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北理工离子交换纤维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离子交换纤维技术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突破,填补了此领域内的国内空白。据了解,离子交换纤维产业化项目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和桂林正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攻关的。目前课题组已掌握了这一项目的核心技术,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另外申报的两项发明专利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两个子课题——离子交换纤维制备及在蔗糖糖浆脱色中的应用项目,以及20t/a离子交换纤维生产工艺(中试)技术项目,均已通过广西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其应用研究方面填补国内外空白。该项目已建成20t/a离子交换纤维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采用自行研制的FFA-2型离子交换纤维滤料开发出一种可有效滤除氟化物尘毒和其它酸性气体的新型个体呼吸性防护面具,可有效地用于上述尘毒污染环境中的工人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离子交换纤维型气体净化过滤材料是一类近年来发...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纤维作为新一代高效吸附分离材料,用于环境保护、治理废气、废液和分离纯化回收物质有显著的效果,被国际科学界、产业界称为21世纪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 离子交换纤维(IEP)是一类新型吸附与分离功能纤维材料,它的工业制备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之一。与颗粒状离子交换剂相比,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反离子传质距离短、有效比表面积大,因而在以液膜传质和骨架载体内传质两种主要决定反应速度的过程中,IEF材料均比颗粒状离子交换材料具有明显的反应动力学优势。(2)IEF材料能以纱、线、布、毡等多种织物形式使用,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酸、碱各种极性气体小分子进行有效吸附滤除。从而开创离子交换这一化学吸附分离手段在气相条件下实际应用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离子交换纤维 (IEF)是一类新型吸附与分离功能纤维材料 ,它的工业制备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之一。与颗粒状离子交换剂相比 ,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反离子传质距离短、有效比表面积大 ,因而在以液膜传质和骨架载体内传质两种主要决定反应速度的过程中 ,IEF材料均比颗粒状离子交换材料具有明显的反应动力学优势。 (2 )IEF材料能以纱、线、布、毡等多种织物形式使用 ,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酸、碱各种极性气体小分子进行有效吸附滤除。从而开创离子交换这一化学吸附分离手段在气相条件下实际应用的先…  相似文献   

6.
无溶剂法FFA-2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及对氟化氢的吸附应用研究FFA-2型氟化氢吸附纤维是一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材料,由普通工业合成纤维经多元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接枝改性,再经稳定、清理等工序制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项目在大量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离子交换纤维──一种新的离子交换材料,对毛发水解液脱色的试验,探索在胱氨酸生产过程中提高脱色效果,提高胱氨酸产品纯度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水解液的酸浓度,处理离子交换纤维溶液的酸浓度及洗脱液的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螯合离子交换纤维以其特殊的官能团结构、优良的吸附选择性已成为吸附分离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众多学者对如何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螯合纤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螯合基团的类型分组综述了近年来螯合纤维的制备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的难点,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三甲基氯硅烷(TMCS)在聚丙烯接枝苯乙烯-二乙烯苯(PP-ST-DVB)纤维上的氯甲基化及胺化反应制得一种强碱离子交换纤维新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与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各步产物结构与功能基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重点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甲基化PP-ST-DVB纤维中的氯质量分数达12.62%,经胺化所得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可达2.7mmol/g。这种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的绿色合成工艺具有反应温和及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翁雅彤 《科技信息》2009,(35):371-372
稀土功能材料是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稀土功能材料是落实国家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战略的重要举措。某公司选址在经济开放区内,采用湿法工艺技术分离稀土,可生产6个系列、17个品种,40多个规格,萃取分离总级数310级以上,自身拥有市场份额达4%的企业。通过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理解工程分析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体会工程分析的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盐湖Rb、Cs资源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b、Cs资源的分布和应用,将其提取方法分类为沉淀法、萃取法、溶液离子交换法以及盐-醇-水三元体系相平衡基础理论研究,并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最具发展前景,通过对这2种方法提取Rb、Cs的关键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冠醚、杯冠醚萃取试剂和新颖的多孔离子交换材料的开发将成为未来提取分离Rb、Cs的研究热点,为Rb、Cs资源分离提取的实验研究提供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纤维素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活性炭,活性碳纤维5种固体吸附剂在环保中的应用,特别是新型纤维素离子交换剂,是一种很有发展前任的固体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3.
项目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发展的格局。纳米材料的研发涉及到有机、无机、高分子等各个方面,纳米材料结构功能的复合化已成为其应用研究极具生命力的方向之一;同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纤维,从原料、技术、产品到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传统功能材料已难以满足细旦化功能性化学纤维开发的技术要求,聚丙烯纤维的可染化、功能化、细旦化技术成为聚丙烯纤维新产品开发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饲养的北星二号蚯蚓为材料,通过对14种进口和国产离子交换树脂和 DEAE-纤维素的筛选试验和比较研究,确定了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的较佳工艺:组织匀浆或磷酸缓冲液保温提取→Amberlite IRA 904或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Sephadex G 100或 Sephadtx G 75凝胶层析纯化→真空冷冻干燥得蚯蚓纤溶酶冻干粉。该工艺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中,小工厂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纤维膜的分离机理,应用技术特征,膜素材及国内外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空纤维膜是气膜分离中较为理想的膜素材,进一步解决纤维膜自身存在的透气系数与选择性系数之间的矛盾,研究新型纤维膜和纤维膜的改性,是当前继续开发气膜分离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已揭晓.令人瞩目的材料领域的两项成果"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6年的空缺.此外,"若干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等10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具有抗菌、交换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等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与控制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功能化系列共聚脂和纤维的研究开发"等多项材料相关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以碳酸钙与聚乙烯共混物为原料制备聚乙烯基多孔纤维,并经接枝苯乙烯和氯甲基化、胺化,制备了离子交换纤维.应用静态法对离子交换纤维吸附甘草酸过程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考查了溶液质量浓度和吸附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并用动边界模型描述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从而推出了离子交换纤维交换过程的表观活化能39.84 kJ/mol、反应级数1.804、速率常数9.89×10-5和动力学总方程.  相似文献   

18.
对自制的聚丙烯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去除浓缩苹果汁中总酚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总酚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吸附速度快,约30min基本达到平衡,纤维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7.263mg/g干纤维、吸附在纤维上的总酚可用0.1mol/L的盐酸解吸,解吸率可达93.362%,离子交换纤维解吸三次后对总酚的吸附能力基本与原纤维相同.纤维解析后对果汁中色素的去除能力与原纤维也基本相同.说明该离子交换纤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果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孟春凤  刘雅淑  师一粟 《科技资讯》2014,12(25):111-111
聚合物材料已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尤其是深度处理过程中。本文按照聚合物的使用功能,分别介绍聚合物作为絮凝剂、滤膜、离子交换树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产品类型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聚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红霉素发酵液的脱色性能。考察了接触时间、pH值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比离子交换纤维具有脱色容量高、脱色速度快、再生速度快等优点。环境温度301K时,静态脱色30min可达到平衡,脱色率85.3%,红霉素损失率1.17%;动态脱色可提高红霉素成品的质量又不影响其收率。因此,可以将离子交换纤维应用于红霉素发酵液的脱色领域来提高红霉素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