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西南边疆地区的边政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罗彩娟、徐杰舜、罗树杰著的《中国西南边疆治理模式研究》着眼于历史上历代王朝治理西南边疆的不同思想与治策,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王朝在治理西南边疆的思想与政策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其相互间的差异性等问  相似文献   

2.
雍正朝开辟黔东南苗疆是西南"改土归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打通滇黔驿路主干线,以防范漠西蒙古在绕道西南之时驿路受阻,内地与西南不能相互应援之目的。故围绕这一中心,上至朝廷下至地方政府,蓄意夸大当地各民族凶悍难驯,以推动这一历史过程的顺利开展。但在开辟过程中,由于开辟管理无序、藐视各民族习俗,最终引发了持久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雍正朝开辟黔东南苗疆是西南"改土归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打通滇黔驿路主干线,以防范漠西蒙古在绕道西南之时驿路受阻,内地与西南不能相互应援之目的。故围绕这一中心,上至朝廷下至地方政府,蓄意夸大当地各民族凶悍难驯,以推动这一历史过程的顺利开展。但在开辟过程中,由于开辟管理无序、藐视各民族习俗,最终引发了持久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4.
《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是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所收论文的选编。2010年10月14日至17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以"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为主题,全国近50个研究机构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民族学界的盛会。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79篇,参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濮是很活跃的民族,是足迹遍布中原、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大地区。研究濮人历史文化对深入研究巴蜀、荆楚历史文化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比例最大的地区,这里水资源丰富,但对其开发利用难度大.贵州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建国以来,贵州省取得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辉煌成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对今天的水利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南山地历史文化名镇迁建工程面临山水格局难续,场所精神改变,古镇活力重塑,设计与建设质量堪忧等问题,该研究以重庆龚滩古镇为例,通过迁建前后多维度多层次对比,解析其空间品质营建策略,从传承空间特色、重塑空间活力、有序最优营造三方面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西南山地古镇迁建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同志们与军事部队、当地地下党员团结一起,在军事接管的基础上,迅连建立起云南省、地、县、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彻底打碎了国民政府在云南的反动官僚机构;同时,通过征粮剿匪、土地改革等方式,巩固、建设了云南省人民政权,有力保障了新中国在西南边疆的统治,为云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9.
双语类型是双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双语类型在诸种社会人文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转换。从西南地区的双语类型转换看,移民、民族地区治理及西南边疆治理与开发、商贸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杂居、婚姻家庭组合、民族心理及语用观念等方面是诱发双语类型转换的主要因素。双语类型转换对语言结构发展、语言使用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方铁教授主编的《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集,最近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为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书系、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丛书之一种。定价28元。《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滥觞于《汉书·地理志》 ,历来称为沿革地理。 1935年始用历史地理的名称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获得较大发展 ,6 0年代初期 ,权威学者开始提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的论断 ,从而推动了历史自然地理和环境变迁的研究 ,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中获得了许多成果 ,而其中以《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及《中国环境史论文集》最为重要。这种研究 ,在新世纪中将继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深刻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识图、读图和绘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思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文化景观(或称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的科学,包括未经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景观、人类施加了影响和作用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建造的人为景观;文化景观以人类活动为景观营力的全过程,是将时间和空间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科学,以此有别于没有人类活动营力的古地理学,时段很短的现代地理学,以及无实证而难以检验的未来地理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动态的过程、对时间的理解、历史地理学和几点看法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历史地理学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基本理论的嬗变历史,并简述了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发展模式方面,陈黻宸主张人类社会是进化的,进化的动力是“伦”与“知”;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因果律,分为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和大因大果;在探讨文明与历史关系时,认为自然地理逐步变为人文地理,主张地理“因时而变”;坚持唯物史观,反对“五德终始”与“祥瑞”说。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发展模式方面,陈黻宸主张人类社会是进化的,进化的动力是“伦”与“知”;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因果律,分为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和大因大果;在探讨文明与历史关系时,认为自然地理逐步变为人文地理,主张地理“因时而变”;坚持唯物史观,反对“五德终始”与“祥瑞”说。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传统的历史法和地理法,仍要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法,创新的动态过程法,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集成法.上述方法应灵活运用,综合集成,保证研究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赋予"京味文学"这一现代文学上颇为重要的话题新的内涵,有必要在更宽阔的人文时空坐标中给予其新的定位。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可以从历史衍变、人文地理和民族交融的文化网络中对"京味文学"加以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是第一生产要素、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是知识经济的三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在内容上主要研究信息和智力资源的开发与空间配置对世界或区域经济的影响 ,并从更深层次上认识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方法上采用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地理学的区域性研究更具创造性和实用性 ,综合性研究更具系统性和深刻性。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未来地理学发展应该慎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地理是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也就是和人类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它是一个系统。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系统本身,考虑的问题是系统的整体性,所以必须改革零散的,内在联系不强的教学结构。通过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考试考查的系统化改革,从而提高自然地理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