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球是一个结构复杂、动态变化和相互影响的不确定性巨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球4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人类生存繁衍于地球母亲的怀抱,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形态在最近几百年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从“天人合一”逐渐过渡到“主客二分”,从而也改变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物质社会的原有面貌,同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特别是文化工业的兴起让人们的沦落到对世俗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中。这样,审美就应该承担起对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拯救。本文试图通过对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和局限的论述,来建立以“存在论”为核心的现代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3.
谨致作者     
地球是一个结构复杂、动态变化和相互影响的不确定性巨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球4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人类生存繁衍于地球母亲的怀抱,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尤金·奥尼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深表忧虑,关注他们遭受的精神创伤,并成功地将传统表现主义手法和现代心理学技巧结合起来写作,擅长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冲突斗争。文章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对剧中主要人物的需求及需求层次是如何发展的进行了探索,旨在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主要角色的欲望发展,重温奥尼尔的现代悲剧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地球大气存在CO_2的那一起,就存在大气CO_2含量的变化。本文从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碳酸盐类岩石的沉积与风化侵蚀、海洋调节、生物作用、人类活动五个方面全面详尽地分析了大气CO_2的输入与输出。不同因素导致CO_2变化的性质意义和效果不同,极力转变能源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减缓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有节制地开发海洋资源是人类避免由于现代大气C0_2含量增加导致气候恶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 ,2 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 :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 ;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源为主 ,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 ;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并重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出 2 1世纪地球科学可能将沿着理论地球科学、管理地球科学和人为地球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发展 ,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球科学创新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理论和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彦林 《甘肃科技》2013,29(6):139-140
生态公益林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的观点讲,就是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如果原有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但现在已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人类对林业的需求经过了原始需求、简单需求,现己进入了"现代需求"阶段。现代需求的特征是需求在总量上的迅速扩大和在结构上出现分化。现代需求的结构日趋复杂和细化,但大致可分为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两大类。经济需求又包括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及其他多种林产品;而生态需求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的环境)及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3个类别的需求。现代需求的本质是要求林业自身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目前,关于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从哲学、林学、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初步构建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戴丽莉 《科技资讯》2013,(28):225-225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不仅是人类生存和从事一切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的源采.地球科学哲学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人类地球观的深刻变化三个方面,从而阐述出地球科学哲学的发展背景,为未来地球科学哲学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环姣 《科技信息》2007,(6):200-200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而存在。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光纤技术、数字卫星技术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的数字图书馆形式逐渐成为主流。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用户自身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开始从劳动密集性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加,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由中科院主办,科技部等16个部委合办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将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就此,针对“数字地球”的一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陈运泰院士和陈述彭院士发表下述观点。 陈述彭院士说,当我们通过卫星、飞机、气球、地面测绘、地球化学或地球物理等观测手段获得地球的大量数据,用计算机把它们同应用模型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里把真实的地球重现出来,形成一个巨系统时,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将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地球,甚至人类本身!这样一个巨系统,就是“数字地球”。  相似文献   

11.
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运动退潮后激进的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道出了她们内心的苦闷,发泄她们对社会的不满,这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主体创作心态:迷惘、求索与抗争等,这些构成了丁玲早期创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论负熵     
19世纪出现了两种对立发展观并存的现象,一种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推演出的宇宙退化观,另一种是达尔文的生命进化观.理论的突破得益于负熵概念的提出及普利高津在负熵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合理解释了热力学定律与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生命体需要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生命活动,生命以负熵为生.虽然香农和维纳在不同的领域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独立得出了信息就是负熵的结论,但对于信息的本质及信息与负熵的关系仍存争议.人类社会属于双重耗散系统,人类一方面需要消耗负熵以维持个体生存及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又是社会负熵之源,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负熵过程包括输入、利用、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股市是中国当代社会市场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中国当代社会市场化的助推器。股市使当代中国人更普遍更深入地了解市场交易的奥秘,使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机会、风险、变数和刺激,使当代中国人心中有了更多的欲望和煎熬。中国当代股市小说形象地表现了股市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的新元素所具有的文化新意。  相似文献   

15.
罪犯性问题是管理当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中国,罪犯性问题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或特定的环境下,才会引起统治者关注。20世纪30年代对此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张应解决罪犯性欲;另一种从激进主义角度,主张以优生学解决罪犯性问题。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罪犯性问题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结合,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服刑人员人性待遇,体现罪犯改造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老予主张“顺其自然”、“无为”、“无争”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以“无事”、“无为”、“无争”达到“安平太”的处世伦理观。面对高速发展、竞争激烈、色彩缤纷、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人类恰恰可以运用老子思想控制私欲、消除恐惧,树立老子的处世伦理观,寻找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技术的应用,导致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介绍了技术异化的概念,分析了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增长,人类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深度与广度已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肾张,突出表现就是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问题,这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共同难题。为了寻找一个能拯救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的“诺亚方舟”,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的社会发展模式。“两型”社会的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的本质要求,才能正确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人的本质要求就是追求独立自由,显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由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此为终极目的。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行为,其价值指向当然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本质要求。反思当下的教育,却发现通过理性控制人的欲望以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的教育变成了强化人的欲望和实现这些欲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性”,他把“性之美”的美学观贯穿于各部作品之中,通过重新调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通过使性爱获得解放而变得健康,解脱当时的工业化社会。作品的大胆性描写,透露出崇尚自然美、崇尚原始美、崇尚肉体美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