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石油馏份临界温度的测定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测大庆、胜利、羊三木、任丘和孤岛五种原油的58个宽、窄馏份油临界温度(用经标定的自制密封管法测定)和馏程、标准密度、运动粘度、折射率、苯胺点等性质的基础上,将临界温度与各种物性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关联。经多次探索,提出三个计算国产石油直馏馏份油临界温度的关联式,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1.22%和1.57%。关联式所用参数为直馏馏份油的密度和平均沸点或密度和运动粘度,这些参数易于得到,形式也较简单,可供炼油和石油化工工艺计算使用。本文用实测数据考察了六种求定石油馏份临界温度的常用关联式和图表对国产石油直馏馏份油的适用性,发现其中以Roess关联式和Mobil-Oil-Tc图的准确性最好,相对偏差分别为1.40%和1.26%。Maxwell关联式则完全不适用于国产石油馏份。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行石油馏份高温高压汽-液平衡的计算,我们曾考察了常用的两类汽-液平衡模型;一类是混合模型中的Chao-Seader模型和Grayson-Streed关联;第二类是同时适用于汽-液相的状态方程中的BWRS方程,其结果见石油馏份汽-液平衡的考察(一)和(二)。 本文主要考察属于第二类的SRK状态方程对石油馏份高温高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  相似文献   

3.
一种脱除石油馏份中硫化物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uSO_4·xHCl加到石油馏份中,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接触,油中的各类硫化物与CuSO_4·xHCl形成不溶于油的络合物而除去。对各类硫化物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醚与CuSO_4·xHCl的络合效果最好。因此,该方法最适用于含硫醚的石油馏份的脱硫。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定了大庆、胜利、任丘、大港、孤岛和羊三木等六种原油174个宽、窄馏份油的平均分子量、中沸点、密度、运动粘度等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预测我国石油直馏馏份油平均分子量的四种关联式,并用国内13种原油330组实验数据或10种原油122组实验数据,对相应关联式进行考核,平均相对误差为4.40—6.21%。各关联式形式简单、参数易得、准确性较好。同时用本工作实验数据和国内实验数据,考察了国外常用的计算石油馏份平均分子量的关联式和图表对我国石油馏份的适用性,其平均误差均大于8%。  相似文献   

5.
作者初步研究了将样条函数引用于逼近石油馏份,即所谓由“连续”组份构成的“复杂”物系。提出了基于样条函数技术对石油馏份所作的若干种典型汽液平衡计算步骤,并给出了令人满意的数值计算结果。本文的研究展现了开发一套新的处理石油馏份的计算方法的可能性,它们将特别有利于现代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行石油馏份的高压高温汽-液平衡计算,我们对两种类型的汽-液平衡模型作了考察。其一是所谓的混合模型(mixed-model tyPe correlation)—Chao—Seader(C—S)模型以及由它所衍生的Grayson-Streed(G—S)关联,它们的应用及分析载在我们前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定了大庆、胜利、任丘、大港、孤岛、羊三木等六种原油174个宽、窄馏份的密度、中沸点、苯胺点、折射率等性质,在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一个以中沸点和密度为参数的预测石油馏份苯胺点的关联式,并用国内16种原油417组实验数据进行考核,其平均误差为4.37%。同时提出三个以密度、中沸点或特性因数为参数的计算石油馏份折射率的关联式,并用国内13种原油659组实验数据检验,其平均误差均<0.19%。各关联式形式简单,参数易得,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Maple平台上先利用Virial方程计算甲醇一水二元体系的汽相逸度系数;然后分别用Margules方程、VanLaar方程、Wilson方程、NRTL方程以及UNIFAC模型计算该体系的液相活度系数。对运用该软件计算所得的汽液平衡常数(K)与实验测定值进行比较后发现,利用不同活度系数方程计算所得结果差异不大;使用该软件能提高计算精度与准确性;建立该软件的运算程序后可用于有关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9.
进行动态汽-液平衡试验,在压强为0.493~1.474MPa下,测定了我国三种主要原油的直馏汽油,煤油馏分的一百多个窄馏分的相平衡常数。考察了Soave方程、SHBWR方程及G-S关联、C-S关联等汽-液平衡模型,对我国主要原油馏分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oave方程,C-S关联能较成功地描述汽-液平衡关系,可用于我国馏分油的汽-液平衡计算。两模型温度预测的绝对平均误差为6.8℃,平衡常数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39%和4.77%。G-S关联对非含氢馏分油预测精度较C-S关联差,如果以SRK方程代替RK方程计算汽相逸度系数,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未提高。SHBWR方程对温度的预测较差,对平衡常数的预测尚可,交互作用因子的引入对此方程预测精度的提高并无显著效果。采用Roess式计算临界温度,Soave式计算蒸汽压参数,Lee-Kessler式计算临界压力及偏心因子,其预测温度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0.
以中原原油常压馏分油为原料,在0.493~1.474MPa压力下,测定了116个窄馏分相平衡常数。考察了Soave(SRK)方程、Grayson-Streed(G-S)关联和GS-SRK关联三个汽液平衡模型,对中原常压馏分油加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oave方程预测结果最好,其对平衡常数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0.2%,对温度预测绝对平均相对误差为4.7℃。  相似文献   

