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凡女,55岁,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硕士,“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批入选青年。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她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得过奖励。刘凡的人和声音都很纤秀,感性的神情与语言表达使她更象是学文科出身。也难怪,她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是看小说。有时她向往自己能过上一种纯粹女人的生活:没有世间名利的烦扰,远离环境和自己内心的胁迫,轻松自在、无忧无虑。但她也清醒的知道,自己正处在社会的“中流”,自己的人生已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如果不能向前,就只有被甩在后面,甚至会被残酷地淘汰掉。但更多的时候,刘凡会长久地沉迷在自己的实验室、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并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她同时也承认自己是事业心很强的人,她很感激“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促进她达到目前她所达到的层次,她认为这项计划在她向事业顶峰攀登的进程中推了她一把,并使她结识了许多和她有一样对事业满怀激情的有专业知识的同龄人。刘凡是四川成都人。好强的刘凡上小学、中学时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一二名。1982年的时候,她考入了四川大学生物系。完成本科学业后因为希望能为农业实实在在地做些事,也抱着走出四川到外面看看的想法,她报考了北京  相似文献   

2.
敢想敢干、直率真诚、踏实上进、优雅知性,詹加惠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士.这样的特质,让她本身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詹加惠出生在农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有主见.15岁初中毕业后,她就尝试着自谋出路.“那时候人小,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不能一辈子待在农村,和泥土打交道.”她说,为了求生和补贴家用,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她起早贪黑,做什么工作她都要做到最好. 1994年,经历几年的闯荡的詹加惠结婚.全新的生活圈子中,她接触了完全不一样的朋友圈,更深感改变境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坛上,乔治·桑是位别具特色的女作家。她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日渐兴盛的时期,但她却自觉地把自己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方式与巴尔扎克等人区别开来,她“总觉得必要按我所希望于人类的,按着我相信人类所应当  相似文献   

4.
张俊秋做过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人,自己也开过公司敏过贸易生意,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干直铺她也是个中好手,坐在家里就轻轻松松当上了“如新全国销售总监”;她崇尚平淡自然的生活,有空的时候就翻翻各行各业的书,相信这些书籍能够让自己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她喜欢与好友谈论事业、未来,“三人行必有我师”,她享受着在阅读、聊天时向他人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5,(7):49-49
现代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握、控制着,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自己憎恶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有压力才有动力.高标准、严要求,铁娘子刘蓝霞打造了一支超快速成长的团队. 刘蓝霞出生在农村,13岁时母亲病逝,她跟随父亲生活,看着父亲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刘蓝霞发誓将来一定要到城市生活.婚后,丈夫在青岛钢厂做一名工人,她开起了饭馆,苦心经营的过程中慢慢有了一定的积蓄. 偶然机会,刘蓝霞接触了A公司,在了解了直销的优势后,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关掉了小餐馆,开始直销事业.刘蓝霞发誓一定要这个领域成功,在这个行业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但事与愿违,投入很多金钱和精力,努力了三年,业绩没能做起来.  相似文献   

7.
五百年前我做了一件错事,很多人很多神仙都说我做的那件事情是一件错事,虽然我自己并不那么觉得但事实上不管我是否承认自己是否做了一件错事,我还是受到了惩罚,我被压在了一个叫五行山的脚下。佛祖的力量强大的可怕,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我认输。于是我在五行山下心甘情愿地过了很多个春秋冬夏,一直到她的出现。那天她穿一件淡蓝色的碎花裙子,我一下就看得出她是龙宫里的孩子,因为只有龙宫里的孩子才会穿这样的衣服。她好象对我很好奇,还有一点点恐惧。所以她  相似文献   

8.
老同志年龄大了,体力精力下降了,但良好的素质没有下降.关心和发挥老同志的潜力,让老同志树立老有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积极生活观念,给老同志们一片自己的新蓝天,是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也是让老同志生活充实积极的动力所在.做工作贵在做心的工作,因此,找到了根源,工作就好开展了。  相似文献   

9.
寓娱乐于工作之中 21世纪的白领不能再是工作狂。不能做前辈那样没黑夜没白天地工作直到退休,而应该寓娱乐于工作之中,寓工作于自己的整体生活的和谐安排之中。这倒不是说过去的人们不懂生活,只是到了现代人们才开始注意生活了,而是说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过去的人们做不到这一点,只有现代人才能做到。能做到而不做,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对的。过去的人们成为工作狂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而现在  相似文献   

