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很少有父亲出现。文章通过对出现在村上春树后期作品《海边的卡夫卡》与《1Q84》两部作品的父亲形象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父亲是日本社会"恶"的象征。与恶抗争表明了村上春树对抗日本社会体制的姿态,而村上对父亲的怀念实则为《1Q84》中塑造天吾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小说家,作品颇丰,连续多年位列诺贝尔文学奖的头号候选人。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在当时日本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获得了当年日本群像新人奖;《挪威的森林》更是持续一年居日本畅销小说首位,在当时日本社会掀起了一股"村上热潮",同时也让村上成为日本文学走向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旗手。村上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略有不同,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密切关注后工业时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年的心理和生命状态以及情感世界,记录了一幅幅现代都市情感图景,其短篇小说《百分之百的女孩》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描述了一个自足圆满的爱情世界,在现实与幻想的交错中,以“村上式”独特的隐喻技巧,用他的“百分之百”为青春的感性特质作了一个抽象的整体注解。但在这个精确量化的百分数背后,却是对青春的不可解释、不可言说,当理性蛮横地穿越青春感性认识时,我们听到的只会是青春支离破碎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战争"使人们必须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悲与合的情感触动,而只有树立正确的"战争观"才能避免悲痛历史的重演。村上春树,一位深受世界读者喜爱的日本作家,他以敢于追问战争、追问一般作家不愿追问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严肃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他独特而值得钦佩的社会责任感。以下试从"战争观"视角来重新认识村上和日本,希望中日双方都能做到正视战争与历史、尊重彼此,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双方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修辞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对读者阅读和学习英语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性质的短语和句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很好地掌握作者在英语文学中想要表达的规律,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认知英语文学的方法,有利于读者欣赏和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了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内涵、隐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派别,并简单叙述了在英语文学中使用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诗歌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诗歌没有了隐喻,便失去了不少光彩。诗人在诗歌中借助“隐喻”阐释美、传递美,读者从隐喻中理解美、感受美。本文从阐述隐喻的含义和功能入手,分析了隐喻之美在英语诗歌中的体现,探讨根据“431”去把握和理解英语诗歌中的隐喻之美。文章辅以具体的英语诗歌为实例,以期带领读者理解并领略英语诗歌中的美丽隐喻。  相似文献   

7.
王维 《科技信息》2010,(36):I0127-I0128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并存在于生活的很多角落。在英语学中更会碰到层出不穷的隐喻表达。那么隐喻理解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读者对篇章意思的掌握。本文将从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推断及语境知识三个方面对隐喻理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是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现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出发点,选取作品中典型语料,对蕴含其中的隐喻语言及隐喻现象进行解析,进而对以容器隐喻为纲、路径隐喻为线的概念隐喻框架展开研究,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人物命运的把握,并从认知层面上拓展对该小说的研究范围,为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小说的方法,提高对小说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更为全面地解读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9.
死隐喻是隐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些隐喻虽已"死去",变成普通词汇,却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对语言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旨在介绍死隐喻的概念,分类,汉英语言中死隐喻的某些现象,使读者对死隐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说明死隐喻对语言的特殊贡献。学好死隐喻对于我们加深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平面广告是图像和文字两种视觉符号相结合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依赖于图像、文字等静态手段,诉诸读者的感知能力隐喻性地传达广告意图。关联原则在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的解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广告通过图像、文字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寻求广告信息和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促使读者自发寻求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解释,从而理解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本质是指通过一种概念理解另一种概念。战争隐喻指利用与战争有关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其他概念,在汉英体育新闻中大量存在。概念隐喻对探究汉英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共同之处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使用对读者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科技信息》2009,(23):I0207-I0207,I0234
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现代作家之一,近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风靡整个日本,在全世界也是掀起了一阵读村上的热潮。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孤独与无奈,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都市青年人心境的写照,不仅呈现了都市青年人孤独的内面生活.而且暗示了一种对待孤独与无奈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他呼吁我们回到人类的原点,去寻找自我生存的真谛。孤独也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而是在特定场合下可以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田瑞君 《科技信息》2011,(3):I0183-I0184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隐喻观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隐喻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去映射、重构另一种经验,使其更加生动更为直观。隐喻可以将事物通俗化、生动化、形象化,也能使读者产生联想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并形成储量丰富的思想宝库。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用心智空间的跨空间投射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形成过程,并将隐喻形成的原理应用到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中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曹松 《科技信息》2007,(31):124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写实主义小说,村上本人曾经爽快的承认小说中绿子的某些特征是以阳子(村上的夫人)为原型的。《挪威的森林》能打动人的东西有很多,尤其是作者对日本青年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强烈地激起读者的心灵的震颤和共鸣,村上将青年们的价值观、生存观、世界观、以及他们的彷徨、孤独、不安都编织成一张生活的网,网住了特定生活环境中生态的真实和感性的真实。在这张网中,青年人的青春与生命便这样交织着,他们寻找着真实生活的支点。本文将从青年人对空虚与孤独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他们对性爱的态度这三…  相似文献   

15.
从语音隐喻的角度,对汉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民间风俗习惯进行分析,以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风俗习惯,并加深读者对汉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思维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艺术家抒发情感、表达独特体验的手段,通感隐喻展现了人们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通过对约翰.济慈的颂歌进行分析,旨在从认知角度挖掘出通感隐喻的特征以及通感隐喻对于情感表达的强烈效果,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通感隐喻,更为深刻地感受文学作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基础,以广告隐喻的翻译实例作为语料,分别从语境关系顺应和结构客体顺应的角度探讨了广告隐喻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性。通过研究表明,在广告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译语选择须顺应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使译文取得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苏学雷 《科技信息》2008,(6):262-262
英汉习语中的隐喻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翻译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时,可以适当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并在保证读者接受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科技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这些科学隐喻不仅成功地弥补了科学理论直陈的缺陷,而且极大地拓宽了科学信息思考的空间。词汇隐喻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进行阐释;(2)使科学知识通俗化,构建人际互动平台。语法隐喻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升科技语篇的劝说功能,增强科技语篇的理性色彩和客观性;(2)影响读者的态度和行动,发挥重要的人际功能;(3)满足礼貌原则,加强多声协商的可能性,促进语篇的进一步构建。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所发挥的功能不同,两者都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的各种译文中,以大陆的林少华与台湾的赖明珠译本最为读者信服。林氏主张翻译出作品的味道,而赖氏主张"信"的翻译原则。两种翻译原则的不同,使《斯普特尼克恋人》的两种译本中"堇"的人物形象在行动和感情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或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