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层出不穷,因此治理学术不端,除了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学术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之外,建立有效的防治学术不端的监督机制尤为重要。期刊编辑在学术不端监督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撑下学术不端监督的特点,研究了期刊编辑与学术不端监督的关系、期刊编辑监督的义务以及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2.
莒菲 《天津科技》2016,(4):88-90
在科技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广泛迅速传播的今天,科技期刊也不断收到很多经各种渠道抄袭、代写、剽窃等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投稿稿件。学术不端行为是期刊稿件初审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列举了《天津化工》期刊在近年来发现的抄袭、代写代发、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对其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根据《天津化工》编辑部的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集体声讨。一直以来,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林林总总,但一般来说,学界对此有“学术不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三个概念,并且认为抄袭、剽窃、伪造是其主要类型。为反学术不端,学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更是在众多期刊编辑部中广泛应用。而期刊编辑,作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屏障”,除了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外,还要坚持匿名审稿制度,合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时和作者沟通等。此外,建立科学的防范体系也是反学术不端的一大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冰 《广东科技》2014,(12):223-224,220
学术不端行为根源在于人的道德缺失,诱因是目前的科学文化及游戏规则,经济利益也不容忽视。医学期刊不可避免要面对种种学术不端的问题。期刊应熟悉学术不端发现的各种途径,积极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期刊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各种防范学术不端的软件为助手,建立健全编辑部专家审稿系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编辑部的工作流程中,积极主动的怀疑、认证、排除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的状况,从两方面分析了期刊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①利益的驱使,人才评价体系的失衡;②期刊质量评价机制显失公允。指出了危害,提出了应对学术不端文献的策略。介绍了《船电技术》编辑部预防不端文献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期刊学术质量。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加强科研道德宣传、提高编辑学术修养、利用网络和专业软件检测、加强与同类期刊联络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及措施,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净化科技期刊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7.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给期刊出版提供了方便、为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快速、简洁、有效的治理方法,高校学报应及时总结“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加强宣传, 加强学报编辑部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是期刊查重的重要检测系统之一,在初审中甄别学术不端稿件具有重要作用。借助《环境卫生工程》原稿AMLC检测结果,找出了其检测结果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了科技期刊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探讨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稿件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晓珍 《科技信息》2013,(36):87-88
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在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文章重复率检测时遇到的3种情况:被检测文章的重复率较高,被检测文章已经提前检测,被检测文章重复率不高且并未提前检测;分析了在这3种情况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及处理方法;提出了科技期刊社应综合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签订投稿合同、与其他同类期刊社共享审稿专家库等多种方式,以对学术不端检测行为进行有效地防范及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了解护理人员对学术不端认知和行为情况,端正护理人员学术认知,提高行为水平,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护理人员作者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采用类属分析法得出的2个关于护理人员作者学术不端认知和行为情况的主题分别是:不了解学术不端的各种现象;不知道多数编辑部已采用防抄袭软件检测论文。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学术不端认知情况较为欠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强化自律意识对减少或杜绝护理人员作者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119-124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之一,是学术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国内三所高校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一年级在读研究生的483份有效问卷数据,以及因子分析发现,学术生态环境包括学术态度不端、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能力不足三个维度,学术失范行为倾向性包含学术目的与过程失范、学术结果与发表失范两个维度。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学术生态环境与学术失范行为倾向性正相关,研究生学术能力不足对学术目的与过程失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在学术不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结合其学术不端的重要节点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在研究生"学术不端"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课程论文""论文发表""学位论文"3个环节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从"改变收益矩阵""达到纳什均衡"的视角构建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大连市某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研究生来稿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从疑似重复率、疑似重复类型分布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学术规范常识相对淡薄,对学术不端行为约束不足。并从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导师学术规范意识、健全学术规范相应的惩处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安徽大学所做关于学术规范的问卷调查,得出相关教师和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进而分析了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乃至解决该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看作是道德建设问题,这种看法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识,是一种自主的道德行为;但是根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整个建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科学社团、学校、研究者、媒体等6个因素。它们都可能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触发因素,但是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抓住主导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学报界如何治理学术失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力华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129-132
针对目前高校学术失范行为的屡禁不止,为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这是高校治理学术环境的良好开端。为此,学报界应对《学术规范》的出台做出积极响应,共同推动学风建设,治理学术失范,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立法对导师履行义务与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缺乏明晰的规定,在研究生学术不端的预防上尤为突出。由研究生学术不端引发的导师问责既不能适用私法侵权上的过错归责原则,也不能采用结果归责原则。在行为归责上,导师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义务的适用面临着标准模糊、监督困难与因果关系缺乏等多重困境。导师在国家立法层面上被赋予的学术伦理教育义务、学术指导义务以及学术不端的事先审核义务,需要接受是否侵害高校办学自主权与教学自由的检验。研究生导师义务的设定应当置于国家、高校与教师的关系视角下进行考察,遵循全面性、弹性与程序性要求,建立“综合考核为主,个案追责为辅”的监督体系,个案追责采用主客观相统一的归责原则。这对当下中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皆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解析基础研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从投入环境、评价环境、政策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环境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丰富基础研究投入方式,优化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创新基础研究评价模式,健全基础研究评价方法体系;完善基础研究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独立的基础研究奖励体系;营造崇尚自由的基础研究环境,避免基础研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 调查程序和处理措施等提出了指导建议。认定过程是从调查向处理过渡的关键环节, 但如何认定学术不端很难形成普遍适用的客观标准, 主要取决于学术共同体在调查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通过系统梳理可以看出, 认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受理条件的充分性、 责任人的确定、 认定依据的有效性、 认定的主观角度等方面, 采取这一认定模式有其合理性。建议调查认定工作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 确保程序正当性,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学术评议方式获得可靠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