10.
黑人也是人,但却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使得他们有了特定的称谓:奴隶.生活在奴隶制下的黑人,身心都饱受摧残,变得失去自我.赛丝,一个在白人机制欺压下存活的女黑奴,虽然她得以从奴隶制下的畸形黑暗生活中逃脱出来,但却始终没能逃脱出那种制度带给她的创伤以及精神上的折磨.她对宠儿的爱是深厚的,但却也是畸形的,带有愧疚心理的爱,一种令她无法走出自我的爱,令她堕落的爱.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能流利地背出什么是周长,但对于"小红沿着一个长是100米,宽60米的操块跑了一圈,她跑了多少米"这样的题目,他就是做不出来或做得不正确.  相似文献   

12.
祥林嫂,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受压迫,被残害劳动妇女的集中代表,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典型悲剧人物。她一生命运不公,尽管人很勤劳、安分、善良,但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却容不下她,周围的人们也很冷淡她。她试图与命运抗争,却一次次失败了,终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穷愁潦倒,惊恐不安,悲凉地死去。  相似文献   

13.
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也许这位母亲觉得自己“委屈”,女儿太不理解。不过在我看来,造成女儿如此“薄情”的,正是这位母亲自己。不可否认,这位母亲确实对女儿是一片爱心,也确实是辛辛苦苦、功不可没,但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像她内心的痛苦,就像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碰到的那样。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  相似文献   

15.
杨柳,扬帆集团董事长,万人团队创始人,中国大健康领域深具开拓力的商业领袖之一,其人其事,始终吸引着众人好奇的目光。从事过医疗、健康管理、教育等工作的杨柳,从最初的职业——医生,到最新的职业——互联网创业者,她都做过。而无论职场赛道和身份责任如何转换,她都能从容应对,依然独立、有思想且个性鲜明。她说,想在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女人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敢于做一个有梦想、爱坚持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孤独角度分析<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形象.由于海丝特背叛了婚姻,危及清教统治秩序,她不可避免地被作为道德训诫和宗教惩罚的对象,从主流社会被分离出来;周围人群所代表的传统道德、舆论将她从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排挤出来;丁梅斯代尔人性上的脆弱加剧了海丝特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在七年艰苦孤寂的生活中,海丝特并没有向现实屈服,她背负着沉重的耻辱,站在独立生活的角度不断反省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并接受了时代的民主呼声,开始了一种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17.
《华东科技》2003,(12):38-39
美国人“聘”自己 33岁的莉莎·杜勒斯是洛杉矶市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几年前她因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以后通过职业介绍所到好几家公司接受面试,均未被录用。莉莎一度很苦恼,但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自己聘任自?”于是,她花了500美元进行了经营注册,并投放了2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开  相似文献   

18.
苏有友  远远 《世界博览》2022,(12):20-25
<正>琼瑶虚构的爱情美不胜收,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功名利禄如粪土,只有爱情弥足珍贵;疼痛文学作品里,用放大镜看爱情的斑驳,让人心碎望而却步;大女主、职场女性虽苦但甜。我有幸能一直在图书圈里,见证女性思想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的很多女性对大龄未婚不再抵触,反而很享受单身的快乐。在我看来,这届女生,独立自主、不盲从、不跟风,有自己的“style”(风格),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做自己的依赖,赚自己的饭票,生活自由且酷。  相似文献   

19.
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短短四天的耳鬓厮磨使得二人厮守终生.她家庭生活的不美满,夫妻性格兴趣的差异,与罗伯特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等都为两人的相爱提供了相当稳固的基础.两人的爱是真诚的,是经过从"肉" 到"灵"的升华的.未曾领略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是遗憾的,但狂热之后的伤逝则又是可怜的.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最终才发现,寻觅精神的家园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的感情经历揭示了一个敏感而又极其严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梅冰 《科技潮》2001,(12):47-48
在和马丽华交谈之中,感觉她在自身的不同角色之间游离:面对一个美丽孤绝的高原.她首先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与激情的文学来客;而面对文化的西藏,她又成为一个冷静观察、容智分析的见证人;那么,面对多年来自己生活的现实的西藏.面对这方百姓与热土,她又以自己的方式在关注和影响着周围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