溪河段进行数值模拟,复演河段的水位与流动情况。通过对比发现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偏差很小,河道流动情况与实测流动情况大致相同,达到了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较好地模拟了复杂的河道流动情况。计算成果可用于长江上游通航、行洪论证以及航道整治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砂深度对分汊河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天兴洲河段为例,应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采用实测水沙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了不同流量级下采砂深度不同分流比、水位和流速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选取2004年作为典型水沙年,对采砂后河段冲淤变化及采砂区内泥沙回淤率进行预测.模型成果可为本河段采砂的可行性和采砂规模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汊道水沙特性,在对长江八卦洲汊道现有整治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汊道整治工程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整治方案及整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卦洲汊道采用洲头鱼嘴向上游延伸整治工程,是有效实现汊道分流稳定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区河流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泥沙交换原理,建立了河道非均匀沙悬移质水流挟沙力及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模式,将非均匀沙推移质与床沙的交换形式概化为单向淤积、单向冲刷及淤粗冲细3种基本形式,并建立了每种交换形式下的非均匀沙推移质有效输沙率的计算公式.针对天然河道边界复杂及天然河道长宽尺寸一般相差悬殊的特点,本文采用正交贴体网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正交曲线贴体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全沙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拟合坐标系下的水沙基本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在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欠松弛技术和逐线迭代法.在北盘江坝油滩河道中对水位、水流流速以及河床冲淤等进行了验证计算及分析.数值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正确地模拟山区河流复杂的水流以及河床的冲刷、淤积过程。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南港泥沙运动的水动力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流体运动最小阻力原理导出了分流角发育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在弓形断面假定条件下,对不同宽度比时的分流作了计算,得出了与实测值相一致的结果;同时还定时地证明了长沙南北港、南北槽分流角发育由小到大,直至极限而消亡的规律,分汊水槽试验表明推移质大多偏向支汊,原因是在分流口支汊一侧由于边界层脱离而“搓”出一个个旋涡以吸引底沙、分析得知,从南港主槽下泄的落潮流,在扩散角增大处,也会产生旋涡并吸引底沙经南槽输移入海。  相似文献   

13.
长江航道建设新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游水电工程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为改善下游通航条件、提高航道等级和尺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对长江航道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电开发带来的航道整治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航道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河弯流路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小方差理论,对正弦派生曲线与河势流路的自然演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弦派生曲线基本可以反映天然河道自由发展河弯的河势变化形态,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模范河段”河弯布局与正弦派生曲线符合良好.在统计回归“模范河段”河弯布局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正弦派生曲线中相关参数的表达式,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床演变自然规律的河弯流路基本方程.利用该方程检验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未完善的柳园口至府君寺河段河道整治规划流路的可行性,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江中游的实际特点,选择汊点分组解法求解河网矩阵方程,克服大型复杂区域内模型计算速度和整体性之间的矛盾。选择水文学-水力学模拟技术相耦合的集成措施,解决洪水调度中下边界难以确定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洪水调度数学模型。模型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洪水调度模拟效果,能够根据调度原则,给出任意位置水位流量、蓄洪区进出洪量等详细信息,为防洪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蜿蜒河道的水流计算模拟中,提出了以水深为权重的质量集中有限元方法,改进了河床横断面高程变化剧烈的不稳定计算模式.以此方法建立了二维蜿蜒河道水流数学模型,模拟了飞云江中下游河道枯、丰水期大、中、小潮的流动形态,与实测水位、流速和流向资料相比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江重庆河段复杂的水沙运动特点和地形条件,考虑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重庆河段的水流运动和泥沙冲淤进行了模拟.模型中针对长江河道的实际情况,采用李义天提出的分组挟沙力级配计算方法以及床沙质范围界定方法,对现有三峡库区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利用重庆河段原型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沿程水位、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冲淤变化与资料符合较好,此模型可以用于重庆河道的水沙变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长江重庆河段复杂的水沙运动特点和地形条件,考虑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重庆河段的水流运动和泥沙冲淤进行了模拟。模型中针对长江河道的实际情况,采用李义天提出的分组挟沙力级配计算方法以及床沙质范围界定方法,对现有三峡库区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利用重庆河段原型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沿程水位、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冲淤变化与资料符合较好,此模型可以用于重庆河道的水沙变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典型区域森林土壤结构体形成和稳定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土壤结构对于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上游亚高山天然林、丘陵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取样分析土壤团聚体数量组成及相关性质,运用相关分析明确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主要稳定因子,提出了临时性团聚体、亚稳态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中游龙潼河段一维悬移质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中游龙潼河段的一维悬移质泥沙数学模型。利用十年实测水沙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实测冲淤量与计算值基本相符。本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减水减沙情况下的泥沙冲淤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