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富宁土戏〔哎的呶〕腔调和〔哎依呀〕腔调都是在本地壮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本土型腔调,这两个本土型腔调的结构形态、音乐形态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戏曲特征,是个性突出的、色彩鲜明的。  相似文献   

2.
[沙戏腔调]是北路沙戏音乐和东路沙戏音乐的总称,包含了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个部分。北路沙戏唱腔实现了男女分腔,有男腔EE啊尼]、女腔[乖哥来]和“杂调”;东路沙戏唱腔则以[哎依呀腔调]和[乖嗨咧腔调]为主并穿插[壮剧皮黄]。北路沙戏音乐和东路沙戏音乐有共性特征也存在差异,体现了沙戏的少数民族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壮剧皮黄]是云南壮剧音乐七个腔调中的共融型腔调之一,是云南壮剧艺人经过长期漫长的吸收和融合、探索和传承,把广戏的“皮黄腔”融合到壮剧音乐中而形成的皮黄腔曲群,分为“板类曲调”,“腔、调类曲调”,“转换类曲调”三种类型,句式基本结构以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为主。与云南壮剧的本土腔调虽然音乐形态各异,但在同一个剧目中演唱时会按照一定的转换方式进行转换,互不干扰、相安无事、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互相依存、各放异彩,使少数民族戏曲音乐的戏剧性更加强烈和鲜明,使云南壮剧音乐更加丰富多样、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4.
富宁土戏〔哎依呀〕腔调是在本地壮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本土特征的壮剧曲调。通过对〔哎依呀〕腔调结构程式、曲调程式、伴奏程式的分析,"类似板腔体"的结构形式实际也就是〔哎依呀〕腔调的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5.
衬词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它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音乐中的衬词更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经过对云南壮剧音乐中的衬词进行梳理和类比,可将他们分为起腔性衬词、特殊性衬词、称谓性衬词、填充性衬词、呼应性衬词、感叹性衬词、渲染性衬词和收腔性衬词等八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云南壮剧音乐中唱腔的衬词共有8类30种之多.这些衬词用衬方式不同、字位安排各异、类型各有区别,在云南壮剧音乐中具有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和表现思想感情、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呈示并突出音乐个性、强化和彰显民族特征的多种功能,和唱腔的正词一起成为云南壮剧音乐的主体,占据壮剧音乐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云南壮剧音乐中的衬词除了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以外,其衬词类型、用衬方式、衬词功能的多样性特征,衬词类型、衬词字位安排、词曲结合、语言习惯的民族性特征,地域性特征,共通性特征,多元性特征构成了云南壮剧音乐中衬词的鲜明特征。这些鲜明的民族特征使云南壮剧绽放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9.
广南北路沙戏是云南壮剧的重要分支。它是在广西北路壮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南北路沙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和谐的民族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0.
全国有300多个剧种,有不少剧种是单一声腔剧种,云南壮剧唱腔音乐十分丰富,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其腔调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化"字,即外来声腔的民族化和本土腔调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壮剧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仅对云南壮剧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一粗略的概览。  相似文献   

12.
云南壮剧演出习俗是云南壮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的艺术反映。云南壮剧对开演日期的选定非常重视,多与壮族宗教信仰、祭奉祖先、不影响春耕生产、相邻村子轮流坐庄等因素密切相关,体现了壮乡的风土人情和风尚礼仪。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云南壮剧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也不容忽视。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主创人员匮乏、演员断代、行当不齐、乐队有待培养、信心亟待增强等方面。对于制约云南壮剧发展的因素,我们应当不断加以克服,以期云南壮剧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4.
云南壮剧的生角形象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剧种独特的角色体制,特别是在塑造生角形象时,生角形象的民族性特征在音乐唱腔、语言、服饰、砌末道具等表演手段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存在着风格的多样性,具有浓郁的壮族特点,使得壮剧生角形象更加丰满鲜活,从而使云南壮剧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更加绚丽多彩,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联系壮族师巫语境探讨乡村仪式演剧,发现其融歌、舞、戏为一体的师公戏源于宗教祭祀,属于民间拜鬼神、谢天地,为族群酬神祈福禳灾,为生活求丰收保平安的乡村艺术,具备自身特有的组织习俗和演出习俗。  相似文献   

16.
富宁土戏在其漫长的孕育、形成、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壮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在富宁土戏的生、旦、净、丑角色行当中,同样也闪耀着少数民族戏曲的鲜明色彩.富宁土戏的丑角形象由于具有用三种语言插科打诨、独特有趣的唱腔、朴实随意的化妆脸谱、简约朴素的服饰和道具、幽默夸张的滑稽表演等艺术特征而更加鲜活.  相似文献   

17.
云南壮剧既借鉴了广戏等周边剧种的表演艺术,又吸收、融化了本民族的武术、舞蹈动作,还提炼、吸收了大量生活动作。在角色行当划分方面,云南壮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繁简并存的历程,到解放前夕,富宁土戏、广南东路沙戏的角色行当划分比较细致,而广南北路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的角色行当划分则比较简略。  相似文献   

18.
论湖湘地域文化与本土戏曲音乐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民族众多、地域宽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湖南本土戏曲高腔的艺术特色和音乐风格。因此,从本土地域文化的特点中,可以挖掘本土戏曲高腔音乐的来源、结构、特点及艺术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壮剧史》为据,运用二次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专业分析,发现民间土戏从清朝中晚期形成至今,其发展轨迹呈现"山"字形状,具有曲折波动的特点,尤其是历史上的两次重创为云南壮剧民间土戏的后续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出现了目前发展缓慢、传承困境等问题。如何应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应同时兼顾其自身的专业建设和文化空间的保护,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