11.
介绍NS导向提馏塔板在利津石油化工厂30万t/a常压塔上的工业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NS导向提馏塔板是适合提馏(汽提)段操作的新型高效提馏专用塔板,能够有效降低塔底残液中轻组分含量,减少蒸汽或再沸汽用量,降低能耗,从而解决了板式塔或填料塔提馏段效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炼油厂中选择不同的石油馏份,考察其作为稀释剂用于铜萃取工艺的可能性.测定了所选稀释剂的一些基本性能,包括稀释剂的密度、粘度、闪点等.并用各种不同的自选石油馏份分别与国际上最常用的两种铜萃取剂即Zeneca公司的M5640和Henkel公司的Lix984配成萃铜有机相,测绘了不同体系的萃取等温线,考察了各体系的铜萃取饱和容量、平衡pH、铜铁选择性,并与国际上通用的铜萃取用稀释剂Escaid100配制的铜萃取体系的性能比较,证明自选的一部分石油馏份在性能上达到或接近Escaid100的性能,可考虑用作铜萃取稀释剂.  相似文献   

13.
在连续流动加氢装置上,用铂催化剂对孤岛原油航煤中芳烃进行加氢试验,在恒定压力(4.0MPa)和氢油比(1000:1)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芳烃加氢的影响,得出了关于孤岛航煤加氢反应的动力学规律,用简化假设的假一级可逆自阻反应动力学方程处理选定条件下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吻合较好。文中还研究了用孤岛原油航煤馏份二段加氢制取大比重喷气燃料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国产石油的12种物性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先后测定国产大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羊三木,孤岛等7种原油和部分原油的7种二次加工油的汽-液平衡常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比容,表面张力,分子量,沸点,密度,运动粘度,折射率,苯胺点和蒸馏曲线换算等12种物性共3270组数据,提出准确性好,计算简便的12种物性的经验关联式34个(类)。同时考察10种物性37常用计算方法对国产油的适用性,并探索确定…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为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贯彻开门办学、开门办科研,发展我国石油化学工业服务,我们在76年2月份配合山东潍坊石油化工厂管式裂解炉试车,与潍坊石油化工厂、山东省化学石油研究所协作,在我院管式炉裂解小试装置上共同进行了山东临×直馏汽油(初馏—160℃)的裂解试验。76年5月份又在去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对大庆煤柴油馏份(125℃—335℃)的裂解小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连续热力学方法,对实验测定的甲乙酮、苯-醋、甲苯-蜡、丙酮-调合油,甲乙酮-调合油,苯-调合油,甲苯-调合油7个系统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7.
用改进的Dvorak-Boubllk平衡釜,采用汽相色谱分析、微量蒸馏法和引进汽相色谱模拟实沸点蒸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甲乙酮-蜡,苯-蜡,甲苯-蜡,丙酮-调合油,甲乙酮-调合油,苯-调合油,甲苯-调合油七个系统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应用虚拟组分法,采用Chao-Seader混合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8.
在1.33~101.32 kPa下测定了175个窄馏分油相平衡常数。介绍了测试装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将这类油作为理想体系是不恰当的。以Maxwell-Bonnel图拟合式、对比态Antoine方程及Pitzer-Riedel关联式分别求算饱和蒸汽压P°,并随之用Raoult K值(K=P°/P)计算窄馏分相平衡常数,均未取得满意的结果。提出了两种修正模型,并由实测平衡常数回归修正模型的常效。推荐使用修正的对比态Antoine方程进行低压体系馏分油的汽液平衡计算。该修正模型对温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45℃;平衡常数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32%。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的Dvorak-Boublik平衡釜,采用汽相色谱分析、微量蒸馏法和引进汽相色谱模拟实沸点蒸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甲乙酮-蜡,苯-蜡,甲苯-蜡,丙酮-调合油,甲乙酮-调合油,苯-调合油,甲苯-调合油七个系统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应用虚拟组分法,采用Chao-Seader混合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20.
林洪海 《科技信息》2011,(27):I0387-I0388
根据同宗同源、相似相溶特性,并且为保证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活性物的浓度满足要求,因此选用大庆炼化公司自产的富含芳烃石油馏份油作为原料;利用现有的中试装置;选用气态三氧化硫作为磺化剂,经干燥的工业风稀释后进入膜式磺化反应器。最终生产出的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产品的界面张力≤10-3mN/m,稳定性达到三个月,其它性能指标也均能达到油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