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场与温度徐变应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百色碾压混凝土坝的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对该坝施工期和运行期温度场、温度徐变应力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混凝土热力学参数随龄期变化、坝体分层浇筑过程及自重、水压力对温度应力的影响。仿真结果给出了温度场、温度应力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温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夕昌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内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对该坝进行了施工及运行期的参数化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8.9 cm和36.6 cm,发生于标准断面约1/2处;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侧坝体产生的水平位移,由于水压力的平推作用差别较大;竣工期坝体标准断面第一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1.46 MPa和1.56 MPa,第三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0.51 MPa和0.62 MPa。仿真结果基本符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及运行期的应力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高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碾压混凝土坝薄层浇筑、快速施工的特点,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计算程序,对高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计算;揭示了不同横缝间距的坝体施工期温度场、温度应力和坝体最大温降应力的变化规律。该项研究对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整体碾压混凝土拱坝工艺及温度场仿真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了整体碾压混凝土(RCC)拱坝的可行施工工艺,提供了混凝土坝施工期到运行期温度场的仿真计算方法和温度信息处理方法。利用我国某碾压混凝土坝的现场实测结果,对温度计算值及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良好。数值计算用来预测我国拟建的某碾压混凝土拱坝从施工开始到长时间运行的仿真温度变化。仿真计算表明工艺对施工期温度变化影响大,对由施工末期到运行期温降值也影响较大。根据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选择了碾压混凝土拱坝合理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含灌浆横缝碾压混凝土拱坝仿真应力和双轴强度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施工过程逐层浇注混凝土,自重和温度荷载同时加载,都存在徐变效应。作者提 供了累计温度和自重的徐变应力计算方法和程序,结合碾压混凝土(RCC)拱坝工程提供了施工 期仿真应力特点。用简化弹性应力计算施工末期坝体温度下降到运行期坝体稳定变温场受河 床及两岸基础和自身相对变形的约束应力,并和水压应力叠加取得运行期碾压混凝土拱坝仿 真应力,施工期和运行期仿真应力形成最终组合应力。文中提供的混凝土双轴强度判别为应用 仿真应力进行设计提供了条件,仿真计算为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21坝段坝体及引水道组合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施工期及运行期4种工况下坝体的应力变形情况,重点了解了引水道沿水流方向8个剖面的环向应力、闸门槽周边正应力及坝内3个廊道周边环向应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文中给出了一些建议,为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地区高温季节持续较长,碾压混凝土坝面临施工期温度裂缝的威胁.基于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开裂机理,结合某大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强约束区高温季节的施工,采用有限元仿真算法模拟了不同昼夜温差条件下的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发展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对表面保温和水管冷却过程中的具体参数进行优化,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三峡工程温度控制的科技水平,三峡总公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了“三峡二期工程大坝温控仿真反馈分析系统”,提出了一整套先进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可模拟混凝土坝施工过程、计算大坝施工期与运行期不稳定温度场与徐变应力场的仿真程序系统。为工程提供一套功能完备、使用方便的温控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分析大坝的温度与应力分布状态,为温控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某碾压混凝土溢流坝段温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传导理论、弹性理论和温度场、温度徐变应力场有限元计算方法,模拟碾压混凝土溢流坝施工过程、混凝土分区、外界气温、温控措施等,仿真计算了坝体基础强约束区、弱约束区、非约束区、间歇面影响区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任意时刻的温度和温度应力变化过程及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方便施工、节省工程投资的温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三峡右岸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温度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碾压混凝土围堰的施工特点,用瞬态热传导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三峡右岸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期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的热学参数及边界条件随龄期变化及分层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围堰在整个施工期及运行期温度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一些有益的结论,并为控制温度应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胶凝面板堆石坝在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工作性态,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不同胶凝含量下坝体的应力变形进行试验研究,同时与非线形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坝体材料中胶凝含量的增加,坝体沉降和面板挠度在竣工期和蓄水期明显减小,改善了面板的受力条件,可保证防渗体系的正常工作;胶凝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坝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设计时坝坡可明显放陡,坝体断面显著缩小,大大节省了筑坝堆石料,并能保证大坝在应力变形和稳定性方面的安全可靠性;离心试验得到的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坝体应力、位移,面板法向位移与数值计算结果规律基本一致,可为胶凝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大坝垫层一般坐落在基岩上,且长厚比很大,施工期开裂很常见.针对单个浇筑块长度40m、层厚2.0m的重力坝垫层混凝土的施工期开裂现象,采用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仿真计算方法,考虑水管冷却和表面保温措施,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两个缺陷槽之间的垫层厚度最薄,并受到薄层长间歇、基岩约束大、廊道附近应力集中、局部表面流水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廊道附近垫层易裂.  相似文献   

13.
万月波 《江西科学》2012,30(3):386-389
主要阐述了潘桥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方案的选择,混凝土防渗墙和帷幕灌浆的主要设计参数,施工程序与方法,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以及工程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坝空间位移场的确定性模型反演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用空间位移场的确定性模型,反演混凝土坝坝体的弹性模量,以及坝基和库区的变形模量,用多测点的原位观测资料,真实地推求影响坝体运行的重要参数,并用于评判大坝的工作性态、反馈设计和施工。该方法用于某重力拱坝,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中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震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中,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面板和结构缝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大坝发生了整体变形.根据这些震害现象,结合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成果,从坝坡破坏性态、坝顶加速度反应、面板应力与变形、大坝的地震变形和面板缝的破坏形式几方面讨论了面板堆石坝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的着力点和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在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中,高面板堆石坝上部面板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高应力区是着重点之一;应该考虑坝体地震永久变形对面板附加应力的影响;应特别注意坝顶区堆石体的稳定,建议选择钉结护面板加固方案,从而提高地震时坝顶区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碾压砼筑坝近年来已有了很大发展,但其防渗结构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各类碾压砼压砼坝防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有着论述了沥青混合料防渗结构在砼坝中的应用。工程实践证明,沥青混合料防渗结构具有防渗效果好,适应变形能力强,施工速度快,与碾压砼施工干扰小等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防渗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7.
Intelligent compaction theory of high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cept and realization process of intelligent compa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were 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feedback control. Based on the real-time analysis of the compaction index,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dam compactness was established and a real-time estimation method of compaction quality for the entire work area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was proposed finally. The adaptive adjustment of the rolling process parameters was achieved, with the speed, the exciting force, the roller pass and the compaction thickness meeting the standards during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s a result, the compaction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What's more,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