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中华药膳迅速发展,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亟待培训的社会需求,成都大学食品工程系于1990年秋开设了“中华药膳专业”。作为我国中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药膳食疗,正成为国内外食疗工艺研究的热点,成都大学率先创办中华药膳专业已引起海内外各方人士的极大兴趣和热切关注,台湾、香港、日本、美国等地有关院校、研究所及专家、教授纷纷来函联系学习和索购资料、教材。表示支持和关心。为介绍我国第一个培养高层次中药膳技术人才的成都大学中华药膳专业,我刊将陆续发表有关国内外学术理论文章,本期特约成都中华药膳研究会理事长彭铭泉先生“试论中国药膳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项目简介:仨仁堂是成都一家有名的专业药膳餐厅,于1994年在成都望平街开业到1998年,正式成立了仨仁药膳饮食有限公司,到现在专营药膳达13年之久,接待过许许多多的海内外宾客,受到宾客们的认同与好评。仨仁堂药膳餐厅是在经营“药膳鸡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仨仁堂已经从单一的“药膳火锅”走向了多元化的经营,今天不仅经营着“药膳火锅”,还有“药膳中餐”,“药膳小吃”、“药膳粥品”,就药膳品种多达200多个。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4)
所谓药膳,顾名思义是以药为膳食,以膳食为药物,即在食物中加入中药配制而成的、能发挥明显保健和医疗作用的食品。"民以食为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靠着食物作为维持生命之源,与天斗,与地斗,与疾病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就包括了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的一系列以食物和药物相佐的防病治病方法,使健康长寿成为可能。这就是作用独特、功效神奇的中华传统药膳。闪光的中医药学中,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和非常丰富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秦汉以后,随着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药膳也随之发展起来。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收集了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许多品种,如苡  相似文献   

4.
胡旭光  龙晓英  杨全 《广东科技》2010,19(16):31-31
药膳是中医药防治疾病与保健的重要手段,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探讨药膳在治"未病"不同阶段中的作用,对于研究、推广药膳、促进药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完善的、适合对药膳方进行关联规则、配伍规律挖掘等深入研究的数据库是研究药膳方、推广药膳方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在分析了Neo4j图数据库在管理药膳方以及对药膳方进行数据挖掘的优势的基础上,以《中国药膳大辞典》为数据来源,给出了采用Neo4j构建药膳方剂图数据库的详细过程,包括节点的选取、定义,关系的抽取及定义,最后通过查询优化得到了有效的分析数据,为深入研究药膳方提供了数据支持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药膳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独放异彩的一颗璨灿明珠,它把食物和药物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世代炎黄子孙的健康长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1 药膳的由来与发展我国几千年以来一直以“食疗”、“食治”、“食补”称呼,药膳是在80年代,由我国医学界和当代学者提出来的.所谓药膳,即食物和药物经烹调而成的美  相似文献   

7.
药膳是传统中医药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安国地区药膳分类及中药材用料和安国地区主要中药材品种及其代表药膳,得出安国地区药膳配方可分为养生滋补、抗衰延年、防病健身、辅助治疗、护肤美容及保健饮品六大类、共200个品种,且安国地区20种主要中药材均出现在配方中,以祁菊花、祁山药和黄芪为原料的药膳举例多为六种.同时对安国地区药膳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该产业及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福建特色的中医药膳食疗,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中医药膳食疗在教学、科研和临床、科普及研究开发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药膳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药膳食疗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药膳食疗是中医药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是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利用广东饮食文化与中医药资源优势,构建广东药膳食疗服务体系并研究广东药膳食疗服务的对外贸易对策,对于拓展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内容与形式,增加国际竞争力,形成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鑫  朱坚 《科技信息》2011,(30):27-27
药膳在我国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秋冬季节用药膳进补的人近年来也不断增多,几乎已成为现代人的时尚。由于药膳既不同于补药,更不是一般的饮食,因此为切实发挥药膳的康复保健、养生延年、防治疾  相似文献   

11.
药膳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其“寓医于食”,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以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目的,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岭南药膳,是祖国药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含有丰富文化涵义的中国菜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给译者在翻译时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客观上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必然有源语言文化信息丢失的时候,导致文化的不可译。中国菜名相对不可译的原因为:中国人对动物内脏的偏爱、新潮菜名新奇古怪、药膳菜名越来越多等。翻译对策则为:对于含有动物内脏的菜名采用不译的方法;对新奇古怪的新潮菜名采用汉语拼音配图片或英译配图片;药膳菜名中的药膳采用音译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消费者对食疗药膳接受程度,为食疗药膳的普及教育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济南市不同收入人群接受食疗药膳的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消费者对食疗药膳接受程度较好,但食用较少,不同收入人群对食疗药膳的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差别。结论:消费者对食疗药膳的需求较高,收入水平对人们接受食疗药膳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1999,(8)
中国药膳学是与中医学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药食同源",形成于秦汉以后,成熟于唐宋,长盛于明清。20世纪50年代之后因人民生活处于温饱型和"大锅饭"而导致短暂衰落,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又重新发展起来。学术界关于"药食同源"的论证已得到普遍公认。神农尝百草,首先是寻找食物,而不是专一地寻访药物。传统中的神农时代,先民们可能有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查找、体尝活动,从寻找食物中同时发现药物,这符合传统医药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国药膳学后来的发展应该确切地称为"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是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国学文化课程意义重大,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升人文素质,同时也是参与文化旅游事业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忽视国学及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追求短期效益,办学目标定位功利化;课程设置不当,偏重旅游专业技能教育而轻视国学文化教育;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国学人文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因此,高校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国学人文素质培养,应在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课程结构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海峡科学》2009,(5):F0002-F0002,F0003
1923年建立了中华护士会福州分会,1954、1956曾先后在福州、厦门成立了中华护士会福州、厦门分会,并发展了部分会员,设立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专业组,开展了护理专业学术交流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特征表示方法在中医食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中医食疗学利用辩证理论,充分应用药膳的治疗作用,致力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的调和,可以有效达到提高人体健康的目的.基于经典的信息增益和TF-IDF的方法,提出了用改进的信息增益方法来表示症状,进而挖掘症状与药膳类别之间的关系;根据给定的症状集匹配最有可能适用的药膳类别,从而模拟中医食疗的诊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信息增益方法相比信息增益方法和TF-IDF方法,更能有效地表示症状,提高了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崔花善 《科技资讯》2012,(12):217+219-217,2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药膳的关注。本文以生活中常见到的药膳饮料鲜汁的特点,剖析西瓜、苦菜、生姜所含的成分,认知鲜汁的制作、加工等方法及功效。从食品营养学观点探索它的药膳效能,并进行客观合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诊治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以及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协办的2004国际暨第3届全国胰腺癌诊治研讨会于2004年4月1~4在杭州如期举行。本次会议内容涉及到胰腺癌诊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普及食疗知识对于维护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济南市区消费者的食疗知识认知、食疗药膳应用及需求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食疗普及化教育及药膳产品开发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